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时间:2022-10-08 12:56:15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629.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95-02

课改当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给学校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中小学校作为课程改革实验的主阵地,做好新课改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如何站在新课改的前沿,提高中小学校长的课程理论水平、现代课程意识和独立分析、创新解决学校课程实施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更能适应学校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和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看法。

1 课程理念要“新”

如今,课程改革已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时代话题。国际上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在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国的课程改革与国际发展潮流是一致的,其本质都是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1.1 首先校长必须要解放思想,接纳这一新生事物,认识新课标,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思想,才能成为成功的领导者和指挥者,才能号召教师参与课改,站在一定的高度来指导教师实施课改。在指导本校教师课改时,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

1.2 转变教师的观念。可以通过学习让教师了解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相关的政策措施以及各个学科课程标准解读等,组织教师去其他学校取经、交流,校内组织教师座谈、讨论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课改。在大量的听课评课和教研讨论中不断总结成败经验,深入了解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从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让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2 课改思路要“清晰”

2.1 让一部分教师先“富”起来:

新课改教育体系建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的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对课改的认识程度是不同,不可能一时把每一位教师培养起来,这是就需要我们调动其中一部分个方面领先的教师,让他们多实践多体验,成为其他教师的表率、这些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担任备课组长,将他们的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论文、教学札记等拿出来当做作品经常展示,在这些教师研究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时,引导他们探索教学的方法和规律,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甚至是教育思想。这样就让一部分教师成为榜样,以达到以少数带动多数的效果。

2.2 抓教学常规,教师在备课、上课和总结反思中进步:

我国基础教育有重视“双基”的传统,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能力培养。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如数学课程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

到达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是主阵地,首先教师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才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级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的规定。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明确,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其次教师课堂通过有感染力的语言,科学的学法指导,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最后要教师在总结中提高,课后小结、期中、期末小结、系统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写论文、做课题,着力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树立学习、研究、创新、合作意识,构建先进的校本教研文化,“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要让教师们在互助和反思中成长。

2.3 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创造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课改氛围,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改变教师多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课程改革,一定会面临着思想上的障碍和行动上的阻力。这时就必须大力进行宣传,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让教师了解课改的时代背景和必要性,了解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 引导大家统一思想认识, 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从而掀起课改热潮。

3 课改中角色要明确

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作好充分的准备,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3.1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传授学习的方法的人,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去探索,不再被动地去学习。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

3.2 多媒体应用技术在教学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教学活动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展开,就要求教师,应当尽快掌握多媒体设备的基本操作和教学课件的制作,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3.3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除了拓宽本学科的视野,还将本学科和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有机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来面对更加复杂化的学生。

3.4 教师由教书匠到“研究型”人才的转变,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迫切要求。教育科研是一项不断寻求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认知和实践活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能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它既要正确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做指导,要由教学实践和生活实际来检验,研究要注重实效性,使课题研究真正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

[1] 《校长如何领导好课改》 李林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07

[2] 聚焦“新课标”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 2012-02 

[3] 教育部就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答记者问

[4] 建立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本报记者 焦新 《中国教育报》2012-02

[5] 更科学 更准确 更适切 更全面——解读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黄树生 《江苏教育研究》 2012-05

上一篇:数学课上学生能力培养 下一篇: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