“回迁”珠三角

时间:2022-03-17 05:45:53

制造业转移早就不是新闻,在全球经济越走越快的步伐下,珠三角的厂商十分吃力,承受着一波又一波的“民工荒”、土地紧张以及汇率变化的冲击。

同时,在众多港企台企选择了东南亚产业转移后不久,又选择了回迁。在他们看来,国外的投资环境并没有想象的良好,再抉择后,他们选择了“回迁”。

选择“回迁”其实并不是无奈之举,而是珠三角的新鼓励政策以及新的“投资点”。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近日透露,广东在未来五年将投入500亿元,出台7项配套及优惠措施,以鼓励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粤北山区、东西两翼,珠三角的港企台企等如能选择转移,省政府更会每年拨出5亿元予以奖励。

省内转移

以广东省的区域协调发展而言,企业转移到粤北地区及东西两翼,不仅有利于山区发展,也有利于珠三角经济中心对外扩散、展现辐射能力。

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由于产业薄弱等原因,在经济总量上仍与珠三角地区存在巨大差距。据统计珠江三角的GDP总量是山区的五倍左右,是东西两翼的四倍左右,不平衡性很明显。

2003年以来,广东已着力推进产业转移,但由于珠三角推动产业转移的积极性较差,产业转移园区配套不足等原因,未取得明显成效。

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认为,有待外迁的珠三角加工制造业是外源型经济,它对地理区位,周边市场有苛刻的要求。在这一点上,粤东西的“近亲”关系更吸引企业。

以服装产业为例,在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国强有着同样的观点,除了承接转移的地方给与企业优惠政策、低价等成本较低外,“关键是还要看相关的配套,如果上下游的产业链、销售市场不成熟,那么相对来说,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不会降低。”他这样告诉记者。

如此看来,在这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逐中,广东境内的粤北以及东西两翼的地市有明显优势。

此前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云浮,是粤籍地市中欠发达一极的“典型”,但和其他的粤东西地市一样,正在摸索赶超的路径,早就提出了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佛山陶瓷名誉天下,然而,受到发展的制约,陶瓷企业早已悄悄展开了腾笼换鸟的动作―――从2000年开始,有实力的企业,如新中源、新明珠等,已纷纷着手在广东省内的清远、肇庆、河源投资建厂。

粤北劲敌

然而粤北地区还有很多竞争对手,当珠三角掀起制造业转移热潮之后,山西、贵州、重庆等内地省市频繁造访广东,向珠三角正待产业转移的企业伸出热情的橄榄枝。

例如,最近的6月2日,吉林(农安)广东工业园,在长春举行揭牌暨奠基仪式。由吉林省广东商会等共同打造的,总投资360亿元,其中一期占地2平方公里,计划引进粤资企业60家,投资60亿元。目前,已有15个项目落户园区。工业园的建设,为承接广东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新的创业环境。此外,郑州等地近日也举行了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投资说明会。

香港中小企业经贸促进会会长、香港电镀商会会长李月亮表示,广东省出台措施鼓励产业转移,可能会对珠三角三成左右的港商有吸引。对于转移企业来说,转移成本昂贵,分到的奖金很有可能得不偿失,此外他还认为,如果珠三角地区为实现转移,再度提高门坎,可能不少中小港企将无力应付,选择撤离。

深圳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庄世良,早在20年前就来到深圳,在宝安区开办了一家玩具工厂。庄世良表示,环渤海地区的崛起加快吸引台商北移,目前台商协会最为看好环渤海区域。面对深圳乃至整个广东省的产业升级大背景,众多企业开始陆续外迁之际,环渤海或许是深圳台商转移的理想地之一。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告诉记者,企业选择的转移地点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应该和原来的厂址有一定的距离和落差,“粤北地区毕竟靠近珠三角。”

上一篇:煤价上涨 下游负重 下一篇:看好环保市场GE20亿“加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