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学发展汇报

时间:2022-10-08 05:19:03

城市科学发展汇报

今年以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受能源原材料价格猛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国内物价指数上涨、金融机构贷款收紧、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增速回落、效益下滑、景气下降的迹象。**也不例外,上半年经济增长率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这看起来是短期偶然因素的作用,但从深层次分析,这是经济运行大周期变化在起作用,需要从经济发展规律、发展阶段特征去把握。我们应如何正确应对?我认为,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是须在优化提升城市功能上下功夫。

一、要从发展战略角度认识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性

所谓城市,其法律涵义,就是指直辖市、建制市(包括副省、地和县三级)和建制镇。城市一般具备人类居住生活功能、产业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和战争防御功能。在和平年代,战争防御功能相对淡化。城市发展与其功能的不断增强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如城市发展与贸易功能的关系,最初城市中的手工业集聚,是为了使商品交换变得更为容易。手工业者的不断集聚形成了城市,而交易过程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市场,产生了贸易功能,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口越集聚,贸易就越繁荣,而贸易的繁荣又进一步促进了人口的集聚,城市规模就逐渐扩大。城市发展的历史证明,要发展城市就必须提升城市的功能。

提升城市功能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所决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到了工业化中期,产业发展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通过城市化进程带动居民消费升级,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城市功能集聚辐射,为周边城市和地区服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提升城市功能是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大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规模不断扩张、功能不断增强,对周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以大城市为核心,依据产业协作关系和经济联系,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经济圈和城市群。目前在我国东部沿海就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经济圈、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经济圈和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湾经济圈等三大经济圈。大经济圈中又有小经济圈,如长三角内部的浙东经济圈、杭嘉湖绍经济圈等。各经济圈中的核心城市的功能和地位往往决定着该经济圈的作用和地位,核心城市的功能对经济圈内其他城市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长三角经济圈南翼经济中心,同是也是浙东小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其城市功能强弱,不仅对自身的长远发展和城市竞争力提升十分重要,而且对周边城市及整个经济圈的发展也十分重要。

提升城市功能更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快速,工业产业生产能力强劲,但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尚处低位,产品的设计开发、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往往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手中,我们能够提供的多为生产加工为主的中间环节。因此,往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劳动力利用在我国,而盈利大头在外方。这样的状况形不成强大的产业竞争力,更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目前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资源消耗、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这种粗放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必须转变。加快提升城市功能,特别是加快发展反映城市功能的新型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人力培育等生产型服务业,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提升城市功能,就是促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从平面式、分散型向圆椎式、集约型转变,从县域经济向市域经济转变,使要素资源向城市集聚,人口向城市集中,使要素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发挥最大效率。这对于**这样一个人多地少,自然矿产贫乏,城市规模相对偏小,而产业经济较为发达,港口和海洋资源禀赋的特色相当明显这样一个城市来说,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城市功能就尤其重要。

二、要从发展阶段要求上找准自身的功能定位

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某个经济圈中的一员,要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就必须首先明确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圈中,在这个圈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然后明确自身的资源禀赋如何?与周边其他城市比较,自己的资源优势是什么?最后才能确定自己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功能?

经济圈有两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经济联系分;二是按行政区划分。如果按经济联系分,经济圈可按照其联系的范围大小,分为几个层次。在国际经济的大框架下,几个地域相邻国家通过协定建立的经济联盟是最高层次的经济圈,如欧盟、东盟;一个大国内部以某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地域相近、产业联系比较密切的城市群组成的经济圈,这是第二层次的经济圈。如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在大城市群中,以某个副中心城市为中心,地域相邻、人文相通、产业相关的若干中小城市组成的小城市圈,这是第三层次的经济圈,如浙东经济圈。

但就目前我国的经济管理实际来看,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的关系仍相当密切。按照行政区划分的经济圈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在这一方式下,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就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经济圈;在国家内部,一个省域作为一个行政区域,也可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圈,也可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及配套服务体系;在省域内部,一个市域(指地级市)也可形成一个较小的经济圈,也可在市域内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市域之下,一个县域也可形成更小的经济圈。县级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县域经济是最基本的经济圈,是形成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基本单位。县以下的乡镇街道只能形成产业点或服务点,难以自成体系。

