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3 18:10:40

户外运动总结

户外运动总结范文第1篇

2013共组织户外活动57次,组织人员5426人次,行程遍及:青海、甘肃、内蒙、四川、陕西、云南、海南,总里程达到两万余公里,组织(1000人)参加西宁市徒步节,成功举办青海金银滩草原音乐帐篷宿营大会(675人),协办青海东大滩冰上运动会第一届(150人)、第二届(200人)。为城北区政府、城中区政府、五四大街小学策划举办户外拓展野营活动共计(210人),成功策划举办单身青年交友户外派对活动(38人),组织青海户外联盟(196人)团队九寨出游,国庆节组织两个队伍发往甘南川陕探寻古镇和内蒙额济纳大漠戈壁胡杨情(102人),组织(106人)参加中华户外网张掖举办全国户外宿营大会,组织(181人)与平安下法台捐赠助学,关注留守儿童,组织(54人)到化隆工哇滩给乡亲们拜年,共度春节,组织200人参加走进神秘黄南宿营大会,组织(73人)长途奔袭圣地年宝玉则,组织三批共53人三亚感受热带温情,组织25人大巴6000多公里出游甘、川、滇、陕,组织(178人)参加大通冰雪节…….等等。

一年来后勤保障团队为每一次活动提供了高效一流的服务,金银滩200多人同时就餐,大通滑雪场178人同时就餐,在云南、四川、甘肃、内蒙、海南都留下了青海户外人对于本土美食的传播与经典诠释,让我们有信心去组织、接待更大型的户外活动、赛事。

最重要的是大家对于我们团队的支持,信任,理解和帮助。那么多快乐的日子和大家一起渡过,每个人都是活动的参与者,不分彼此,每一次活动都像一个大家庭般的和谐共处,三亚户外领队小杨说:你们的玩法超前、状态顶级、彼此关系就像一家人。

这也是我们力争追求了的效果,户外,是一种运动,但我们想要做的是让户外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释放压抑的沉重,解开包裹着的隔阂,调和忽视了的亲情。

明年,我们会继续秉承快乐户外的理念组织大家去山野林间享受美好周末时光,策划中长线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寻找合作伙伴走出国门,体验异国风情品赏资本主义的腐败日子。

抽出精力组织适合老年人户外活动,年轻人交友派对、亲子活动、尝试起步慈善活动。

做大做强户外俱乐部,让跟随我们的群友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优惠和便利,更好的服务户外爱好者。

户外运动总结范文第2篇

流年似水,在即将逝去的09年里我与等高线的全体员工肩并肩走过了不短暂的七个月时光,现将岁末年终以及最后一个月工作的汇报总结如下,不足不当之处敬请公司领导同事批评指正。

一.我的成长。

本人于今年六月六日进入公司,开始学习真人cs镭战。镭战教官是我的应聘职位,初到公司只是觉得这个项目挺好玩的,也许还因为本人刚刚从部队复员,对枪有着蛮深厚的感情,想着这回不玩真枪了再在这玩假枪吧。就这样我开始了‘镭战生涯’,其实这与我在野战部队真正的战火硝烟相比较,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不同之处还在于部队天天面对的所有场合都是严肃的,而在等高线是愉快的娱乐的商业活动项目。在我那部队从来不用你多说一句话,也不需要你有什么幽默感,真正有的只有绝对的服从和熟练的掌握你所需的一专多能。所以刚来到等高线时我依然喜欢遇到问题时自己去默默钻研解决。在这的成长我自己认为是很大的,偶尔的也会小幽默下,不再是部队领导说我的“一张不苟言笑冷酷的杀手的脸,一对忧郁怨恨的杀人的眼睛”。

我有着多年的带兵及到地方企业学校去见习和军训的经验,是部队的优秀带兵骨干,是企业及学校的优秀教员教官。也许是部队铁血的纪律铸就了我们不会面带微笑不会幽默调侃,但是在等高线要带队伍以及我们的生活要多姿多彩,就需要灿烂的面容和风趣语言组织性,我想这就是我的进步,因为我逐渐做到了这一点。这也充分表明我和我的部队真的是‘落伍’了。

在我接手镭战这一块的所有事情之后,一面认真的学习施强的带队风格语言组织,一面还加紧研究解决镭战装备的故障排除维修保养,可以说接手装备问题是很多的,但是我从来没有提出来过,是因为我把它当作是我的本职,是我的职责所在,再在向高总汇报只是让高总亲历亲为这不是一个公司老总应该处理的事情。身为部署这点必须做到。在公司内部所有人相处的蛮融洽这点我很喜欢,这也是我可以在这多做一阵子不计较干多少得多少的原因之一。其实一个人的能力以及可以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可以很肯定的说镭战交到我手上之后没有让公司其他人费过一点心,我是一站式保姆式的管理。

