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熊猫”在哪里

时间:2022-10-08 12:42:59

我们的“熊猫”在哪里

观众笑了,《功夫熊猫》火了; 好多好多的钱,又被好莱坞一股脑赚跑了。

无意在此讨论一部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中国元素片子,为什么如此吸引中国观众,而是想抛出一个带有酸葡萄心理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国宝―“功夫”、“熊猫”,在那样的土壤里催生出这样一个作品?我们何时才能看到出自中国本土的一流动漫作品?我们的“熊猫”在哪里?

大约10年前,迪斯尼制作的《花木兰》登陆中国,这种酸酸的感觉或许还不够强烈,因为那时国内的动漫产业氛围远未形成。看看美国人带来的变了味儿的中国题材动画片,只是有点新鲜、好奇而已,此外只有服气别人先进的电影工业水平、出色的动漫设计与制作能力了。而今情况已截然不同了。

《功夫熊猫》给摩拳擦掌中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和动漫产业上了一课。好的动漫作品,离不开好的创意,离不开娴熟的科技应用与独到的艺术审美的完美结合,但最重要的是,离不开一个合适的土壤。美国人发展动漫产业的商业模式与运作管理经验,对于中国的商界精英们来说,学习和运用起来并不难。但是真正难的是,营造动漫产业发展的软环境,譬如知识产权的保护、创业投资激励机制,以及动漫人才的培养机制等。

当代动漫的设计与制作,越来越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所以,我们不仅要着力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更需要建立一套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的投资机制,尤其需要规范和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

观察各地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举措,普遍存在些盲点。大家都在“筑巢引凤”,而且乐此不疲,完全沿袭了多年来政府发展软件产业的思路和做法,即先大手笔营造出诸如“软件园区”、“软件城市”、“软件之都”之类的概念,建造一堆漂亮的楼房摆在那再说; 然后就是建立各种名目的基金,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投资。那些举措究竟催生出了哪些优秀的企业、培养了哪些优秀的人才、孵化出了什么样的产品、形成了多大规模的产业?终究无人问责。对比看来,今天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穿新鞋走老路的味道,非常值得警惕!

如果没有规范的软环境,我们永远也做不出世界一流的动漫作品。创新从来就没有捷径。面对诸多痼疾,我们确实应该来一次痛快的洗心革面!

上一篇:盛大文学浮出水面 下一篇:OKI纵向深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