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在标题中的活用

时间:2022-10-07 11:47:52

新闻标题中的标点符号,除了其基本功能外,还有一些潜在的特殊功能。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发挥标点符号潜在的特殊功能,对于新闻标题的出新,能起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对这类新闻标题作一些简要的探讨。

一、赋予相同词语以不同的意义

用标点符号能将标题中的相同词语予以区别,赋予它们以不同的意义,从而达到巧妙地涵括主旨和表现趣味的目的。例如下面几题:

①《子夜》在子夜拍摄(1981年12月13日《厦门日报》)

②《大家》吁请大家批评《大家》(2007年7月19日《经济日报》)

③“大众”就是要为大众(2005年1月29日《文汇报》)

题①的“子夜”加书名号是指电影名称;题②的“大家”加书名号表示是杂志名;题③的“大众”加引号专指上海大众汽车出租公司;它们分别区别于标题中相同的词语,而具有与之迥然不同的意义,由此而使标题产生一种趣味盎然的表达效果。

二、赋予相同词语以不同的感彩

在新闻标题中表现感彩,不仅可用遣词造句的方法,巧妙发挥标点符号的作用,同样可以实现。有时标题词语完全相同,而标点符号各异,能赋予标题以不同的感彩。如下面两题:

①水,水!水!!──给水工程团扶贫攻坚纪实之一(2007年4月20日《经济日报》)

②水!水?水……──给水工程团扶贫攻坚纪实之二(2007年4月21日《经济日报》)

题①和题②的主标题词语完全相同,而标点符号不同,它们所呈现的感彩就各异:题①的三个“水”字后分别用一个逗号、一个感叹号、两个感叹号,而使缺水的西海固贫困地区居民盼水急切的强烈感情跃然纸上;题②主标题三个“水”字后面,分别用了感叹号、问号和省略号,巧妙地把西部军人为老百姓找水过程中的感情轨迹表现于标题之中:既透露出了对老百姓用水的牵挂和找水遇到的困难,又表达了找水不懈的执著之情。

三、赋予标题以悬念

具有悬念的新闻标题,往往能激活受众一种关注、期待心理和阅读热情,使其阅读兴趣不断向前延伸。而在标题中设置悬念,有时可发挥标点符号的作用:或有意识地把某件事、某个问题提出,然后用标点符号构成疑问句;或者标题只说半句话提起线索、引出思路,余下的用标点符号来省略或代替。如下数例:

①一伙骗子轻易拿走42万元(引)

“当铺”是怎样上当的?(主)(2007年5月27日《文汇报》)

②当旅客受到伤害时……(2007年8月29日《贵州日报》)

题①是先提出事件,然后再用问号构成疑问句来设置悬念;题②则是只说半句话,后面的情况用省略号来代替。

四、赋予标题以鲜明的节奏

制作标题,有时可借助标点符号的作用来造成音节的响亮和语音的起伏变化。如下述两例:

①光泽县对干部进行年终考核评选(引)

勇于开拓者──升

平庸无能者──降

者―――撤(主)(200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

②一些个体三轮车主何以能放肆地敲诈乘客?却原来──(引)

牌出多门:红牌•黄牌•见钱发牌

管无章法:你管•他管•谁都不管(主)(2003年8月29日《长江日报》)

题①的主标题用了三个破折号来凸出三个动词,标题读来铿锵有力;题②的主标题则是通过冒号与间隔号将标题词语进行组接,赋予了标题以鲜明的节奏感。

五、突出标题的语意重点

所谓突出语意重点,是指突出标题中最主要或者最吸引人的词语,使受众在极短暂的一瞥中,获得该词语信息,并留下深刻印象。如:

①停业啦!四百余个体户(2007年2月5日《开封日报》)

②触目惊心:我国江河湖泊大多受污染(2007年4月7日《文汇报》)

题①巧用感叹号构成倒装句,使最主要的词语信息突出于句首;题②通过冒号的功用构成特定的句式,使有刺激强度和感染力的词语置于句首,收到了警醒受众的表意效果。

六、丰富标题的信息

有时仅仅凭借词语的搭配和组合,很难在简洁的标题中涵括丰富的新闻信息,于是可借助标点符号的作用来丰富新闻的信息。如下几例:

①中国独生子女的“421综合症”(2007年3月9日《参考消息》)

②汇款单圹成绩单―――广东青年文学院率先采用聘用制(2003年2月6日《羊城晚报》)

题①的关系指向符号连接数字构成的“421”,既标明了辈序和三代人的联系,又表明了钟爱的趋向(“4”指祖父、祖母、外公、外婆,“2”指父、母亲,“1”指独生子女),关系指向符号的运用凝聚了难以用词语表达的极丰富的标题信息。题②为一条反映广东青年文学院采用聘用制,每月向受聘作家寄去8200元聘金,期限两年,以激发作家在创作上取得丰硕成果的新闻标题。其主标题中的双向关系指向符号的妙用,不仅使简洁的语句概括了建立聘用制的双方关系,而且反映了这一制度产生的效果,而收到题约意丰的表达效果。

七、构成标题词语的特殊效果

有时新闻标题借助标点符号,还能构成标题词语的回环往复的语言效果。例如:

①街中店•店中店•店中街(2005年3月2日《文汇报》)

②治乱莫成“乱治”(2007年3月5日《工人日报》)

题①妙用间隔号连接标题词语,使词语在运动中上递下接,语势连绵,形成一种自然简练的回环,赋予标题以圆合美和整饬美。题②则是巧用引号构成词语的变位,并赋予它们以特定的含义,使标题词语反差强烈,对比鲜明。

综观上述各类例子,可见新闻标题中标点符号所具备的某些特殊功能。如果把新闻标题制作比作织锦的过程,或许运用巧妙的标点符号就像镶嵌在织锦中的明珠,而使标题熠熠生辉,耀眼引人。

(作者系广东省嘉应学院中文系新闻专业教授)

上一篇:网络媒体不是“哈哈镜” 下一篇:学术:可以耐读又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