二.我们的问题。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验阅历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使得我们在面对他人时不可能没有缺点。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我们接受的教育不一样,我们的背景也不同,我们的性格也相互迥异。这好比我们是新的零件被重新组装在等高线这台大机器里运转,需要一定的磨合还需要适当的。到等高线不久我就想往拓展上发展,因为我觉得拓展的工作比镭战轻松很多,拓展没有前期的后期的装备保障后勤保障,不像镭战活动之前之后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而镭战所有的事情又都是我一个人在做。这样的负责有时候觉得是挺累的,但是我没有说过什么,偶尔的牢骚也是一笑而过。后来发现工作的量并不是很大,只是偶尔忙的时候会很辛苦,这样我也做起了和尚得过且过。这是我的问题是我的错,不能够持之以恒的保持着工作的热情和学习的冲劲。

我想真正说的是,如果我们等高线发展下去是不能有‘英雄’存在的,等高线除了创办人外,其实少了谁都可以转的很好非常好。世界杯足球赛事,媒体及球队与赞助商大势的宣传‘罗纳尔多’把他置顶成球队的英雄,结果那场世界杯他们输掉了。一个球队想要赢得比赛势不可挡的不应该是‘我’而是我们。等高线也一样,我们这些‘新零件’加入到机器的运转,是需要相互的协调一致努力配合。我们虽然各司其职都能把份内的工作做好,但是我还是认为我们这个集体某种程度上还是缺少一定的沟通和互动激励。

三.我的打算。

在这年终岁尾,说实话我想的更多的是今年这个年怎么过,以及过完年自己的路要怎么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很多时候自己往往成为行动的矮人,晚上想好千条路,晨起还是走原路。我对未来的规划目标很明确切相当渺茫。这使我不得不重新回过头拾起自己凌乱的脚步,计划着下一步的落子如何赢得全局赢得未来。

下一步的打算依然会围绕在等高线的职责所在尽心尽力,因为部队锻造了我只要你交给了我要办的事情,你就只要知道结果会很好就可以。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不会流芳百世但也不至于遗臭万年,当我离职时就算我什么都没有留下,但是我还是在这里留下过脚印,不管行色是匆忙还是淡定,最少我让等高线的洗手间变得干净了,我这个镭战教官似乎‘最得意的作品’就是让它焕然一新。

户外运动总结范文第3篇

随着户外运动的规模化发展,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制定完善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水平,减少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为户外运动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1.1、应对危机的主要选择

近年来,我国户外运动的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由户外运动引起的人员伤亡事件也不断发生,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考验着参与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同时也考验着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就目前而言,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还存在一定缺陷,关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更是不完善,从而导致户外运动发生突发事件后,无据可依,而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制定、完善,能为突发事件处理提供指导,使其成为应对危机的主要选择。

1.2、提高危机处理能力的重要方式

对于危机,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防患于未然,但是对于危机事件,处理和防范本身是一个量变对质变的过程,对于危机的应对,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本次危机,更是为了提高下次危机的防范能力。对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能使得户外运动突发事件更加系统、规范的处理,并对每次突发事件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实现户外运动突发事件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的转变。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引起人员不幸身亡,其主要原因是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发生后,没有相应的危机处理能力,对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应对缺乏规范指导,导致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实质性问题得不到解决,只有制定完善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才能全面提高危机处理能力,降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引起的损失。

2、我国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2.1、户外运动危机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户外运动危机意识普遍比较低,我国的户外运动虽然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但真正兴起在最近几年内,到时人们对户外运动的认知仍停留在最初的阶段,忽略了自然变化对户外运动的影响,对于户外运动危机观念更是少的可怜。另外对于户外运动的参与者,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必要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而户外运动的俱乐部,也大多以盈利为目的,过于注重户外运动活动组织,忽视了户外运动危机,从而增加了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发生率。

2.2、户外运动应急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对于户外运动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其本身是建立在户外运动突发事件上,在我国户外运动属于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管理,并没有针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制定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这就导致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发生后,缺失专业的指导。同时,在发生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后,并不能派遣专业的救援队伍进行突发事件处理及人员救援,这就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处理效率造成极大的影响。

2.3、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机制不科学

目前,我国的户外运动管理的相关制度仅仅是针对户外运动俱乐部、教练技术人员、出入境户外运动等制定的,并没有系统性的制定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管理机制,而关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也是参照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和群体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确定的,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处理,从而导致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处置缺乏规范,影响了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