在省域及以下的经济圈中,资源要素的影响逐渐加大,而经济圈内自我服务能力则逐渐削减。因此,从理论上讲省级以下的经济圈应尽可能地对外开放,不应过度注重自己的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完整性。但如果从城市竞争的角度讲,服务体系越完整,相对说来城市竞争能力也就越强,因而凡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地市或县都想努力完善自己的服务体系。那么,在目前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看,现在哪一级行政区域形成经济圈比较有利?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或者说在工业化启动期,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关系较单纯,产业的生产组织较简单,配套服务要求比较低,在县域一级形成经济圈,并给予必要的简单服务配套,基本上可以满足生产发展需要。比如在上世纪80、90年代,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产业“轻、小、集、加”特征明显,在县域范围内统筹发展较合适,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县级政府的积极性。在市域或省域统筹就会形成“吃大锅饭”的状态,不利于调动基层积极性;但是到了经济发展的中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关系趋于复杂,产业分工协作细化,配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县域范围内进行统筹难以满足要求,即使勉为其难,也会使服务成本过高,得不偿失。此时就有必要在更大的范围——市域进行统筹。因此,在工业化中期,市域统筹比较合适;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就有必要在省域或大都市经济圈内进行统筹。这从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来讲是必要的,从国家发展大局角度来讲也更有利。

就**目前发展阶段而言,进行市域统筹比较合理。从发展阶段看,**经济发展已进入到了工业化中期,并已开始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化。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应该选择在市域范围内形成自己的经济圈,也即形成自己的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要努力打破县域经济的行政分割,统筹全市域的要素资源,集中提升中心城市的功能,并把其服务功能辐射到下辖县(市、区),为县(市、区)的产业发展服务。在较大的经济圈范围内统筹要素资源,组织产业分工协作,有助于资源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增强;从市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应该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功能服务体系,以保持市域经济的顺利运行。同时,作为长三角经济圈南翼经济中心和浙东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也不应一味强调自己的市域小圈圈,要主动纳入到全省的经济发展之中,纳入到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中,在更大的经济圈中,低成本享受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优质服务功能。在大经济圈中,**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功能,寻求自己在大圈中的地位。今后一段时间,**首先要增强自己的特色,然后才考虑为自己产业发展所必需,逐渐完善一些自己所缺少的功能。

三、要从服务大局角度不断提升自身的特色功能

**是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城市,是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华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省的对外开放窗口和现代物流中心。因此,**的城市功能不仅承担着为本地产业发展服务,也承担着为长三角南翼、为浙江省产业发展服务。进一步地说,也要为长三角、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产业发展服务。

总体上看,**目前的城市功能尚较薄弱。特别是中心城区规模相对较小,城市现代服务业发育不足,三产发展滞后。较为薄弱的服务功能尚不能对工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市域内一些工业企业所需的生产尚需依靠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特别是在产品设计、技术咨询、中介服务等方面,与上海、杭州还有不少差距。甚至于在生活服务功能方面,如医药卫生、教育、文化娱乐等,也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称。目前**的城市服务功能还很难形成对周边城市的有效带动,甚至于对下辖的县(市、区)的产业带动能力都比较弱。从**全大市的产业分布和经济实力看,城区经济仍落后于县域经济,尚未改变县强市弱的状况,中心城区的地位不突出。因此,从完善市经济服务功能的角度上考虑,加快发展体现城市功能的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仍是当务之急。

从区域内部城市协作分工角度看,同属浙江省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杭州与**应当有相对明确的分工,应错位发展。**拥有优越的港口资源和逐步完善的陆上交通网络优势,有发展现代物流的极好优势。作为资金流两大实物支撑的物流和人流,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资源。借助人流,可以发展服务贸易,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发展提供服务;借助物流,可以发展货物贸易,从而带动内外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仓储物流等产业发展。而这些产业,特别是内外商贸的发展壮大,形成强大的城市服务功能,就能够对下辖的县(市、区)和周边城市形成有力辐射和集聚,就能够为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发展服务,使**真正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从省域和长三角发展角度来考虑,**更应依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功能。按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城市定位,**是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省现代物流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前四项功能定位是经济功能上的定位,也是相互关联的,集中体现了**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在这四项定位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港口优势作为**的最大自然资源优势,是发展临港大工业的良好基础条件。在近20年的发展中,**借助港口优势已把临港大工业发展起来了。目前已形成了以石化、钢铁、火电、造纸、修造船等为代表的临港产业带。通过临港大工业的产业链延伸,又进一步带动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华东地区先进基地的地位也已基本确立;港口也是**内外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劲的港口口岸吞吐能力使**近30年来进出口贸易飞速发展,成为长三角区域的重要对外贸易基地;优越的港口条件也是**争取国家政策,建立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港区的重要依仗;港口发展与陆上交通网络体系建设,也使**成为全省的现代物流中心。

可见,港口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提升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港口发展必须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城市功能的增强相结合,使港口优势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优势。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分析,港口的最大功能是贸易,特别是对外贸易,然后通过贸易带动工业的发展。因此,要有效发挥港口功能就要把港口与贸易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港口贸易;经过多年发展,**港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一流大港。与舟山港一体化运作之后,港口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加大。同时,陆上集疏运交通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围绕港口及交通网络提升**的城市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扩大城市影响,这将是**经济今后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生态发展 下一篇: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