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浅析

时间:2022-10-08 01:39:52

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浅析

[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建筑行业中体现在工程管理实力上,对于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其关键性又是施工建设单位在建筑市场的立足之本,所以,我们要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就要加强相关措施的管理,本文就建筑工程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简析,以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得到更多的锻炼。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状分析;管理方法;主要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建筑行业具有分工细、劳动力密集、工序复杂、分散性、一次性的特点,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采用动态循环的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后,经过招投标、整体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施工、竣工验收、房地产及其他建筑专业的管理过程。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目标控制,其目标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工程质量、工期、费用控制,而且要联系资金筹措、风险分析、使用维护以及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等。最终实现质量良好、成本低、效益高的工程建设目标。

目前,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我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及不合理的地方。建筑工程管理仍处于一种粗放式经营的状况,建筑施工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现场管理也是粗放式的,建筑企业组织设计能力不强,大部分的现代化技术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建筑管理质量,使得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建筑工程管理的运作应该从管理的各个环节出发,通过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管理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2、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普遍缺乏系统、专业、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弊端、漏洞较多的客观现实,必须得到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

2.1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和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执行的建筑工程方面的管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对工程管理的约束性较差。同时,管理方法和管理方式也相对落后,不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未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没有较强的专业性,没有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专业队伍,这就造成了管理的不规范、不科学以及其他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而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残缺,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2.2 缺乏明确的质量监管核心与机制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施工质量监督与控制工作多是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检机构共同承担和完成,各单位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沟通为主要方式,这就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缺乏明确的监管核心,更难以谈到监管机制的构建与发展了。施工单位在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更多的是站在经济收益与社会利益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监理单位是独立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第三方,具有监理工程质量、进度等职责,但是由于国内工程监理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监理单位难以挑起施工质量监管核心的重任;质检机构是隶属于国家的工程旌工质量鉴定与检测机构,其属于科研技术研究机构,不具备相应的执法权,也无法成为施工质量监管的核心。

2.3 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的重点多集中于施工工艺、技术、进度、质量、造价等方面,而对于工程安全的管理则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地位。我国施工队伍主要由农民工组成,他们普遍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导致其安全技术和意识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施工作业中,由于施工人员自身的不安全行为,而引发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较为常见。

2.4 劳动人员管理比较混乱

建筑业是一种劳动力比较密集的行业,劳动力在建筑工程中占主力军的地位,因此,合理地管理劳动力是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没有一套比较合理的行为准则去规范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的调配、管理比较混乱,对劳动力未能形成良好的流动机制和使用环境。

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实行的是包工制,施工队伍大多是临时组合起来的,施工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未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未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人员调配机制,从而容易造成各部门之间劳动力调配不合理的现象。

3、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建议

3.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关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而且大多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也不够,因此,首先要建长期拖欠直到无法收回,影响到施工企业因资金短缺而影响到获利能力,扰乱企业整体资金布局,遂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如果因此而造成施工方的违约,则会对其信誉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施工企业在竞标之前应当针对性的考察招标企业综合信息,对其资质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满足招标要求的招标企业,降低企业风险。与此同时,对供应企业的考核也同样十分重要,施工企业应及时建立供应商资料档案,并与信誉良好的厂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如此一来,能有效的预防在生产过程中所出现原料短缺与储存积压等问题,也能有效杜绝因物价变化与材料质量所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最后,建立同行企业中的基本信息档案,并加以分析,不但能够通过对比来找出本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也能够通过对比来掌握自身企业的优势,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3.2实行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实行责任成本管理制度应从成本预算的编制工作入手,而责任成本的编制又应由公司预算与相关财务部门共同与项目部专员一同完成。为了能够将责任预算完成得准确且合理。责任成本预算编制应当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定额与内部结算价格等几个步骤进行,遵循目标一致性、可控性与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责任成本的控制工作应当由三个切入点来完成,首先是对责任中心与责任范围的划分,其次是要对责任预算做好分解工作,最后应当构建科学严谨的台账核算制度。在进行责任成本的分析与考核应当在月末、季末或年末及时进行,对于责任成本分析的完成情况,应当从中找出节约或超支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总结。并应进一步明确奖惩制度,加强内部管理。

3.3 优化内部控制细节

建筑施工期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想要有效的执行,则必须要建立一套相对完善并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因施工企业的各项工程项目距离参差不一,而其所属功能又各不相同,故此,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伊始,便应当在遵照合法合规、成本效益等先决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实用性、灵活性与及时性,做到责权明了,注重关键控制点。例如在基础工程比如工程勘察此类具备施工周期短、工程较为分散等特点,相对的材料管理难度也就十分巨大,我们应当在设立科学定额制的基础之上进行岗位责任制的材料管理模式,对材料的验收、领用以及保管、处置等重要环节之上进行控制,坚决杜绝浪费、盗窃或损毁等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陈秀云,杨青林.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 韩向明.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2

[3] 王琦.建筑工程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上一篇:牟平区前海地区给水工程规划浅析 下一篇:浅议沥青路面坑槽修补工艺及施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