2.4、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救援措施不专业

对于户外运动,其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对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救援有很高的要求。在进行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时,不仅需要救援人员有专业的救援知识和救援技巧,还需要有科学的救援设施、通畅的信息交流等,这样才能保证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活动的高效开展。就目前而言,我国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救援体系并不专业,很多时候需要户外运动参与者自主救援,或者依靠当地的民警进行救援,其救援知识、水平较低,救援设备落后,从而对户外运动应急救援造成一定影响。

3、我国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

3.1、构建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原则

在构建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时,必须遵守以下几点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就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因此,在构建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快速反应原则,对于突发事件,必须做到快速响应,有效组织,因此,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必须快速响应,反应迅速,从而降低损失。(3)专业处置原则,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往往与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在处置户外运动突发事件时,必须由专业的队伍进行,实现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专业化处置,以此提高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

3.2、户外运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

对于突发事件,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累积在一起,在特定的诱导因素下爆发的,因此,应对突发事件的最好措施就是将这些因素或者诱导因素消除。为全面提高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并加强危机教育,提高户外运动俱乐部、参与者的危机意识,并制定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全面、准确的应急管理信息,避免因信息不通畅,造成损失。

3.3、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构建

对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进行统一指导,快速控制危机,处理危机。其次,要及时公开突发事件的最新动态信息,在网络时代下,信息传递十分迅速,只有公开突发事件的最新信息,才能避免谣言的产生,为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民众支持。再者要,鼓励非盈利机构积极参与事故救援,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实现灾害共同治理、共同化解。

3.4、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善后修复及评估机制的构建

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临时性,不同地区的救援要求有所差异,因此,要注重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善后修复,首先要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以此提高各个区域救援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救援能力;其次要明确危机事件处置后的工作目标,立足长远,总将事件,加强预防,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恢复正常工作。另外,要制定相应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评估机制,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分析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并不断总结,全面提高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

4、个人建议见解

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对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在笔者看来,应该从思维意识、机构设置、规则体系、救援应对、总结反思等多个方面分析我国当前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中的不足,并且应该积极发挥政府、社会、个体的作用,推行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制度化、常规化发展,以此降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发生率,提高户外运动的安全性。5、总结户外运动是一项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运动,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户外运动很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构建户外运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善后修复及评估机制,以此提高我国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

户外运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户外运动;指南地图;技术支持;成图成果;前景展望

1.引言

户外活动是指以自然环境为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性质的体育活动项目群。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法国著名科学家德・索修尔为探索高山植物资源而进行的登阿尔卑斯山顶峰的活动。早期的户外运动其实是一种生存手段,科考、采药、狩猎、战争等活动无一不是人类为了生存或发展而被迫进行的活动。二战后,随着战争的远离和经济的发展,户外活动开始走出军事和求生范畴,成为人类休闲旅游和提升生活质量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户外运动作为理想的体育休闲手段,正以一种更加自由、随意的运动方式,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2.浙江省户外运动现状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势西南部高,东北部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呈梯级下降。西南部为平均海拔800米的山区,1500米以上的山峰也大都集中在此,龙泉县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本省最高峰。全省70%为山地,地貌形态为中山丘陵,中部以丘陵为主,大小盆地错落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诸多中山位于西部和南部。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全省年平均气温15℃-18℃,森林覆盖率达59.4%。

优越的地形、良好的气候为浙江的户外运动创造了独有的环境条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参加户外运动的热情不断高涨,户外运动成为热门话题。浙江省现有上百家不同特色的户外运动网站,其中不少是十分专业的,这些网站一直在组织不定期的户外运动,而且每期参加的人数都十分可观,那些以休闲旅游为主题的户外运动更是每期爆满。可见,户外运动已经在浙江得到广泛开展,为此户外运动指南地图在浙江省已具备一定的市场。

3.户外运动指南地图的技术支持

在户外运动3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地图一直是参与者必备的辅助工具,国外的户外运动指南地图随着地图科学技术的进步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各种形式的户外运动专用地图被广泛应用。这些地图,基本上都是在标准地形图的基础上加绘专题要素而成,具有一览性、可量测性、直观性等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主要特性,属于比较正规的户外运动指南地图,在户外发挥了较好的行动指南作用。国内很少见到专门的户外运动指南地图,加之大比例尺地形图属于保密地图,户外运动者很难找到合适的地图,只能寻找一些写景画、线路示意图、简易地图或小比例尺地图代替。户外运动者还经常自制简易的出行指南图,大多在复印的地图上做些简单的标注后形成。

但这些指南地图,均存在以下缺点:

