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 助孩子长正气、强体魄

时间:2022-10-21 11:15:20

秋季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就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那么,有哪些保健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增长正气、强健体魄,从而安度秋季呢?让我们来看看中医儿科专家的建议。

多事之秋 助孩子长正气、强体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教授 时毓民

1.适当食补 滋阴润肺

秋季主养肺,孩子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白萝卜、白梨等,以收敛肺气;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可适当喝些鸡汤、猪肺汤、骨汤等;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以避免发散泻肺;少吃零食、冷饮,少吃炒瓜子、炒花生、五香豆等,不吃油炸、烘烤食品。

Tips:缓解秋燥食疗方

萝卜银耳鸭汤 取白萝卜、银耳、鸭汤适量。将萝卜切丝、银耳撕成片,放入清淡的鸭汤中小火清炖,注意时间不要过长。鸭汤滋阴,具有清热去火、润肠通便的作用,能有效缓解“秋燥”等秋后不适,是较好的清补佳品。

芝麻核桃梗米粥 取芝麻及核桃各30克,炒熟后研碎,同粳米100克煮成粥。有滋润五脏作用,用于孩子皮肤毛发干燥、秋燥久咳。

2.按摩穴位 预防咳嗽

每日可为孩子按摩,先按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各3分钟,再揉外劳宫穴(内劳宫穴在掌中心,握拳时中指尖下处;外劳宫穴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穴相对处)各50次,然后按双侧足三里穴(髌骨下缘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各2分钟。以上方法有宣肺利窍、健脾固表作用,可帮孩子预防秋季燥热咳嗽。

3.热水泡脚 驱寒热身

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驱散寒气、温暖全身、促进周身血液循环、及时消除疲劳的作用。孩子泡脚,水温宜控制在42℃左右,以能忍受、不烫伤为原则,每次泡脚最好在20分钟以上,水量以没过脚踝部为好。

4.适度秋冻 防止受凉

俗话说,“春捂秋冻”。在秋季,孩子衣服不要穿得太多,被子不要盖得太厚,这样才会对冷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但是,深秋时节,气温、气湿、气压、气流等气象要素变化剧烈,昼夜温差悬殊,再加之孩子体质较弱,一旦不能适应这种剧烈变化的环境,就容易伤风感冒,过敏的孩子还可能出现哮喘发作。因此,在“秋冻”的同时,家长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防止受凉。

5.冷水洗浴 强健心肺

相对于夏和冬来说,秋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季节,耐寒锻炼可提高孩子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耐寒力,进而减少冬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的发生。孩子进行耐寒锻炼,除了适当的户外活动以外,可进行冷水保健,这对提高孩子的冷适应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冷水保健包括冷水洗手、洗脸、擦身、冲淋以及游泳等。冷水浴锻炼应因年龄而异,循序渐进,开始时先用与体温接近的温水,然后逐渐降温。如:洗脸、洗脚,水温可从35℃开始,逐渐降至26~28℃,洗后用干毛巾擦干,3岁之内的宝宝可照此做;冷水冲淋,水温同样从35℃开始,逐渐降至26~28℃,顺序为先上肢、后胸背、再下肢,动作要迅速,浴后用干毛巾擦身至身体发热并轻度发红为止,3岁以上的儿童可用冷水直接冲淋头部;4岁以上的儿童可开始学习游泳,这不仅能提高心肺功能,而且可以使肌肉得到锻炼。

上一篇:海派中医 丁氏内科严苍山 下一篇:打篮球健身:4个要诀防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