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调解”格局

时间:2022-10-08 07:37:41

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构建调解工作大格局。这是自去年以来,为进一步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展,上海市逐步深入推进的一项政府工程和民意工程。

由此,一场场现场推进会、基层座谈会在“大调解”的课题下紧锣密鼓地召开。如何做好工、青、妇组织参与大调解?如何让律师队伍也能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大调解?如何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做好诉调对接工作?结合组织学习枫桥经验,专题会对“大调解”工作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做了深入的探讨和推动。

完善“大调解”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作为社区调解的指导者、调解队伍的组织者、大调解工作的基本操作平台和秘书机构的功能,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上海市18个区县223个司法所,确立了以区(县)司法局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机构独立、编制单列、职能强化、管理规范。为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各所均配强相应的政法干部和文职人员。

目前,上海市以“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为抓手,配齐配强专职人民调解员,形成了覆盖全市的人民调解网络。

如全市各人民调解组织共有专职人民调解员8013名,部分区县在居村委普遍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站”。这种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的人民调解工作室,设立了“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化解了社会矛盾,解决了群众困难;

又如,全市普遍建立了“律师调解人才库”、“人民调解志愿者库”, 有关部门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调解工作,壮大调解志愿者队伍……

2009年11月,上海市综治办、办、高院、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十家单位联合发文《关于加快构建基层大调解工作格局的意见》,该《意见》成为指导本市构建基层大调解格局的重要文件,并被纳入上海社会建设专题调研成果之中。

协同配合加强衔接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既有利于矛盾纠纷的排摸和化解,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也提供了便民利民的工作条件,成为为民服务的有效途径。

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诉调对接,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二是通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实现人民调解与工作对接;三是通过治安案件和轻伤害案件的委托人民调解工作,实现了人民调解与公安机关工作对接。

具体来说,全市法院系统以诉调中心建设为载体,实现诉调主体交接、程序衔接、效力对接的效果,使调解效力能够得到司法的及时确认,调解不成能够得到司法的及时裁判。

以法院诉前调解方式结案的争议,一方面可以为当事人减少诉讼费用,同时其调解协议书具有同法院判决书相同的效力,消除了调解后履行不力的忧虑;

同时,诉调对接中心的调解人员大都是法院退休的老法官,有着丰富的法律功底和案件审理、调解经验,这样,即发挥发挥了退休法官的法律与经验优势,同时也能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2009年,全市共开展民事纠纷诉前调解59714件,占基层民事收案数的33.4%。调解成功53469件,调解成功率为89.5%。各法院还积极开展行业联动调解机制工作,探索建立了一系列专业调解组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取得了良好效果。

部门积极推广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并向下延伸至村(居)委会,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站”,并积极借助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力量,担任信息员,采用访、陪同访等方式,方便群众反映利益诉求。

另外,各个街镇充分发挥“司法、综合服务窗口”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整合基层综治、、司法和调解等各种资源,在窗口设有接待室、法律咨询室、律师接待室等专门接待、服务群众的场所,并建立“一口受理、归口办理、多口协调、并口反馈”的工作机制,把握好接待、解释、宣传、调处四个环节,实现咨询调解结合、调解结合的工作模式,以达便民利民效果。

2009年全市“司法、综合服务窗口”接受法律咨询9.9万余件、13.66万余人次,直接受理矛盾纠纷14070件,成功调处11.37万余件,受理来信来访6.59万余件,办结5.82万余件。

公安机关扎实深入地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积极整合资源,增进警社协作,尤其是强化了与基层司法力量的协作、沟通,着力于解决好各类矛盾纠纷的“联调”问题,通过推行轻伤害案件和治安案件委托人民调解工作,推动调处工作由单一调解向多调联动转变。市公安局、司法局制定《关于治安案件委托人民调解若干意见》,公安机关对于情节较轻的、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根据当事人申请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并履行的,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予处罚。

2009年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接受委托调解治安案件5287件,成功5226件,成功率98.8%。共接受委托调解轻伤害案件2877件,共调解成功2786件,成功率96.8%。

化解疑难复杂矛盾

2008年1月3日,一名85岁的患者因左臀部肿痛,到某医院伤科就诊,拍摄左股骨和骨盆X光片显示未见明显异常。其后老人又去另外医院急诊,诊断为“左股骨颈头下骨折,断端移位”。事后患者外甥以医院漏诊为由,多次到市政府、市卫生局、新区政府上访。医调委受理此案后,认真分析研究,实事求是地找出了医院的不足之处,并多次与医院协调,反复与患者及亲属沟通。考虑到患者是一名高龄孤老,医调委提出了双方都能接受的补偿额度,并于8月28日医调委启动当日下午签署了人民调解协议书,补偿款当日就交到了老人手中。

自2006年起,部分医疗资源集中的区组建了由法律、医学专业人员组成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调处本地区医疗机构与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提供公益。医调委的建立有效弥补了患者医疗信息不对称、法律知识不足等缺陷,在患者和医方搭建了平等协商的平台,构建了医患纠纷化解的绿色通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在涉及未成年人、妇女、劳动、消费者权益、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特定主体、特定行业的矛盾纠纷中,如何注重发挥工、青、妇等组织、交通管理等行政部门和消保委等特定行业协会的作用,是合力化解一些行业性、专业性强的矛盾纠纷的关键。为此,上海市先后建立了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专业调解组织,对化解医患纠纷、劳动争议、房地物业纠纷等社会热点、难点矛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2009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医患纠纷737件,调解成功580件,调解成功率为 78.7%,涉及赔偿金额共计1553万元。受理房地物业纠纷11799件,调解成功10895件,调解成功率为92.3%,涉及赔偿金额3613万元。受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11749件,调解成功11028件,调解成功率为93.省略

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构建调解工作大格局。这是自去年以来,上海市逐步深入推进的一项政府工程和民意工程。

上一篇:闲侃“搓麻” 下一篇:解读两高报告把握法治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