1、具有野外导向的地物太少,大多没有表示最实用的地形,地图内容及表示方法不够规范。

2、详细程度不够,地图比例尺与实际应用不协调,大多为示意图,只能用于概略的行动指南。

3、这些图都无法用于手持GPS。

4、缺乏户外运动指南地图应有的精度,遇到户外运动者在外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急指挥中心很难进行准确定位。近年来,我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多种比例尺电子地图数据库已经建成,目前测绘与GIS技术手段比较先进,开发多种使用方式的浙江省户外运动指南系列地图的时机已经成熟,从而满足我省快速发展的户外运动对专题地图的需求。经过多年的测绘信息化建设,我省已积累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资源。通过在应用中不断对电子地图数据库进行更新与维护,使其拥有了比较好的现势性,更为快速编制各类指南地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不同比例尺电子地图上地理要素的详细程度差异很大,在编制户外运动指南图时,应选用合适比例尺数据源来编制不同用途的指南图。

4.户外运动指南地图的编制现状

近年来我院为了满足全省群众丰富的户外运动的需求,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根据户外从事的运动项目和户外运动涵盖的范围, 已相继推出了浙江省户外运动地图的多个不同系列,如《浙江省自驾车指南图》、《浙江省古道探秘指南图》、《自行车运动指南图――环千岛湖》、《浙江摄影采风指南图》、《浙江省古道探秘指南图――仙霞古道》。随着欢迎程度的增加,我院又继而开发了地、县级户外运动系列地图,如《金华采风摄影指南图》、《金华农家乐指南图》、《金华自驾游指南图》、《金华骑游指南图》、此外还编制出版了《京杭运河休闲指南图――杭州段》,还有类似赏花品茶及探访农家乐等户外休闲地图。

5.编制前景展望

随着户外运动的快速发展,休闲旅游项目的不断开发,参与的人员不断增加,户外运动地图的需求更为广泛,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终端的普及,开发网络户外地图,即电脑用图和手机用图则成为我们下一步需要重点研发的课题,我们在基于电子地图数据库快速成图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多种比例尺电子地图数据在数据库环境下进行相应比例尺户外运动指南地图的编辑,解决库与图的统一问题,既可将成果数据转换格式打印或印刷成图,也可保留原有的GIS空间数据格式,建成专用数据库,用于手持GPS或地理信息平台,争取在使用浙江省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多种地图服务的道路上再迈进一步。

5.结语

户外运动总结范文第5篇

逻辑推理法以适应我国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基准,以使山地户外运动的参加者最大限度的获得安全保障为目标,运用逻辑推理法整理收集有关资料、信息、文献,归纳总结当前山地户外运动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并借鉴国内外相关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标准,为完善我国山地户外运动安全管理要求提供对策性建议。

结果与分析

山地户外运动的概述山地户外运动是人在与自然融合的过程中,借助于山地地貌的特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一种娱乐休闲项目。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也充满了各种各样危险和不确定因素。根据户外运动的定义,可以将山地户外运动的定义为:一组以山地地貌的自然环境为主要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项目群。主要是在海拔35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开展的户外运动。

山地户外运动的分类及主要项目内容

山地户外运动的分类根据地形,可以将山地户外运动划分为几个系列:丛林(森林、雨林)系列,包括定位与定向、丛林穿越、丛林宿营、丛林觅食、丛林联络、丛林急救、紧急求援等项目;峡谷系列,溯溪、溪降、搭索过涧、漂流等;岩壁系列,攀岩、岩降等,在冬季可进行攀冰运动;其他系列,所谓“群众登山”活动,一般沿山间小径或人工路径的登高活动。

山地户外运动的主要项目内容在我国开展活动较早,发展较快速,参与人数众多并到达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山地户外运动主要包括登山、攀岩、溯溪、徒步穿越、山地自行车、定向越野等。登山运动,是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山地户外运动中的登山通常是指在海拔3500米以下,青藏地区为5000米以下的健身性登山。攀岩运动是利用人类原始的攀爬本能,借以各种装备作安全保护,攀登一些岩石所构成的峭壁、裂缝、大圆石的运动。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沿溪而上,克服各种地形阻隔,穷水之源而近山巅的一项户外运动。徒步穿越是指在徒步区域里主要主要靠步行完成起点到终点的穿越里程。在山地户外运动中,徒步穿越要跨越的地域地貌可能会有山岭、丛林、溪流、峡谷等多种形态。山地自行车是指借助山地车在山地等地域间穿越、行进的一种运动项目。定向运动是借助地图和指北针,按照规定顺序寻找若干个标绘在地图上的地面检查站的一项体育活动。其中定向越野就是主要以山地等自然地貌为活动地域的定向运动,也是开展比较普遍、大众接受度较高的定向运动。

