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时间:2022-10-08 05:31:49

谈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 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和谐氛围;质疑;实验思路;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6—0037—01

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题海战术”,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连,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活动是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使学习过程变成一个愉快而充满挑战的过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远离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不加思考就下结论,如讲完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教师可追问:“我们照镜子时,离镜子越来越近,像会变大吗?”大多数学生认为会变大。教师接着问:“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体大小相等,难道我们自己会变大?”提出质疑后,学生会进一步思考,然后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帮助学生解释这一现象。在这样的思考和质疑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开阔实验思路,克服教学困难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基础上,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活动。实验教学也可以在课外上,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器材,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四、开展探究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强调观察、实验、探究、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上除重视课本中的探究活动外,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探究,比如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来源等,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获取信息的能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会学习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多阅读,注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引导他们通过互联网,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启发学生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利用剪报、摘录等方法,把资料分门别类,只要与物理知识有关的资料、信息都注意收集,最终达到厚积而薄发的目标。

2.提问能力。学问,要学必有问。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要进行探究活动,必须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有时提出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形成课堂教学高潮。

3.科学探究能力。新教材要求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就是模仿科学家的探究方法来探究未知的知识,重点是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步骤。例如,探究影响单摆摆动时间的因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物质的密度等。开展这些活动时,要求学生写出探究报告或总结,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创新教学实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习主动性。在目前的创新教学实践中,学生开展了一些科技活动,动手制作了简单的实验器材,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上一篇:民办教育“久旱逢甘露”等 下一篇: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