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与讨论:英语教学的有效形式

时间:2022-10-08 12:49:16

表演与讨论:英语教学的有效形式

摘 要: 课堂教学形式改革是英语教改的基本方面,在各类创新教学形式中,情景表演教学和分组讨论教学是特别有效的教学形式,前者突出直观与情景,后者突出抽象与理性。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形式 情景表演 分组讨论

通过教学改革使课程教学效益最大化,是课程改革的直接目标和至高境界。如何进行教改?就教学形式创新而言,我们尝试的形式主要有问卷调查、情景表演教学、讨论或谈话、多媒体网络教学、参观考察实训、第二课堂指导等。这些形式之“新”,只是相对于传统的讲授而言,直接目标是突破传统的“3S”――Student-centered(以学生为中心),Subject-centered(以主题为中心),Society-centered(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点强调“社会需要”并由此营造轻松实用的课堂效果。在这些新教学形式中,情景表演教学和分组讨论教学是更加有效的教学形式,前者突出直观与情景,后者突出抽象与理性。

一、情景表演教学

情景表演教学,也可简称“情景教学”,是通过设计和运用情景进行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是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情境表演教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主要有:第一,瑞士皮亚杰的认知教育理论:学习不是环境刺激的被动的摹写,而是学生自身把它纳入自己的构造之中;第二,保加利亚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即使最强烈的观念,除非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相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结合,和他对某一事物的期待相结合,和他的需要兴趣结合,并且和他个人的情绪、智能、意志及需求等特性协调,否则是不能产生暗示的效果的。第三,美国家米德的“角色”理论。“角色”指由人的社会地位决定,并为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角色理论把人的社会化过程理解为通过角色扮演或担当、学习的状态,因而影响人才素质中更高层次的悟性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习者学习、并建立起“主动角色”,使学生由习惯上的教学过程中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积极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

组织情景表演教学的主要环节是选题、确定形式和具体实施。选题最好是与课文内容、学生的兴趣或需要结合起来。例如在对《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五单元进行情景教学时,就可选择有关亲情、友情、爱情的主题。每单元听说部分上的话题(如表达歉意、同情、决定等)也可以作为情景教学的主题。情景教学的形式可以是情境对话、模拟采访、模拟招聘、角色表演(role play)、同学聚会等。情景教学的实施可以单独安排,也可以结合课文进行。单独安排的情形如专门安排出国留学咨询的情境对话,内容可以是如何选择留学的学校、如何办理申请出国手续等。结合课文的情景教学也是灵活多样的,例如学习迈克尔・乔丹的作品“I Can’t Accept Not Trying”时,可以利用学生“追星”的爱好,安排学生进行模拟采访(根据课文组织对话内容);学习《新视野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十单元“How to Get the Job You Want”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模拟现场招聘。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招聘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进行角色定位,由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招聘方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和业务部经理,其他学生为应聘者;然后进行材料准备,包括招聘方准备招聘广告,应聘者准备证件、简历等材料;最后是现场招聘,招聘方解释招聘岗位的职责、要求、工资、福利等,应聘者提出自己的应聘岗位,以及自己的特长和胜任此工作的理由,招聘方将每位应聘者的信息记录下来(作为挑选依据)。

二、分组讨论教学

教育理论中有所谓“自主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的分类。分组讨论(pair work,team work)属于“合作性学习”,它是大班授课制下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合作互动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

分组讨论教学的教学理论基础是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理论。美国J・R・嘎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有五个基本要素:(1)积极的相互依赖――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2)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总的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成绩将影响个人的成绩记录;(3)面对面的建设性的相互交流――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4)小组合作技能――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小组的活动提供指导,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5)小组的自我评估――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应怎样提高其有效性。

分组讨论教学的程序主要有选题、分组、讨论三大部分。选题最好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趣味话题,可以直接利用课文前后安排的讨论话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话题。例如,在学习《新编大学英语实用教程》第一册第八单元“Holiday and Festival”(假期与节日)时,我们让学生讨论的话题就是“中国人是如何过春节的”(How do the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分组讨论教学的分组很关键,我们一般是将全班学生按“座位就近”原则分组,每组6―8名学生,推举一人为组长。在讨论或发言时,各组在充分讨论之后派出代表上台演讲,有条件的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要求各组指定一人做好笔记,整理之后交给老师,作为评定成绩的文本依据。

大学生大都有主见和强烈的表现欲望,讨论教学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场面秩序混乱。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向学生强调“游戏规则”:学会聆听和静心思考别人的发言;发言要集中主题,不能海阔天空、信马由疆,不得要领。第二,做好分组工作。首先是培养好组长,教给他们控制组员的方法,再就是安排好小组成员的配制问题,这就是优劣搭配。如果一个小组内太多后进生,又没有优等生作为“领头羊”的话,这个小组的讨论肯定是不成功的。第三,运用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比方说,让组长记录每次每人的发言情况,鼓动小组之间进行公平健康的竞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两个方面是我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尝试,希望它们对同行们的教改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Carroll,D.V.Psychology of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和认知因素[J].国外外语教学,2002,(2).

[4]应云天.外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谈英语教师教学艺术的培养 下一篇:大学生英语阅读现状的调查及对阅读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