山地户外运动的现状

山地户外运动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山地户外运动成为快速发展的一类新兴体育项目,参加人数也是成倍增长。2005年4月29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山地户外运动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明确我国现阶段户外运动是登山运动属下的二级项目,并把它界定为“山地户外运动”,被列为第100项体育竞技项目。近些年来,我国举办了多次高质量的国内外大型山地户外运动比赛,使此项目的国际影响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户外运动在我国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册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已超过30万人,每年参加各类户外运动活动的人数逾千万,而且每年以近3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我国许多高校也开设了定向运动、攀岩、野外生存等山地户外运动的课程,同时大量的户外运动社团相继成立,爱好者们参加踊跃,给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

山地户外运动的安全问题我国由于山地户外运动发展晚,虽然很快受到人们的欢迎,但人们缺乏对其正确的理解,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与能力,损伤情况较多。随着山地户外运动的快速蓬勃发展,2001年以来山地户外运动安全事故也在不断的增加。从2001年到2010年,短短10年,国内共发生造成166人遇难的山地户外运动安全事故,超过了同期高山探险中的遇难人数34人,占据了山难中的很大比例,其中2010年的户外遇难安全事故为20起,共造成27人死亡,其他山地户外运动的中的伤害事故更是发生频发(数据来源:中国登山协会)。山地安全事故主要是发生在山、高原范围内的运动休闲安全事故,主要表现形式为高原反应、脱水、迷路、坠崖等事故以及由于滑坡、泥石流、雪崩、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导致的安全事故。

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对策

加强参与人员自身的的素质在山地运动运动中,参与者常常由于技术不熟练,身体素质不佳,战术使用不合理等情况导致自身安全问题。因此,参与者要加强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对运动项目有很好的了解,并参加相关的运动培训课程,熟练项目的技术技巧以及遇到危险时的自救和救人措施。同时,在活动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考虑周全,确认自己身体状态良好,心理准备充分。而作为活动的指导者或领队,除了要具备这些条件外,还要有相当的责任感、良好的判断力和决断力,遇到危急情况可以临时应变,有帮助队员解决困难,走出困境的能力。

降低运动装备的使用风险山地户外运动的很多项目中要使用专业的运动装备,来帮助人们克服环境中的障碍和困难。因此,运动装备的优劣直接决定运动的成功与否,甚至更关系到运动员的生命安全。选择优良的运动装备对这项运动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最好选择具有国际标准认证(UIAA)或欧洲标准认证(CE)的产品,及时淘汰设计不合理、性能差、陈旧的装备,为了自身安全,一定要排除装备失灵的隐患。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山地户外运动安全管理要求,对相关户外活动应该具备的条件进行规范,从而对活动的设备、专业人员资质、场地、安全、卫生、规章制度、消防、气象条件、通讯、广播、警示、警告和急救等都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山地户外运动摆脱民间专业性差、组织松散、各种准备不充足,导致了意外事故时有发生的状态,也使山地户外运动的终端参与者,最大限度地获得安全保障,同时进一步促进山地运动良性开展。

结论与建议

山地户外运动在我国已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受到不同年龄阶段、各阶层的喜爱,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发展势头强劲。但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处许多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由于山地户外运动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晚,我们对其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很缺乏,其内容与模式尚未统一,组织与管理体系相对落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急需完善。#p#分页标题#e#

安全问题是很突出的,是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随着山地户外运动的快速蓬勃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安全事故也在不断的增加。山地户外运动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借助专业的装备和器材,在复杂的自然地形地貌活动,并具有相应的体验性和探险性的体育运动,不同于一般的旅游。运动中气候环境的复杂多变、装备的使用、团队的配合的等问题都使参与者面临很大的安全风险。

加强对山地户外运动的理论研究,建立系统的理论架构。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国人的运动特点,开展和推广更多的山地户外运动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尽快提高各项目的运动水平。

户外运动总结范文第6篇

本文联系户外运动裤装色彩设计的重要性及特点,从影响其设计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功能因素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户外运动裤装色彩在户外运动过程中所起到的保护、警示、耐脏污、装饰等多种功效,更加明确了色彩设计在户外运动裤装设计中的重要性。户外运动裤装的色彩设计,结合功能性需求的同时,满足人们越来越多其他方面的需求,成为目前设计中所需要考究的问题。

