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县区农村食品安全调研及监督管理长效措施研究

时间:2022-10-08 10:32:31

秦皇岛县区农村食品安全调研及监督管理长效措施研究

摘 要: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一直是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立足于秦皇岛县区农村食品安全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食品监管长效措施。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农村;秦皇岛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038-02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民以食为天,全面提高农村食品质量,保证农民吃得安全,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的一环。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各级政府把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就秦皇岛市而言,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还关系到秦皇岛“旅游立市”战略形象问题。本文通过对秦皇岛市四县农村市场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认知、购买行为实施调研,反映群众呼声,进而提出农村食品监管长效措施,切实指导秦皇岛市食品安全工作,强化农村市场食品安全,助力“旅游立市”。

一、秦皇岛县区农村食品安全调研

1.调研对象与方法。选取秦皇岛市四县农村为调查地点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83.33%。问卷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调查表经反复研讨、修改,正式调查前实施预调查对易引起歧义个别条目修改后形成。问卷当场回收,不配合者不予调查,问卷内容涉及食品安全关注和态度、购买行为、安全管理情况认知等问题。

2.调研结果。(1)对食品安全关注和态度。调查显示,问及“最关心的食品问题”时,有5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质量安全”,还有26%的被调查者选择“质量安全”和“价格”并重;问及“所在地区的食品安全现状如何”时,65%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23%的被调查者认为很糟糕,12%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好,七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饭店环境、卫生情况较差;问及“最不放心的食品”时,被调查者首选担心酒、油、肉类的质量安全问题。(2)购买行为分析。在购买食品时,集市、村里商店、市场等场所出售的食品由于新鲜、价格低、购买方便等优势,成为八成被调查者首选购买途径。品牌代表着一定的质量水准,关于品牌对购买行为的影响问题,被调查者中有30%的人认为自己在购买食品时是“注重品牌”的,35%的人则是“一般”,而有35%的人在购买食品时“不注重品牌”。多数被调查者没有在购买商品的时候选择品牌,问及原因,六成被调查者表示“没有注重品牌的习惯”。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批号、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存期限等信息必须在包装袋或者产品说明书上列明,它反映着该商品的基本情况,是消费者鉴别产品真伪、确定产品质量的要依据,查看这些信息以作取舍,将有效地保证购买食品的安全性。然而,只有38%的被调查者“每次都看包装袋上的信息”,42%的被调查者只是“简单看看”,20%的被调查者则“不看”。问及“不看包装袋信息的原因”,六成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习惯”,两成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问及“对食品质量如何鉴别”时,被调查者首选是看保质期,其次是通过肉眼观察其新鲜程度做出判断。(3)食品安全管理情况的认知。八成被调查者认为食品安全责任部门是卫生部门、工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所知甚少。平时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等途径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的内容。问及“是否会主动去获取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时,只有32%的被调查者表示会主动获取。在所有曾经遭遇过食品安全问题的被调查者中,三成的被调查者“自认倒霉,不去追究”,二成的被调查者“主动索赔”,九成被调查者认为应通过加强监管提高食品安全。

二、农村食品监督管理长效措施

(一)监管长效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部门间统一协调、分级管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明确食品安全各环节、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机制,将农村食品市场监管成效作为年终考核项目,使农村食品监管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达到长效监管效果。

2.建立和完善市场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和完善进货查验备案、索证索票、质量巡查监管、质量管理责任、食品退市等制度;二是农村所有食品经营户全部建立“经济户口”,“户口簿”记载经营户基本情况和工商执法人员的监管行为;三是推行农村食品安全四项制度,即“一户多档制”、“食品从业人员实名登记制”、“熟食登记制”、“散装食品标牌公示制”;四是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制度,加大与新闻媒体的配合,对违法、违规的食品经营者进行曝光,广泛形成部门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氛围;五是建立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平台,通过平台对商品实行在线溯源追踪,锁定目标,变地毯式检查为网上巡查,实施精确打击,实现动态和目标管理,提高监管效能。

