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担保公司的保后管理工作

时间:2022-10-08 01:53:33

浅议如何提高担保公司的保后管理工作

摘 要:保后管理不仅是融资担保机构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而且也是加强风险控制,切实提高担保资产质量,确保业务健康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担保公司、保后管理

一、保后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

保后管理是担保机构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防范风险、提高其资产质量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目前担保公司一般注重保前调查、保中审查,对保后管理一般往往流于形式,所以存在着诸多疏漏,造成了一部分担保机构担保代偿率前清后增居高不下,甚至面临破产的边缘。如何加强并规范保后管理,提升担保机构的风险预警能力,有效控制风险,是担保机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1、保后管理的内涵

所谓保后管理是指专业的担保机构从承保中小企业借款担保责任之日起直到银行贷款收回之日这一期间内发生的一系列的担保管理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保后检查、风险预警、风险分类、档案管理、逾期担保贷款的催收和处理、风险代偿及追偿与总结等多个方面。

2、保后管理的重要性

从概率的角度来讲,风险概率等于零的可能性几乎不可能存在,也就是说风险发生将在所难免。实践证明,保后管理作为担保机构的最后防线,在预防不良担保贷款风险形成方面具有比保前调查、保中审查更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保后管理能及时跟踪和发现被担保企业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的变化,以弥补保前调查工作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从而能最大限度的遏制不良担保贷款的发生概率。即使不良担保贷款已经发生,也可以把握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担保贷款的处置难度,以挽回担保机构损失。

二、目前担保机构保后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风险控制文化不科学

目前,担保公司基本上都推行“零风险”的风险控制文化,即对担保贷款管理上追求代偿率为零的目标。并在这个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实施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从表面上看,其风险控制文化可理解为“高标准、严要求”,但实质上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担保业是高风险行业,风险是普遍存在的,收益和风险共存,收益越大,往往风险越大。如果担保公司一味的回避风险的话,只能是不开展业务,也放弃了可能获取的风险收益。风险转化为损失往往是动态变化的或一果多因的。所以绝对化的风险控制目标将会挫伤业务人员主动化解和承担风险的积极性,并必将鼓励隐匿和推迟风险暴露的行为,最终会演变为担保损失。

2、市场营销存在盲目性

目前担保机构一般都采用宽泛型的发展战略,市场定位不明确,普遍缺乏对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和营销策略,市场营销活动基本处于盲目和被动的状态,无法在特定的细分市场中形成相对忠诚的客户群体。另外,市场营销活动基本依附于合作银行,较为盲目被动,业务源头上已隐含较大风险。

3、担保对象存在诸多的“先天性不足”

担保机构的担保对象大部分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家族手工作坊发展起来的家族式企业,普遍存在着诸多的“先天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缺乏真实性。

2)资产少、规模小、产品较为单一、技术含量偏低。

3)经营者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容易导致经营决策发生失误。

目前,我国的担保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中处于严重的不平等的弱势地位,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担机制。按照国际惯例,若担保贷款到期不能收回,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都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承担责任,担保机构一般承担50%-80%左右,其余的由合作银行承担。而实际上,担保机构在与银行合作方面,如出现风险则全部由担保公司承担,是其转嫁风险的主要承担对象。

三、对策与建议

1、做好担保客户管理,从源头上化解风险

对于担保公司内部而言,主要是做好担保客户的管理。要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寻找目标行业和客户,掌握行业发展规律和行业的周期性,锁定和发展目标客户,对处在不同的行业周期的客户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对已建立业务关系的担保客户,从其成熟期开始,就要关注其向夕阳行业演变的过程,并适时减持退出。

对担保公司外部而言,主要是做好担保客户的服务。在保后管理的过程中,要侧重于对客户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的分析以及发展远景评估与判断,为担保策略作出前瞻性的分析。以便形成一批优质的客户群体,实现企业、银行和担保公司三方共赢的局面。

2、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夯实内功,练就“火眼金睛”

担保公司要时刻对宏观经济形势以及经济政策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研究,关注行业风险、产业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客观分析经济形势,科学研究风险对策,指导担保业务理性开展,有效防范控制风险。实行全员和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理念,依托团队力量,协同防范项目风险。

3、强化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

担保公司的担保制度设计要“迎险克险”,注重“弹性”,不能一味的避险。市场经济是不断变化的和发展的,制度、流程、控制手段总是相对落后的。因此根据发展需要有必要在保持担保制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适时微调。制度的执行体现“刚性”,严格规范,不允许程序上的措置和内容上的变通。担保制度一旦制定,在一定阶段内就具有稳定性和严肃性。

4、探索应用压力测试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保后管理水平

压力测试是指金融机构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运用不同方法来衡量由一些例外但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所导致的潜在损失,并采取必要措施。

5、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文化

对于担保公司来说,风险管理人人有责,要时时关注风险,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中去,使之成为一种行为准则。要树立“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理念”的经营理念,正确对待风险。应当看到,担保不可能做到绝对的零风险,不论采取何种措施,只能是防险、控险、降险。不能因为追求所谓的零风险在业务开展上裹足不前、业务萎缩。

四、结束语,

在担保风险日益增加的今天,担保公司把好准入门槛仅仅是担保管理的一个环节,也仅仅只是将风险客户挡在门外,但无法做到将具有潜在风险的在保客户主动退出。只有通过建立科学的、有效的保后管理机制,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通过积极的、动态的调整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将优质客户请进来,将不良客户送出去。唯有如此,担保公司才能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作者单位:安徽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胜利.信用担保管理概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孙启.信用担保与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 邢秀芹、杨宜.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防范[J].金融与经济,2011.2

[4] 深国金.贷后管理的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J]金融博览,2008.8

上一篇:煤尘危害及抑尘技术进展 下一篇:浅析设计管理有助提高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