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花开遍地

时间:2022-07-14 07:00:18

精神文明花开遍地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97-01

鄂尔多斯从一个偏远落后的西部贫穷小城迅速崛起,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发生率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也产生了一个新概念:鄂尔多斯模式。鄂尔多斯现在已经形成了煤炭,地产,投资(民间融资)的鄂尔多斯模式,经济发展有其明显的地域特征,发展迅速,城市变化明显。资源的带动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

然而我记得那句话:鄂尔多斯没有什么模式,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煤!

煤炭资源让鄂尔多斯声名远播,过于迅速的发展也使得无数人谈论鄂尔多斯的一夜暴富,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的盛行,鄂尔多斯楼市的畸形发展等等。经济发展的速度过快,可是人民的文化素质修养没有同步发展,或者说是相对来说大大滞后。从2011年下半年,鄂尔多斯开始出现了经济危机,房地产泡沫,民间借贷的资金链断裂,很多人说鄂尔多斯的经济神话开始破灭。

是的,作为鄂尔多斯人,我深深知道鄂尔多斯对于过快的经济发展的趋势没有客观与科学的认识,产业模式急需转变,民生问题要更加重视,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完善。鄂尔多斯政府也不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和提升用科学发展观来发挥政府职能的能力。鄂尔多斯不仅经济要平稳发展,鄂尔多斯的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质,和幸福满意程度更应得到有效提升!要注重物质文明的发展,更应注重精神文明的提高。

十胜利闭幕了,同志在十报告中也再次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

从2012年以来,民间借贷的破裂,让百姓人人自危。政府更加注重维稳工作,为了让老百姓放心、宽心,在帮助百姓追讨债务的同时提高鄂尔多斯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鄂尔多斯人多年来的期盼,从2006年首次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构想,到2008年跨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行列,到2009年在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取得地级市第12名的成绩,再到2010年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名列地级市第10名,几年来,鄂尔多斯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取得了骄人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每一个鄂尔多斯人的努力息息相关,这些成绩的取得更是因为有大家的共同参与。直到2011年12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鄂尔多斯市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 文明城市、文明旗区、文明村镇……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星,照耀着高原。

二是下大力气抓好民生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鄂尔多斯清醒的认识到生活质量的一定差距。比如医疗卫生、教育资源还相对落后,生活成本高,社会保障不完善,等等。显现出社会事业与经济快速发展不是很协调。鉴于此,我们加大改善民生福利,增强群众幸福感。如完善职工收入倍增计划和农牧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着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形成了“八元住房保障模式”;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作为我区医改首批试点地区,为真正解决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三年多来不断改革,在逐年提高大病医疗的报销比例后,从2011年开始实现了住院医疗费报销不设封顶线,此举走在了全区的前列,让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乌兰木伦镇松定霍洛村的乔先生因患癌症,治疗费为267790元,如果在2010年,乔先生只能报销10万元,乔先生是在北京进行治疗的,按照规定,在伊旗以外的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除起付线2000元后,按70%报销。乔先生的实际报销补偿费用为186062元。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医改的核心。目前伊旗实施的住院医疗费报销不设封顶线政策是我区医改进程中的一项创新之举,不仅免去了患病群众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更如同春日的阳光般温暖着百姓的心窝。

三是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提高广大市民素质。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充分发挥教育在提高市民素质中的基础作用,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素质。要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人民群众提高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

鄂尔多斯近年来在教育上的投资力度相当大,15年的义务教育在自治区中领先起跑。 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规模、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需要的教育”为目标,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向建设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目标不断迈进。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以“书香乌审”主题读书活动为载体,以创建全国文明旗为目标,在全旗广泛开展全民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开展大服务大培训活动;开展“文明礼仪”及“市民文明行为”宣传普及实践活动以“绿色乌审大讲堂”为平台,把“知礼仪”作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演讲,搭建起提高全民素质的新平台;以“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组织发动各级志愿者、社区居民开展经常性的“净化美化奉献日”活动,确保市容市貌有新改观。定期组织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一批有时代特征、感人魅力和群众基础的先进典型,在全旗形成一个学习先进典型、弘扬社会公德、共促文明和谐的良好风尚。

满院春色关不住,文明花开别样红。鄂尔多斯,科学发展硕果累累,精神文明花开满枝。我们鄂尔多斯人坚信,鄂尔多斯这块天骄圣地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在新一轮文明创建的热潮中,乘着党的十春风,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争取以又好又快的发展成果谱写出改革奋进的新篇章。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是较含蓄的,要真正理解诗人的情志,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找到最能传达作者情思的词:“醉”。再围绕“醉”进行质疑(质疑时可引导学生从诗人情感,词语内涵,诗文前后内容等角度提问。):只是在说游人醉吗?游人会把杭州作汴州吗?“醉”字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再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联想与想象和思考。学生才会真正理解醉字所包含的作者对南宋那些忘怀故国、苟且偷安的统治者们无尽的义愤和对国家民族深切忧虑之情。

还可以引导学生就诗词的艺术手法、炼字等方面进行质疑。通过这样的质疑,不仅能促进学生联想与想象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养成探索与思考的习惯,提升学习的品质与能力。

逆向联想与想象法。

诗人为了追求诗词的“新”、“巧”,在构思、选材、手法、立意、用典等方面常采用逆向思维。学生在鉴赏这类诗词时,如果采用顺向思维就会造成理解的困惑。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采用逆向联想与想象构建意境、品悟诗情。

如:汉乐府民歌《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本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作者却从“与君绝”的角度设喻。这是构思上的逆向。此时就要引导学生逆向联想与想象:女子所设的情景存在吗?从而理解女子对男了无以复加的爱。

又如: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本是描写武侯祠的凄清、空寂、冷落、荒凉之景,抒作者对诸葛亮的深沉感伤之情。但作者却描绘映阶碧草之春色,隔叶黄鹂之好音。这是作者在情景配置上的逆向配置,即以乐景衬哀情。于是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自”、“空”,逆向联想与想象:见此春色,听此好音,作者快乐吗?从而正确理解诗句内涵。

联想与想象的方法是很多的,本文只是一种思考与探索,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对联想与想象方法的关注与研究,突破高中古典诗词鉴赏之壁垒,更好地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理念,构建起新型、高效、科学的语文课堂。

上一篇:提高化学成绩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浅析力达霉素的分子作用机制与抗肿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