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教学抓手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08 12:46:05

寻找教学抓手打造高效课堂

“老师汗流浃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索然无味,语文哪来地位?”笔者这首打油诗尽管有些偏激,但从某种程度上勾勒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笔者认为,大部分教材,只要我们找到了教学的有效抓手,那么老师将会教得更为轻松,学生学得会更加有味,课堂教学会变得更加高效。“抓手”的原义是指人手可以把持(抓握)的部位,只要把手“抓”在上面,人便有了依托,有了凭借,如果没有“抓手”,某些活动和工作就无法开展。语文教学也有抓手,一篇课文,找到了抓手,教学便有了灵魂,课堂便有了主题;没有找到抓手,教学就缺少中心,课堂就一盘散沙。因此,抓手应该是教学设计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习推进的主线,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那么,如何去寻找教学的有效抓手呢?

1.课文标题是有效抓手。比如笔者在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就是把课文标题“装在套子里的人”当作有效抓手来组织教学的。1.在课文中,称谁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这样称呼他?浏览课文,请你简要说明理由。2.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进套子里?请你分别从个人性格和社会环境方面进行深入思考。3.“从某种程度上说,任何人都是‘装在套子里的人”,这句话是对还是错?为什么?

通过第一个问题的探究与讨论,学生完成了小说的情节梳理任务;通过第二个问题的探究与讨论,学生完成了形象分析、环境分析和主旨分析任务;通过第三个问题的探究与讨论,学生完成对了对课文知识的迁移拓展任务。而这三个问题都是紧紧围绕课文标题“装在套子里的人”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地展开的。这样来组织教学,教学思路比较自然,教学环节比较流畅,教学效果不言自明。

2.事件中心是有效抓手。比如笔者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就以“退”为抓手,围绕“退”字,我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退?2.是怎么退的?3。由“退”可以看出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经过这三个问题的探讨与思考,学生很容易就把握了事件发展脉络,也能轻松概括人物形象。这样课文的教学就变得条理清楚、线索明晰了。

3.文章主题是有效抓手。《苏武传》这篇传记的主题就是要学生感受苏武的高贵灵魂。因此,笔者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就以“高贵”为抓手,将课题取名为“与高贵对话”,然后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1.导入“高贵”(什么是高贵?人的高贵在于什么?经过讨论,得出“高贵与年龄、性别、民族、地位、职业等无关”的结论。今天我们就来感受高贵的灵魂——学习《苏武传》)。2.感受“高贵”(找出能表现高贵的事件)。3.解读“高贵”(班固是如何表现苏武的高贵的)。4.拓展“高贵”(积累梳理有关高贵的名人名言等1)。以上四个问题依次推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概述能力,鉴赏了文学作品的选材艺术和表现手法,实现了知识的积累和迁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高贵”串联起来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样课堂教学更紧凑、高效。

4.艺术手法是有效抓手。辛弃疾用典用得炉火纯青,用典成了辛词的_大特色。正因为如此,笔者在教授《辛弃疾词两首》时:就是以“用典”为抓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围绕这个抓手,设计了几个问题:1.本词的上篇、下篇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有什么含义?2.作者用这些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用典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解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吗?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不仅充分地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了用典这种艺术手法,而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文学体裁是有效抓手。笔者在教授《祝福》这篇小说时,就是把人物形象这个核心作为切入点来设置教学环节的: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2.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3.她的死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把人物形象作为有效抓手,经过情节分析、形象分析、环境分析,学生便能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把握小说的主题。

6.作家风格是有效抓手。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笔者在讲授她的《醉花阴》时,就是以“婉约”为抓手,通过“婉约”来推进教学。1.激趣“婉约”(播放流行歌曲《心肝宝贝》,再穿越千年,提问:“李清照为什么抒感?”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她的出身、教育、才华等决定了她表情达意的方式应该是委婉含蓄的,委婉含蓄正是婉约的题中之义)。2.感受“婉约”(通过听读朗读涵泳来感受)。3.解读“婉约”(通过意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等多方面来解读)。

把“婉约”作为抓手,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有序推进,学生对李清照的词不仅有较深的感性印象,而且也有较深的理性思考。这样推进教学,课堂重点突出,思路明确。

教学实践证明,一篇课文,找到了有效抓手,教学便能事半功倍。在教学实际中,只要我们深入研读教材,仔细分析比照,就一定能找到有效抓手。

上一篇:如何用好“少教多学”教学模式 下一篇:拥有阳光心理 投入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