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2-10-08 12:01:06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摘 要: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包括了学习心理、情感心理、个性心理、自我心理、人际心理、性心理、择业心理七个方面的问题,职校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是多种多样,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和心理问题。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 心理问题 分析 对策

现今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学生的一些行为,既不是什么思想认识问题,也不是什么涉及纪律的问题,而是因为心理障碍而引起的反常行为。处在身体和心理发育时期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受到的影响比普通学生更大,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也愈加突出,不得不引起学校的重视。

一、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由于受传统管理思路的影响以及管理人员自身管理素质水平的影响,学校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往往忽视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研究,造成管理工作没有针对性,方法不适当,效果不太好。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落实并开展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学习上的后进生,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群体,所以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着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现象等问题,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的结果,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也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方面往往是被动的,学校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有着自卑心理,这是职校生意志方面的异常表现。许多职校生因为成绩不太好才来职校学习,跟一些考上更高层次的同学相比便会觉得低人一等,这方面的压力造成部分职校生心理负担加重,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表现出悲观、失望、意志消沉,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意志力薄弱。但这样的学生往往自尊心都比较强,他们特别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强烈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别人的注意与尊重,所以他们可是说是自尊与自卑同在。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职业学校学生中认为自己是失败者的心理现象很普遍,这就使得他们很难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积极心态,虽然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各有特色的,但是在内心和现实之间却存在着矛盾,因此很多学生在矛盾心理作用下会出现诸多的个性情感心理问题,没有理想和目标,缺乏积极的认识态度,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独立意识强,同时行为的依赖性也较强,虽然他们容易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渴望着独立,凡事自己做主,但是对家庭、学校甚至是社会的依赖性依然很强,他们也渴望得到各方面的帮助和认可。对事物的参与意识强,自我意识强,但缺乏正确处理与集体关系的能力。同时就业的希望与悲观共存,择业就业是当前职校非常关心、特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择业就业是职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他们存在着择业依赖退缩心理、择业紧张焦虑心理和择业思维定势心理,认为毕业后会到工作第一线做苦力,由此产生对未来就业的悲观心态。

二、解决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为了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必须要正确、全面地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学生成长的过程、家庭教育情况和性格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教师应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生观。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对周边事物有适度的反应,防止心理反应失常,从而矫正不良心理,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措施,教育者要把这个工作放在第一位。只有当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的人,才会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做到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增强信心。有了目标,学生才有奋进的动力。令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热情,因材施教,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提高认识,走进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信任、理解尊重学生,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为学生创设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职校生在跨入社会之前,学校应对其进行就业指导,转变学生的观念,使学生有较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例如: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模拟创业,模拟应聘等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职校学生的就业前景及社会地位,增强就业自信心,并将这种自信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此外,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学会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针对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聘请有关的心理学专家做报告,提高学生的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经济、社交、就业、生理、心理上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三、结束语

职校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心理问题在职校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作为职业教育者,应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中遇到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止异常行为的出现。老师不仅要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学生不断发展的新特点,正确把握好方向,有效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稳定思想,明确职责,准确定位,把握机遇,密切合作,齐心协力,全面加强学生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立红,青少年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2]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何艳茹,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上一篇:革新课堂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下一篇:提高中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