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规范设计与实施探索

时间:2022-10-08 04:27:51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规范设计与实施探索

摘 要:以国际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国际贸易实务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课程规范的实施过程中,课程预期学习成果、教学方法、评核方法与标准、评核证据之间的整合调优及实施情况,通过研究总结课程学习成果达成所适用的教学方式、课程成果评核标准及评核等经验,对其他课程的实施及经济管理类课程规范的实施均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程成果;教学方法;评核方法及标准;实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78

DQP(Degree Qualifications Profile)是美国的学历资格框架,属于美国高等教育新兴工具,从2011年至今已经有400多所院校试行并推广,岭南学院借鉴该框架下副学士人才的培养标准,该标准以分布到专业知识、广泛和融合的知识、智力技能、应用和写作学习及公民和全球学习五大学习领域中的学习成果为评价标准对人才培养效果进行检测。人才培养的载体是课程体系,具体的课程又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成果导向是国际通用且认可的教育理念,成果导向源于需求,针对社会、学校、专业、教师、学生不同的需求进行设计,体现在课程中主要根据需求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成果,根据成果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都有利的支撑了前一个环节的有效达成。在基于DQP成果导向的前提下,课程规范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指南,教学实施需依据课程规范,同时对整个专业规范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作用。课程规范在我国教育领域尚属新事物,课程规范制定的科学与否以及可行与否都需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调优。因此借助教学安排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课程规范的实施及完善来总结课程规范的建设经验,并在专业内进行推广,对专业规范的实施以及学历框架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1 学习成果的设置

根据基于职业岗位需求分析下所制定的专业规范中专业预期成果五个维度方面的要求,即体现在课程中属于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该课程教学目标,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A期成果进行设计,课程成果设计的过程中需用到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方法来描述不同的课程预期成果的程度的递进。课程成果的实现依托于课程的专业知识,哪些课程内容来支撑哪些课程成果,有利于课程预期成果的实现,这些均需要教师对企业岗位的要求比较熟悉,在这样的前提下,结合教育教学规律,来设计课程成果。设计过程中建议,引入企业该岗位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根据专家的建议来进行课程预期成果的设计,也可以将设计好的课程预期成果发给企业专业,由企业专家结合该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提出修改或完善的建议,教师根据建议来调整课程预期学习成果。具体的设计思路如图1。

根据实施情况对课程预期成果的设计、评价标准、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以为2015级课程规范的实施做指导。课程成果的提炼对课程的实施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配合。其中调整最大的是课程成果数。调整的方法主要是成果的组合、成果的进一步提炼,前后成果的深化,调优之前有10个SOC,调优后会提炼为5个SOC。具体如表1。

课程成果的设置与提炼,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强,学生对未来职业中的技能更加明确,无疑对课程的实施,学习质量的提升均有促进作用。

2 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及具体的标准

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评价标准不同,评价方法也有别。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根据课程操作性比较强的性质,本课程的成果有岗位文件的审读、岗位单证的制作与填制、行业前沿技术或理论的分享、企业案例的分析四大类。每一类根据自身的特点,分别设计不同的任务,来支撑不同的学习成果,以保证学习成果的达成,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如表2。

在每个任务评价的过程中,因涉及至少是两方的评价,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比如一些个性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有互评的功能模板;也可以采用引入学生导生的方式来加入评价过程中来;还可以利用一些信息化数据的处理工具来实现,目的是保证高效完成评价工作。

3 学习成果的教学及评核方法

课程规范中学习成果的实现手段属于教学方法范畴,在成果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每种类型的成果,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比如涉及概念阐述、基本理论讲解的内容需要教师讲授法;涉及学生操作的可以采用演示法或翻转教学法;涉及案例的可以用小组讨论汇报法。在不同方法的实验过程中,如果学校的网络没有阻碍,学生同一时期专业课程不多、课程作业不多的前提下,采用翻转教学在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均取得理想的效果。

教学的过程实质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的内化,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主动的内化,并在职业能力方面有所提升。通过翻转教学模式的采用,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的提升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由翻转教学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参与性、主动性、兴趣性等都得到提高,在学生的过程和成果评价方面更科学、合理。而教师由“独角戏”向“教练”、“导演”转变,更能发挥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作用。

从上表可见课程成果对应着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预期成果,贡献率均有不同,每个课程成果的教学方法各有不同,评核方法及成果所占的课程分数的比例均有不同,每个成果的细分评价标准均有细化,每个评价者对每个成果的评价权重也有别。根据课程成果的设计及实现,足以体现了每个学生学习成果的明确性。

4 课程实施方式的特色和突破

课程规范是课程的顶层指导性文件,设计直接影响到实施的效果,鉴于课程规范属于新事物,开始实施属于探索性的,因此在本课程规范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调整和不断的完善。通过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4.1 成果特色

课程规范所涉及的一切教学文件含教学课件、课程资源、行业企业资讯、预期成果、师生互动空间等均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充分体现信息化特色。

课程成果的、课程成果的收集、课程成果的评价均可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来实现,一则方便师生收发;二则实现师生随时随地互动;三则实现个人全过程成果的监督和管理。本课题最大的特色在于教学管理实现信息化。

4.2 突破

课程规范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专业预期成果,设计课程预期成果,每个课程预期成果的学分及课程考核成绩管理均在平台上实现。其中对学生的考勤及课堂发言在平台上的实现是最大的突破。

4.3 学生为中心

成果导向的课程设计,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课程实施开始,将设计好的课程规范发给学生,并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该文件为指导,进行预习,学习,复习。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主体地位,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师生教学融洽关系的建立,教学质量的提升。

5 结论及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实施的过程中想法做各种尝试,以探索课程规范实施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内容比如课程预期W习成果的提炼及达成、教学方法的运用、评核方法的适用与标准的制定、及以上内容之间的整合调优。总体看来,课题执行基本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其它课程中推广应用,整个过程从试验-调整-完善-推广每一步都有挑战,经历后无论是课程建设方面,还是在DQP框架下的人才培养方面有更深的理解,对整个专业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后续需要深入研究4个问题。

5.1 课程成果、成果评核标准、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心理相关性分析

今后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该进行成果、标准、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心理几个方面相关性的分析,并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5.2 预期成果学分的分配方法

当前主要根据课程内容所占的课时,进行换算来计算每个预期学习成果是多少,这种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教学发展规律,值得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5.3 课程预期成果设计数量的研究

一门课的课程成果到底要设计几个,这几个之间的关系及与专业预期成果之间的关联度如何,到底怎样设计才能更加科学合理,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5.4 课程预期学习成果与岗位需要达成度的研究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习成果实现,对毕业生就业后,岗位适应性来检测课程学习成果是否符合岗位的需要,这类由企业参与的研究结果的跟踪式、反馈式研究,对于人才培养和专业及课程建设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赵昱,庞娟,杨传喜.成果导向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16,(2):65-67

[2]张光.高校课程大纲的功能和要件:兼论我国大学课程大纲制度之现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0-46.

[3]徐涵.德国学习领域课程: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转变[J].比较教育研究,2015,(1):99-100.

[4]闫丹丹.浅析高职院校基于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下教学方法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5,(6):127-132.

上一篇:测量系统分析在选煤厂中的应用 下一篇: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