3.继续加强日常检查。要使检查日常化,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在专项检查前,注重调查摸底,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科学制订专项整治方案,为有效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打好基础,针对性地开展儿童食品市场、时令食品市场以及节日市场专项整治,狠抓重点场所(旅游景区景点、车站、码头)和经营者(个体商贩、小作坊、小商店、小食品店、小摊点、小餐馆)的整治,严格规范经营行为;加大对消费者反映强烈和与农民群众日常生活消费关系密切的食品品种的监管,突出抓好粮、油、肉、蔬菜、禽蛋及其制品、饮料(酒)、糕点、奶制品等品种,切实保障食品质量,有效地净化农村食品市场环境,扎实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4.实施网格化监管模式。食品产业链条长,监管环节多,法规不够完善,技术支撑缺乏,不易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因此,要实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软实力。将农村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所有市场主体按地理位置定位到相应网格,实行“以网定格、以格定人、以人定岗、以岗定责”的监管模式,建立起“纵横交错、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网格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网格化监管的关键是要实施 “四网共建”,即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行业自律网,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监管网络,并将整个网络信息汇总通报各监管部门,使各部门共享这一社会监督资源,形成“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自律、群众参与、行为规范”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1)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执法合力的形成,实现严格、有效、到位的市场监管,解决“怎么管”的问题。建立三个层面的责任机制:一是明确各级政府以及基层组织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二是按照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分工要求,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三是在各监管部门内部实行纵向分级落实和横向分片定责。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按照从田头到餐桌的分段监管原则,落实各职能部门的责任。一是初级产品抓治理;二是生产加工重疏堵;三是流通领域严准入;四是消费终端防事故。(2)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消费者是食品安全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要充分发挥农村群众监督食品安全的积极性,构建反应快捷的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设立消费维权监督点,聘请群众监督员,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提高监督效果。(3)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注重整治与建设相结合,有条件地区增设连锁超市网点,条件不足地区要建立“食品安全放心店”,引导大型超市以“流动放心店”的形式,向农村市场配送安全食品,延长放心食品供应网络。(4)行业自律网。行业协会是社会生产专业分工和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挥行业协会的带动作用,建设行业自律网,自管、自律,共同维护好市场秩序。

5.设置网络监控平台。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网站,该网站包括商店、小作坊经营人、位置、联系电话、经营种类等,能够直接从网络上调出所要的信息。由于农民对食品安全方面知识了解的较少,或者根本就不了解,该网站可以建立一个相应的界面进行宣传,并不断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知识的更新,同时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重大问题进行通报。

6.建立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将食品生产、加工与零售企业区分为守信企业、警示企业、失信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等不同情况,实施信用分类监管,促进经营户诚信经营。培育一批注重品牌质量、恪守商业信誉的食品生产、加工与零售企业。运用失信惩戒机制,把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者列入“黑名单”,使其在农村也寸步难行。促进自律式监管,进而守信经营。

(二)保障措施

从各国经验看,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下降除了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有效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增强、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及时等,食品安全意识增强、食品安全知识增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1]。

1.强化农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是弱势群体,而农村消费者是弱势中的弱势。因此,在做好监管的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及宣传车、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结合农村实际对农村消费者开展普及性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重点放在转变农村消费者的意识、思维、观念上。一方面,增加他们的食品安全知识,使其认识劣质食品的危害并能做到基本识别,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改变不良消费观念;另一方面,不断增强他们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自觉抵制劣质食品,提高农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2.提高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中,道德约束和法律建设是一对互补关系。道德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覆盖领域要比法律广泛得多,可以弥补法律规范的不足 [2]。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呼唤人的良知、抨击丑恶现象,以群体的力量指引和迫使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自律。农村食品安全不能仅靠单一的政府强制性监管,提高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既有助于从源头消除食品安全的隐患,又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

3.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和执法能力。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培训教育,监管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工作技能和自身素质,应对食品安全执法中的复杂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亚平.美国食品监管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山大学学报,2008,(4).

[2] 郎友兴.食品监管如何避免“击鼓传花”[J].人民论坛,2011,(18).[责任编辑 刘娇娇]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家乐发展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质押贷款风险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