户外运动裤装色彩设计的重要性及特点

色彩要素是运动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户外运动又是各项运动中的比较特殊的一类。其强调运动是以自然环境为场地开展的室外活动。由于“户外”和“运动”这两个特性决定了户外运动对服装的要求也相对较为严格和苛刻。在户外运动裤装色彩设计中,首先要满足人们在户外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实用功能,保证符合安全因素和穿着的需要,然后再考虑人们的审美需求。

裤装色彩的重要性

下肢是完成人体大量运动的主要部分,因此裤装在服装组合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户外运动中就显得更为关键了。很多学者提到“裤子的结构如果不能满足运动的功能性需要,会给着装者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可能会有生命的危险”。其实裤装色彩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特殊的运动中,某些特别的色彩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运动者的作用。户外运动裤上常见到一些反光或者是荧光色条,这些色彩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尤其是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对于运动者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户外运动装的色彩在不同的环境,不同运动项目中也会起到警示、保护等多种功能,对于户外运动者的生命安全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户外运动裤装色彩的设计特点

户外运动对于服装的要求十分严格,以便适应户外的复杂环境及多变的天气,为户外运动者提供良好的保护“屏障”。

户外运动量较大,腿部又是主要的负重部位,容易大量散热及排汗,因此要求裤装散热性和透气性能良好,且一定要注意其舒适性:同时户外运动过程中天气状况多变,裤装要有具备一定的防水性能。在这种多重功能的要求下,户外运动装的面料也由天然纤维逐步发展到具有满足多种功能需求的人造纤维,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服装的色彩也有很大的变化。天然纤维的面料色彩较受限制,例如:纯棉的面料,吸湿透气性好,但是排湿较慢,不容易保持干燥,且容易褪色形成局部较大色差,所以一般不适合专业户外运动装,而是在一些休闲款式的户外装中有采用,或者是在后整理过程中采用一些特殊处理方式,如“北极狐”利用涂抹格陵兰蜡使其户外猎装的颜色较一般的棉质裤装更有光泽,且具有一定防泼水性能。夏季穿着较多的速干裤,一般面料轻薄,更重要的是面料富有光泽感,不仅从外观上来讲更加时尚,而且这种光泽对于紫外线也有一定反射作用。

影响户外运动裤装色彩设计的因素

户外运动包含内容广泛,并具有很强的自给自足性、灵活性和多变性。在这种户外装功能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中,作为构成服装三大要素之一的色彩设计也不容忽视。对于户外运动裤装设计色彩的选择,还要从心理、环境、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

心理因素

色彩本身是没有感情的。但是,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色彩在影响人的情绪的同时,还影响了人的感知与人的行为活动。

在户外运动装的设计中,设计师往往要根据不同色彩给人心理的不同感受对服装进行色彩搭配。色彩心理学家分析“红色给人以热烈,激情的感觉;蓝色则给人以肃然、冷静的感觉”。所以一些需要激情活力的户外运动,其服装的设计中红色比较常见,例如:KAILAS“凯乐石”一款红色攀岩裤的设计(如图1),整个裤装以红色为主色调,仅在主要部位搭配黑色特殊面料。从色彩设计的心理角度来讲,它能活跃人的思维,刺激人的脉搏和呼吸加快,使人感觉身体活跃,精力充沛,这样有助于消除户外运动过程中的疲劳感,对于户外运动的顺利完成起到积极作用。而蓝色能让人保持冷静,有助于思考。同时色彩的不同搭配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也传递了个人的性格与喜好,这样在人与人的交流接触过程中也会起到影响作用。

由于色彩带给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设计师需要结合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运动服装特点进行考虑。在户外运动裤装设计中也要考虑色彩带给运动者的不同感受,如:夏季的户外裤装多以浅色或冷色为主,这样的色彩给人以轻薄凉爽的感觉(如图2)。与之相反的则是,冬季裤装多选用深色或者与暖色搭配进行设计,这样可以让身处寒冷环境的户外运动者感觉裤装相对厚重温暖。

按照设计习惯,户外上装的色彩上选择较鲜艳,这样给人以轻松愉快的色调,更符合户外运动所诠释的主旨。户外裤装的色彩设计要考虑到与上装的协调,要与上装呼应统一,同时又不能过于跳跃,破坏整套服装的稳定协调性,所以裤装色彩往往容易被弱化。

环境因素

户外运动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活动,而且很多服装色彩设计的灵感也来源于大自然中的色彩变化,因此户外运动裤装色彩的设计也必定受到环境的影响。

户外运动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校户外运动 教学观念 基础设施建设 安全体系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art in the universities in Hangzhou as an example, the University of outdoor sports, outdoor sports teachers from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students' demand for basic facilities of outdoor sports universiti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outdoor dynamic transport.

