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自卸车的概念及发展

时间:2022-10-08 05:34:00

专用自卸车的概念及发展

摘 要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不断增加,我国专用自卸车市场也取得越来越好的经营业绩。目前我国接近几百家改装车企业改装汽车几十多万辆,且几乎全部售出。近年来我国专用自卸车产量一直保持较高产销量,在专用车综合产量中保持第一位置,但虽有数量,在质量上还没有达到让人如愿的程度,尤其是在种类、型式、材料运用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严重限制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水平。

关键词 专用自卸车 特点 发展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1专用自卸车的概述

专用自卸车是利用本车发动机动力驱动液压举升机构,将其车厢倾斜一定角度卸货,并依靠车厢自重使其复位的专用自卸车。

自卸汽车按其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非公路运输用的重型和超重型自卸汽车。主要承担大型矿山、水利工地等运输任务。它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轴荷等不受公路法规的限制,但它只能在矿山、工地上使用;另一类用于公路运输用的轻、中、重型普通自卸汽车。它主要承担砂石、泥土、煤炭等松散货物运输。

某些自卸汽车是针对专门用途设计的,故又称专用自卸汽车。如:摆臂式自装卸汽车、自装卸垃圾汽车等。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不断增加,自卸车产量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产销量,在专用车综合产量中保持第一位置,但在种类、型式、材料运用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2专用自卸车的特点

专用自卸车与普通汽车的区别主要是改装了具有专用功能的上装部分,能完成某些特殊的运输和作业功能。因此在设计上,除了要满足基本型汽车的性能要求外,还要满足专用功能的要求,这就形成了其自身特点,概括如下:

(1)专用自卸车设计多选用定型的基本型汽车底盘进行改装设计;

(2)专用自卸车设计的主要工作是总体布置和专用工作装置匹配;

(3)针对专用自卸车品种多、批量少的生产特点,专用自卸车设计应考虑产品的系列化,以便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而能很快地进行产品变型;

(4)专用自卸车设计应满足有关机动车辆公路交通安全法规的要求;

(5)某些专用自卸车可能会在很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其使用条件复杂,要了解和掌握国家及行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使专用自卸车有良好的适应性。

综上所述,专用自卸车的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既要满足汽车设计的一般要求,同时又要获得好的专用性能。这就要求汽车和专用工作装置合理匹配,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使汽车的基本性能和专用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专用自卸汽车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使用面广、开发期短等待点,所以专用自卸汽车设计人员.既要具备汽车设计的知识相能力.向时也要掌握专用自卸车各种不同工作装置的原理与设计计算。此外专用自卸车设计人员还需要对用户的要求,市场动态有充分的了解,这样设计的产品才能在性能上先进,在市场上适销对路,在使用上满足用户的要求。

3专用自卸车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专用自卸汽车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一方面,随着产业政策逐步落实和行业标准法规政策不断完善,从政策标准法规上规范生产、提高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高速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及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专用自卸车提供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专用自卸车的产品品种日趋丰富、合理,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年产量也大幅提高。

专用车行业是依附在底盘制造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有批量小、品种多、科技含量高的特点,与主机厂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主机厂开发的专用车底盘能否满足专用车日益多元化、专业化的需要,能否满足用户及市场需求,直接影响到主机厂底盘的市场销售,因此主机厂对于专用车厂家及用户的要求应给予充分重视,要专门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专用车底盘。

未来我国专用自卸车的主流市场将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服务和高等级公路运输、管理两大板块,专用自卸车的发展将主要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产品品种多样化趋势;

(2)重型化、大功率、多轴化;

(3)轻量化。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采用对于减轻自重、提高运输效率、推动和促进我国专用自卸车技术进步、缩短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4)厢式化和城市专用自卸车的轻型化趋势;

(5)高技术、高附加值发展趋势;

(6)人性化、安全性和节能环保趋势。

我国专用自卸车的发展经历了快速发展过程,虽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专用自卸车产业一定会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之路,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在国际市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参考文献

[1] 徐达,蒋崇贤.专用汽车结构与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

[2] 过学迅,邓亚东.汽车设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8).

上一篇:关于高校教师评价标准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