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外延式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08 12:53:51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外延式培养模式探讨

一、“外延式”培养模式

1.师资队伍外延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传授知识的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承担航海英语口语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肩负着更高的重任,素质要求更高,不仅要有坚实的英语功底,还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但目前国内航海院校的航海英语师资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英语专业教师和航海专业背景的教师。这两类教师在教学中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致使他们各自有着自身的局限与不足,无法形成知识互补的格局。英语专业教师毕竟非航海专业出身,由于缺乏上船的系统实践经验,导致在课堂中出现照本宣科、重理论轻航海实践。而航海专业背景的教师虽在教学中能理论联系实践,但不一定能用英语正确、流利、地道地传授所需知识,同时缺乏系统科学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和经验。因此,国内航海院校应通过“外延式”使英语教师专业化,专业教师英语化。可以选派口语流利的英语专业教师上船实践1至2年,以便掌握船上和海上的第一手资料,融入大航海的专业氛围之中,避免老师边学边教,课堂上只能“纸上谈兵”或“黑板上开船”。或挑选航海专业教师去外国语大学或国外接受1年左右时间的英语口语培训,包括英语语音、英语口语教学法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才能保证在航海英语口语教学中能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案例教学,并有效进行教学。

2.教学环境外延教学环境指影响

教学活动进行的周围空间所有条件的总称。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学环境,包括学校内部、办学单位、社会部门、学员及其家庭等所有环境对教学活动发生影响的因素。狭义的教学环境,指学校内部影响教学的各种条件,如校风、校貌、教学设备、教学制度、卫生条件、师生关系以及班级秩序等等。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我国现有的船员口语授课形式单一、授课内容单一、授课场所封闭,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工作中语言交际的真实环境。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言堂仍然是课堂教学的普遍形式,学生往往是照着课本、跟着老师机械乏味地进行操练。老师更多强调语法是否正确、拼写是否有误,这种教学环境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导致所学知识与应用环境的脱离。毕业工作上船后仍不能和外国船员进行有效交流,无法胜任船上工作,因为航海英语作为特殊用途英语的分支,强调交际时语言使用环境的真实性,学生死记硬背于头脑中的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学生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因此应通过“外延式”模式与“走出去”实现教学环境外延,使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习与理解知识。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外延”,课堂内外延至英语角、课堂内外延至船上、课堂内外延至模拟实训室和课堂内外延至网络等。如在校园内开设航海英语角,为学生提供与创造练习航海英语口语的良好条件;授课场所可以安排在校内的航海或轮机实训模拟室,以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做到英语口语活学活用;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内学习3年,到跨国远洋公司学习与实践1年)。把学生送出校门到船上,可以在纯正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口语。正如Kolb提出的“体验学习模式”:具体经验、思维观察、抽象概念和主动实践,此学习模式的精髓在于:最好的学习效果是在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循环过程之后达到的,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在于体验情境的设计。教学环境的外延相当于此学习模式中的体验情境。

3.知识结构外延在教学实践中

人们对口语能力的构建往往存在着片面的理解。一是把书本的语言知识等同于真实的语言能力;二是把学习状态下的语言能力等同于实践状态下的语言能力;三是把单一语言能力等同于综合语言能力。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以熟记书本中口语对话材料代替实际操练,以试题库成绩作为口语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即实际口语能力)并没有得到切实培养。“语言能力”是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研究中一个常用但有歧义的术语。人们对语言能力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语言学理论中,特别是转换生成语法中,语言能力是指人的语言知识,即已经掌握语言的规则系统,使得说话者可以生成无限多的合乎语法的句子。如此看来,语言能力是一种理想化的语言概念,被视为与语言运用的概念相对立。Bussmann进一步认为,对母语或第二语言的使用能力,还包括对不同环境中语言行为得体性的感知能力。显然,语言能力绝不只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所定义的“语言能力”,即生成“语言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语言使用的胜任能力,既要有内隐性的语言知识,又要有外在性的语言运用。交际语言能力理论(Bachman1990)也认为,口语能力包括语言要素的运用能力(语音、词汇、语法结构方面使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话语组织能力(关联词语之类的连接手段的使用;连续话语的长度;语句和语段之间在语义上的连贯)、社会语言能力(口语表达的得体性;有效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范围大小;口语交际策略的运用能力)。因此语言能力是一种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综合集成。而我国传统英语教学从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受到结构主义的影响,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习得,忽视语言形式的交际功能。在当前的船员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只注重对语言本身的讲解,学员机械地进行口语操练。从词汇、语法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达到了乔姆斯基所说的“语言能力”,实现了“形式上的可能性”,背诵题库后,他们在船员认证考试中能够取得高分,在非“实战”状态下也能侃侃而谈。然而,我国船员真实的口语交际能力水平不高,语法能力有余,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语言策略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外延。所谓知识的外延是指知识的外在实践关联。从现有的航海英语口语知识内容来看,“失真”现象比较普遍,语料的选用单一化、语境的设计想象化、语用的实施理论化。航海英语口语知识要密切联系航海实际,做到三个“真”:语料真、语境真、语用真。口语语料要选自涵盖航海实践中的各种实际用语,特别是收集那些常用的和不常用、规范的和欠规范的、发音清晰的和不清晰的等用语,尽力丰富口语语料。语境要涵盖各种航海场景,包括正常航行、天气变化、海事救助、海上管理、沿岸休整、异域文化等。语用要做到有的放矢,突出解决实际问题,要“能用、会用、善用”,要运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来指导航海英语口语教学,加强口语运用的实效性。

二、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口语能力不只是一种记忆熟练“内生”知识能力,而是一种知识“外延式”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外延式”模式把常规教学环境下的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转化成真实环境下(诸如无限航区、海上救灾、海上通信、港口停泊、登船检查等)国际航海人才所需要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达到“有效交际”。

作者:李虹 单位:广州航海学院外语系

上一篇:大学生英语口语应试与应用能力 下一篇: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