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4大健康功能

时间:2022-10-08 12:25:52

万圣节4大健康功能

11月1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万圣节,人们会在万圣节前夜欢度节日。如今西风东渐,洋节流行,过万圣节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青少年儿童们的时尚。许多人觉得万圣节类似于中国的清明节和中元节,是个“封建迷信”的鬼节,但很少有人知道万圣节的来历及其意义,特别是其丰富的卫生学意义。

万圣节4大健康功能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吴春晓

功能1:防寒提醒

代表性标识:奇装异服、鬼怪面具

最深刻的万圣节印象,莫过于晚上小孩们穿上奇装异服、鬼怪面具,唱着“不给糖就捣蛋”,挨家挨户收糖果。

原先,万圣节叫“缩温节”,字面意思是要提醒大家天气由温热转寒冷,也就是深秋到了,要注意添衣保暖,小心伤风感冒。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有了余粮的富户们应着当季重要的“缩温节”,摆宴祭祖、庆祝丰收。西方人好甜食,因此制作糖果是少不了的,聪明又馋嘴的小孩就想着法儿去要,弄个灰头土脸假装小鬼恐吓人家。给糖的人家觉得好玩,吃糖的小孩活蹦乱跳,是多么愉快喜庆的画面啊!后来,生活水平和卫生保健意识普遍提高,奇装异服和鬼怪面具就替代了灰头土脸,不仅卫生,还可以防风御寒,起到保暖的作用。

其实,我国自古以来也有类似的节日提醒,那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在每年10月上旬。有句俗话叫“春捂秋冻”,意思是入春后天气乍暖还寒,要注意保暖,而入秋的时候暑气尚存,可以先“冻一冻”,以激发抵抗力。那是不是可以一直“秋冻”到“立冬”呢?不行!因为之前的“寒露”节气见“寒”了!上海有句俗话,叫“寒露悃(睡)马路,人变冻猪猡”,也是这个道理。

功能2:锻炼儿童

代表性标识:摸黑出门,不给糖就捣蛋

至今,万圣节小孩子上门要糖的习俗得以保留,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借此让他们得到锻炼。

我们有句俗话:“别以为就你聪明,我也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直接的释义就是吃“百家饭”的聪明,而吃“百家饭”是到处讨饭的意思,并不是吃了饭变聪明,而是在讨的过程中会有生活的体验,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增长见闻和能力。让小孩子到陌生人家去敲门要糖,就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形式。

另一方面,在没有夜灯的时代,人们普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晚上几乎不出门,能有这么一天可以摸黑出门,对孩子来说又是一种胆量的锻炼。

功能3:储备食物

代表性标识:南瓜灯

如今看到的南瓜灯都是装饰用的,起初是为了给摸黑出门的小孩照明用的,就像冰心笔下的“小桔灯”一样。可南瓜这么大,做成灯,小孩子能提得动吗?

其实,南瓜的发源地在南美洲,在美洲新大陆被发现之前,西方国家点的是一种长得很像圆萝卜的芜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头菜,也有用胡萝卜的,后来才换成了更好玩、好看、好吃的南瓜。

用这些做灯仅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万圣节正是芜菁、胡萝卜和南瓜、苹果等丰收的季节,而这些正是蔬果中可以长期保存的品种,并且营养丰富。如:芜菁、萝卜、胡萝卜都属于十字花科类蔬菜,富含硫氰素,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南瓜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压、血糖,可使大便通畅;苹果是最物美价廉而且一年四季都有品质保障的水果,被誉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和“水果中的全科医生”。

功能4:宣泄情绪

代表性标识:狂欢

万圣节还是一个狂欢节,人们可以尽情玩乐、随心所欲,但前提是不能犯罪。人们通过这么一个尽情狂欢的万圣节,可以使平日里的压抑情绪得到有效宣泄,让身心舒畅,也有促进健康的重要意义。

上一篇:打篮球健身:4个要诀防受伤 下一篇:执迷不悟的我,苦口婆心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