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已切除,为何还要“利胆”?

时间:2022-09-04 05:00:24

胆囊已切除,为何还要“利胆”?

胆囊已切除,为何还要“利胆”?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林锦培 傅晓东(副教授)

胆囊疾病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等,病人为此受到百般折磨,极大地影响了病人的身心健康。胆囊疾病治疗药物繁多,消炎利胆片是一种最常用的治疗胆囊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功主清热、祛湿、利胆,主要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胁痛等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等疾病。

胆囊切了,“胆经”还在

消炎利胆片具有清热、祛湿、利胆等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于“胆”的认识并不相同,消炎利胆片中提及的“胆”,很大程度上指中医术语中的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较长,从头至足,途径两侧胁部,而胆囊恰恰位于右胁内侧,因此,胆经循行经过胆囊区时,若胆经湿热,就很可能造成胆囊炎。而消炎利胆片具有清热、利胆等作用,可以缓解胆囊炎引起的口苦、右胁疼痛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口苦多源于热,而右胁痛恰恰是胆经所过,湿热之邪阻滞经络,不通则痛。因此,医生给小李处方了消炎利胆片。如果小李认真服药,效果应该不错。遗憾的是,小李没有规范用药。此后,虽然小李切除了胆囊,但并没有切除“胆经”,湿热之邪未解。因此,小李仍然会出现口苦和胁痛症状,还需要继续服用消炎利胆片。

久服易伤脾胃

消炎利胆片的主要成分是穿心莲、溪黄草、苦木这三味中药。此三味中药均为性味苦寒之品,对于急性炎症、火热之像明显者,尚能起到药证相应之效。但若要长期服用,尤其是作为预防用药则极为不当。寒凉药物,偏性极大,久服会造成脾胃阳气受伐,使得脾胃运化功能减弱,造成食欲差、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对于寒凉的药物,要懂得中病即止,也就是说一旦有了明显的疗效,就要停止服用,随即让机体自我恢复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患者认为服用消炎利胆片可以预防胆囊炎发生,其实,这是错误的。胆囊炎的发生有很多因素,可能由于胆道感染、情绪失调,导致胆汁的排泄受阻引发;又或是饮食不洁,暴饮暴食,嗜好高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等都可能致病。因此,借助消炎利胆片预防胆囊炎的发生是不可取的。建议患者从发病的根本原因着手,起居有节、饮食有常等,才能恢复胆囊内环境的平衡,从而达到预防胆囊炎的目的。

预防胆囊疾病小妙招

预防胆囊疾病,除饮食规律,定点定量,起居有节,日落而息外,保持心情畅快也是非常必须的。有氧运动不仅是一个强身健体的过程,也是极为有效的减压方式。另外,也可以考虑敲敲胆经,每天在大腿外侧的四个穴位点,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组织较多,因此需用力才能有效刺激穴位。敲胆经能有效刺激胆经,促进胆汁分泌,增强吸收功能。

上一篇:城市消防的老大难 下一篇:看病之路 大可不必诚惶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