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性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紧迫性

时间:2022-10-08 08:45:20

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性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紧迫性

[摘要]在当前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非常激烈,相应的价值观理论教育也随之越显重要。就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而言,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效果,以及从大众化视角下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已成为当代教学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德性知识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教学;紧迫性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058-02

前言

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性与理论教学紧迫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传统哲学性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变成大众化易懂的语言已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对此,本文主要对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性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紧迫性进行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总结以及对现实的反思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总结。就知识爆炸和网络世界冲击着现实生活的今天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当今社会发展有着现实和紧密的联系。并且,回归到具体生活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人类的思维认识和社会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也备受重视,尤其在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各级各部门、相关专家和研究者,都予以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也得到了强力的支持,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实施大众化的实践道路进程中,由于重新回到了学术研究的领域,从而造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能实现的效果也与预想的相差甚远,无法从根本上来提升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力,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施的过程中,还依旧有很多理论性问题有待于我们众多致力于此项事业的工作者重新思考。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现实的反思。通过以上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总结的分析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而要切实的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下去,必须抓住问题的根本动因,就必须要揭示问题的主要矛盾。

首先,应确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从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实性上看,主要对象有青年学生和普通人民群众等。就青少年学生来说,为了让他们快速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不断的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各院校教学中开展了政治理论必修课,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理论教育。而另一对象普通人民群众,是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建设者,在生产力创造的同时还应认识和理解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普通人民群众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这样才更有助于社会主义发展。

其次,针对两个不同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要分别对待,尤其是对青年学生,应积极做好院校的政治理论课程规划,重视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加强对国家政策的传播,提高对青少年及其家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识影响。而普通人民群众主要是依靠国家行为,予以长期的宣传教育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意识形态功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当今青年学生重要课程之一,对提高青年学生的认识有着极大的作用。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如何将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用大众化的语言和思维表现出来,这也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的关键点。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普及,院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高等教育院校的数量,也是与日俱增。因此,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马克思主义开展大众化的理论教学也应重视起来,以此来解决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如,社会实际问题、理论认知问题等。试想,如果人们的理论认知出现偏差的话,势必会造成人们对理论认知以及社会实际问题认识出现偏差,甚至在价值观上发生畸变,尤其是当今各种社会思潮充斥着校园的背景下,在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问题必须正确对待,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从本质上来讲,如果在理论认知上存在问题的话,就是在知识学习上存在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知识学习的重要一类,也可以将其称为德性知识;而另一类则是实利性知识,主要是与人们生存发展的利益和适用相关的知识。当今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德性知识不如学习实利性知识实用,这也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总的来说,当前青年学生所面临的选择极为窘迫,一方面要考虑到学习技术性的知识,为以后的就业、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而这方面的知识也就是之前所提到的实利性知识,但是这类知识却没有多少德性知识;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去适应多数人,而在当前教育普及的情况下,文科生也逐渐从少数人变成了多数人,而传统的文科少数人的对内教育也逐渐发生变化,甚至被取消。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德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能用辩证认识论等方法论判断学习与生活的是与非也有着一定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主要体现。

三、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性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紧迫性

(一)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是实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且,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利用理论教学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顺利地传承下去。同时,也能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以及思维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里,这样更有助于提升理论教学的效果,有效的提高高校德性知识教育成效,而且,对摆脱目前院校德性知识教学的困境也有着一定的作用,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更有利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如何运用大众化语言和思维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发展

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进行分析和了解。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维主要是将客观存在的从现实出发、抽象道路转向朴实化的观念,将诸多抽象理论与实际生活相互结合,并将实际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维主张不能回避现实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实性的基础上,打破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方式,将其转向朴实化的教学。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多以神秘、玄奥、书斋式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虽然包含了大量的哲学知识,但是,从哲学家的角度在课堂上宣教这些知识的话,很难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思维和言语。因此,应向青年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朴实道理,将哲学的理论从哲学家的课堂以及书本上彻底解放出来,这不仅更有利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言语和思维的了解,更便于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维的理解。

再次,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通过以上的分析,可清楚的认识到,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实的角度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应展开朴实、浅显、“接地气”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还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运动历史有效的结合起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解决革命问题的作用来彰显其实践性。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青年学生应学会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作为基础,并将其理论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切实的面对当今时代的问题,并对其展开深度的研究,确保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从大众化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以上所提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主要就是将以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些过于思辨的语言形式转换为人们易于理解的语言形式。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应以准确、幽默、朴实、直白等表达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巧妙的运用中华民族的言语,并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有效的结合起来,加强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以及认清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例如,同志曾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简单易懂的语言却能准确的揭示当时无产阶级革命主张的暴力革命理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如果过度重视西方语言张口朴实哲学,闭口民主文明等理论教学的话,对学生而言是很难懂这些哲学道理的,甚至会对学生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热情造成极大的影响。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性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其教学模式改进的紧迫性关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效用。因此,在当前的这种情境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改进主要应从大众化的角度出发,用大众化的语言和思维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气派和风格,让听者易懂,从而有效的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用,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更加“大众化”。

总结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的重要科目和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德性知识有很大的作用。在近些年来,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堂不是太受青年学生的喜欢。一方面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认识不高,无法真正认识到德性教育的价值;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语言以及思维过于哲学化,造成大多数青年学生都难以理解。针对这种不良的课堂教育趋势,必须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和采取行之有效措施,以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践性和青年学生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指导性。

上一篇: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的团队沟通 下一篇: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