Keywords college outdoor sports; teaching concep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afety system

0概述

户外运动作为近些年来新兴的运动项目,我国的高校中发展迅速,大学生通过户外运动活动的参与与训练,能够从基本的身体素质训练拓展到心理素质、团队建设、协作能力及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等多个维度,兼具趣味性、教育性、实用性为一体地进行训练和提升。为了分析户外运动在高校中实施的基本现状和可能存在原因,通过对杭州几所高校进行调查,对其开展户外运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入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从而为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针对杭州部分高校户外运动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随机地抽选了杭州的几所高校的师生,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察学院等在校的若干名学生以及高校体育教师,在针对学生户外运动参与情况、高校户外运动基本设施对运动的基本需求、高校户外运动的师资情况进行调查,从而分析出其相关因素。

针对高校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基本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在杭高校学生户外运动参与情况(n=332)

由表1中可知,近70%的学生对于户外运动有积极参与的情况,而参加途径主要包括了高校开设户外运动专项课程,高校户外运动俱乐部或社团,或者参校、学院、班级等组织的以户外运动为内容的活动等,这些户外途径都为高校大学生的户外运动提供了便利,这也说明了高校在大学生户外运动发展方面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校在校内开设户外运动课程、开展户外运动社团活动或者组织其他形式的户外运动活动时,都需要一定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在针对高校开设的户外运动专项课程的相关基础设施进行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在杭高校户外运动设施满足学生需求程度(n=332)

由表2的结果可知,完全不满足和不太满足占据了50%以上,一般则占据了近30%,根据学生的反馈可知高校在针对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在调查过程中与相关的教师进行讨论也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因为资金和资源限制,在户外运动专用的场地、设备等方面的建设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其中针对高校老师的基本情况进行抽查,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参加过与户外运动相关的专业进修的教师有8位,其余2位则未参加过相关的专业进修。户外运动项目课程相对其他运动课程而言,要求其任课教师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与安全意识,以及丰富的户外运动知识与很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对于户外运动师资力量建设也非常重要。

2 高校户外运动发展策略

2.1 更新观念,完善政策

相关部门以及学校领导对于户外运动的观念和认识,决定了其对户外运动的态度;领导对于户外运动的重视与支持,是高校户外运动获得较好发展的重要前提。相关部门可以从高校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专项经费使用、运动场地设施与装备配置等多个方面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同时,学校领导了解户外运动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与功能,探索户外运动与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共同发展的途径,尝试将户外运动作为学校特色融入校园文化,落实上级部门的相关政策,同时在学校层面为发展户外运动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相关部门可以从高校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专项经费使用、运动场地设施与装备配置等多个方面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应该使学校领导了解户外运动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与功能,探索户外运动与学校相关学科专业共同发展的途径,尝试将户外运动作为学校特色融入校园文化,落实上级部门的相关政策,同时在学校层面为发展户外运动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

2.2 加强人才培养和师资团队建设

通过设立户外运动专业,或者在休闲体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专业下设立户外运动专项方向,培养户外运动方面的专用师资及其他专业人才,满足高校对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于高校现有的户外运动师资,高校应该加强与户外运动协会或其他户外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组织校内的户外运动专项教师培训,邀请户外技术水平较高的户外专业人员到校进行专门指导,重点提高教师在户外活动操作组织、专项运动技术技能与应急情况处理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同时,高校应鼓励与支持本校教师参加户外运动协会、体育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户外运动单项教练员培训、户外指导员培训,有条件的可以考虑支持教参加国外举办的户外运动培相关培训活动。

2.3 拓展户外运动渠道

在发展户外运动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加强与校外社会机构、组织的联系,获取外部资源。加强与体育管理部门和体育协会的联系,争取通过户外运动的基地立项或重点发展项目设立的形式,获取场地、经费和政策支持;加强与户外运动专项协会、俱乐部和培训结构的联系与合作,在师资培训、户外运动知识普及、赛事组织等方面获得户外运动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帮助;与企业等社会组织进行合作,获取资金或装备设施的赞助;增加与媒体的联系与交流,在户外运动知识普及、赛事活动宣传报道方面争取媒体的支持。

在户外运动的开展与组织形式方面,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设置上受到场地设施、装备、师资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而高校户外运动社团、俱乐部和业余运动队在开展户外运动训练、赛事或其他活动时,时间上更为灵活,场地和师资上也不太容易受到学校现实情况的限制,还可通过获取校外赞助和支持,实现自身的良好运作和多方共赢。

