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对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

时间:2022-10-07 11:47:26

溶血对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溶血对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健康体检人员非溶血标本200例,通过ELISA法检测其HIV抗体;将200例非溶血标本以物理方式使其全部溶血,测定其HIV抗体水平,比较标本溶血前后的检测结果及假阳性率。结果:溶血标本OD值明显高于非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溶血;ELISA;HIV抗体

【中图分类号】 R446.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21-01

HIV抗体检测时发现HIV感染的重要检测方法,当疑似艾滋病HIV感染进行检测时,除了注意自身的防护外,还应注意标本的保存和处理。日常ELISA测定HIV抗体试验试验中经常会遇到溶血标本,标本溶血后会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物酶样作用,可能造成试验的假阳性,从而影响HIV抗体检测的结果[1],本研究探讨溶血对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健康体检人员非溶血标本200例,其中男性130例,女70例。所有检测血标本均无脂血且乙肝、丙肝阴性,排除了其他影响ELISA试验结果假阳性的因素。

1.2 试剂与仪器 酶联试剂(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I20030808);酶标仪340RT(上海科华);洗板机aW1型(美国)。

1.3 方法 首先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试验设阳性对照2孔,阴性对照3孔,外部质量控制2孔,每份非溶血标本均做平行样;将同组每一个非溶血标本以物理震荡和反复冻融,使红细胞彻底破坏,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溶血,然后分离血清和血细胞以保证溶血程度的稳定防止进一步溶血,然后按照相同操作测定溶血标本的HIV抗体,比较标本溶血前后测定的OD值并确定溶血标本的假阳性率。

1.4 结果判定结果判断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双波长检测,两孔OD值均大于Cut-off值判定检测结果为阳性,两孔OD值均小于Cut-off值判定检测结果为阴性,一孔OD值大于Cut-off值一孔OD值小于Cut-off值则判定为无效,目的是为了排除实验过程中操作原因引起的假阳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溶血与非溶血标本抗HIV的检测结果的比较 (如表1)溶血标本OD值明显高于非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标本假阳性的测定 本组200例溶血标本检测出现10例假阳性,假阳性率为5%。

3 讨论

自1985年我国报道第一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趋势日趋严峻,近几年更是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到目前为止,艾滋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对可疑人群的筛查显得尤为重要[2]。近年,艾滋病的检测手段被不断更新和利用[3]。自20世纪70年代,Fanlk等建立了ELISA技术后,该技术便广泛用于临床免疫检测。ELISA试验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实验诊断方法[4]。其主要是将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敏感地检测体液中微量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用于检测艾滋病的ELISA法第三代试剂,采取双抗原夹心法原理,利用酶催化底物反应的放大作用,用来提高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的敏感性,从而发挥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特点[5]。分析可能的原因是标本溶血后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有极少量的非特异性吸附在反应孔上,而这种非特异性吸附量的多少造成OD值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致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如果试验中出现阳性,阳性标本要送艾滋病检测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这必然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我们在采血和血液标本的运输过程中应当避免标本溶血,但是日常工作中溶血标本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此实验室接到溶血标本之后,应当尽快分离血清,防止溶血的进一步加重,同时对于溶血标本在洗板时要更加彻底从而达到减低假阳性出现的可能[6]。另外对溶血标本的检测,建议采取两孔平行试验,如果试验结果为两孔均为阳性考虑为阳性标本,如果试验结果为一阴一阳则考虑为溶血引起的假阳性,两孔均为阴性则是阴性标本。综上提示,熟练掌握HIV筛查实验室中的基本操作技能,除了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仔细的核查外,对操作环节有效的把握,尤其是操作过程中人为因素引起标本溶血的控制,尽量避免假阳性标本的出现,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为临床HIV诊断及防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鑫,陈彦,张继瑜,等.不同程度溶血对ELISA法检测血清HBVM的影响[J].世界感染杂志, 2004, 4(2): 174-176.

上一篇:离心与不离心尿沉渣定量镜检结果评价 下一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