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08 07:10:33

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摘 要:陕西师范大学数学教育学团队一直致力于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构建了“核心课程+拓展课程”的数学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采取注重实践能力考查、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多元评价的评价方式,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一、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国家级特色专业(教高函(2007)25号),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陕教高(2009)48号),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陕教高〔2012〕15号),985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专业建设项目(陕师校发(2009)133号)。在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数学教育学团队主要承担了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相关任务。

结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依据我国正在推进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根据陕西师范大学2+2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要求,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需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一是在教育部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及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新挑战的背景下,在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并对师范生教育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如何确定数学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目标?主要的设想是:将促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发思考教学、自觉参与训练、提高教学能力作为该模块课程的首要目标,并真正为学生将来成长为优秀的数学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

二是如何通过建设合理的课程结构,引入开放的教学体系,既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教育理论,又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教学能力?初步的构思是:从学科理论和教学案例的有效融合,从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两个方面重新构建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学生对理论从表面了解到深层理解、对实践从直观感知到深度参与的由浅入深式的双向推进。

三是在完成模块课程建设后,如何对教学方式从各个环节进行深层的、创意的改革,有效促成学生数学教育理论的习得和数学教学能力的提升?基本的想法是:第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二,根据课程特点创新学习评价方式,注重实践能力考查、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多元评价,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课内教学与课外竞赛(如教学比赛、说课比赛、板书比赛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发力点

在基本厘清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问题基础上,初步明确建设的目标与改革的方向,并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作为发力点,进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 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

将促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发思考教学、自觉参与训练、提高教学能力作为该模块课程的首要目标,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同时渗透问题意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批判精神、缜密思维、严谨作风的训练和培养,为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数学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全面基础。

2. 课程内容的重新构建

充分考虑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课程内容既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又要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教育的新近发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既要有理论传承内容,又要有实践训练内容。同时,通过鲜活的、经典的教学案例,直观地、生动地集中传递数学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构建的数学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结构具体如下:

3. 教学方式的灵动开放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讲授这一传统教学方式以外,更多地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而不是消极地等待结论。有些教学理论知识,组织小组或者个人查阅文献,梳理以后并向全班同学汇报展示,其间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有些实践性较强的操作,如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可让学生先行独立完成,然后教师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具体剖析,挖掘其亮点,找出其缺憾,这样不再只是单纯讲授抽象理论,选用来自于同伴的案例,生动鲜活形象,学生兴致很高。

4. 评价方式的灵活调整

根据该模块课程的具体目标与内容特点,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进行了灵活的调整:一是适度下调理论成绩比例,加大实践能力成绩比例。如课件制作、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技能训练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此加大了实践操作的考查力度;二是适当下调终结性评价比例,加大过程性评价比例,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导向作用;三是注重多元评价,评价的主体增加了,评价的方法丰富了,这样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三、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在数学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过程中,

也形成了一些创新点,具体如下。

1. 课程结构的创新性

从社会发展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为出发点,构建了“核心课程+拓展课程”的数学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全面支持和全力服务学生从数学教育的直观感知到教学场景的教育实习的全程性的学习和训练。

2. 课程内容的整合性

从数学教师教育的实际出发,课程内容在选择和安排时有机整合了数学教育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有效融合了数学教育学的经典理论与数学教育学的最新成果,有机融汇了数学教育理论与数学教学案例。

3. 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将话语权、探究权、讨论权、参与权还给学生,教师则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重点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批判精神、缜密思维、严谨作风等。无论灵活的教学方式,还是浓厚的课堂氛围,或是显著的教学效果,都生动地诠释了开放性教学方式及其优点。

4. 评价方式的灵活性

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实践灵活调整,适当下调了理论考试成绩比例,适度下调了结果评价权重,有意引入了多元评价方式。同时,将理论学习评价与实践技能评价、课程考试分数与课外竞赛成绩、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调动了学生课程学习和参加相关学科比赛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和比赛过程中使自己得到了全面锻炼。

[本文为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国家级特色专业(教高函(2007)25号)、陕西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陕教高(2009)48号)、陕西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陕教高〔2012〕15号)、985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项目(陕师校发(2009)133号)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我国机械设计教学现状的思考及建议 下一篇:提升大学生科技竞赛能力的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