2.4 完善设备与场地建设

经费不足、场地设施和技术装备缺乏是制约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如校园自然环境、学校经费、学科发展重点等因素,有选择性地确定一项或多项户外运动项目,同时给予相配套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对于已确立个别户外运动重点项目并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校,可以申请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省体育局、省体育总会、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对户外运动基地建设或户外运动项目发展所进行的立项,从学校外部获取相关政策、土地、经费等方面的支持。此外,高校应加强与校外社会组织、企业和其他机构的联系,争取通过赞助、冠名等形式,获取户外运动发展所需的经费;已具有丰富户外运动资源并且开展时间较长的高校,应尝试突破学校对户外运动场地设施装备等资源进行专管的单一化模式,探索专业体育经营公司承包或租赁、学校与社区体育组织共同管理 等多种管理模式,实现多方共赢,更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产生更广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5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高校应努力从各方面规范户外运动的活动操作程序,建立与完善户外运动的安全保障体系。针对户外运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应该做好对领队和教练的资格审查,确保其具备专业户外指导的资质与能力;同时,使参与者进行基本的户外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前了解活动的操作流程和应急方案。针对户外运动的场地设施和装备,应确保配备符合专业标准的技术装备,做好场地设施与设备的检查、维护与管理工作。在具体的户外运动活动中,教师或领队应提前制定详尽的活动计划,对活动预先进行风险评估,并到相关部门处对活动进行备案与审批;为活动涉及户外运动项目制定安全操作程序书,并且在外出活动前按安全操作流程对参与者进行培训,充分了解参与者的户外活动技能水平;通过体检等形式对参与者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充分了解,为所有参与活动的人提前购买户外运动人身意外保险;预测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意外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理预案和救援预案。

3 总结

高校户外运动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在资金投入、设施建设、体系完善等方面都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当然,制约因素远h不止如此,希望大家不遗余力将高校户外运动推向新高潮。

L芎贾菔?015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G16C006),课题名称:在杭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勇军.浅析制约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

[2] 张军.高校户外运动动因分析与实施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

户外运动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户外运动;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323-02

一、户外运动的概况

户外运动课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以户外运动项目群所共有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及相关竞赛所具有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为教学目的,按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教学内容包括冰雪运动、定向越野、郊游、野外露营、野外生存能力训练、野外物种及自然知识的学习考察、高校体育户外运动训练课是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模式,是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1]。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萧山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专科)一、二年级男女生,对户外运动的理解、参与意愿和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得数据,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如下:

男生143人(占48.5%),女生152人(占51,5%);大学一年级人数125人(42.4%),二年级的人数170人(57.6%)。

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本次对萧山科技学院在校学生随机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95份,有效回收率98.3%。抽取的本校学生先进行预测,然后进行项目分析。查阅中国期刊网关于户外运动的相关论文、期刊、专著等并通过因特网查询的方法获得最新的资料信息和研究方法。所有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后,运用相关数据统计软件(SPSSI3.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

3.调查结果与分析。(1)男、女大学生的参加户外运动调查:其中男143人,有104人参加户外运动占72.7%;女152人,有68人参加户外运动占44.7%。男、女样本的参加户外运动项目比例不同,用假设检验X2=∑(A-T)2/ T= 23.56,P<0.005拒绝H0,男、女同学有着明显差异。(2)大学生最常参加的运动项目的调查:大学生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排在前五位的是:篮球频数121占有效百分比39%、羽毛球频数105占有效百分比29.8%、足球频数63占有效百分比27.8%;户外运动频数82占有效百分比19.7%、其他频数81占有效百分比20.7%。有82人选择户外运动项目,占13.9%。说明中国高校大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喜好已经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经常参加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偏多。大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向往和参与人数却不成正比,从中的原因值得研究。(3)大学生每学期参与户外运动次数统计:一次的频数125占42.4% ,二次的频数94占31.9%,三次的频数51占17.3%,四次的频数25占8.4% 。每月参加户外运动1次最多,人数为125人42.4%);其次是2次人数为94人(31.9%)、每月3次的人数为51人(17.3%)、每月4次以上人数为25人(8.4%);显示户外运动的次数主要集中在1~2次(74.3%)偏少。(4)影响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主要因素有:课程、老师、同学、环境、条件等。根据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认为影响其进行户外运动的因素,主要集中表现在同学有67人(22.7%),周围地理环境18.6%,学校教学条件和体育课程设置。说明户外运动与伙伴关系非常重要,当然学校组织和氛围也是影响中国高校大学生进行户外运动的关键。(5)一、二年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兴趣频数统计:一年级125人 频数 64占51.2% ,二年级170人频数114 占66.3%。在不同年级的调查中,发现随年龄的增长参加户外运动的兴趣越强,一年级有64人,占51.2%;二年级有14人占66.3%。X2=7.5,P<0.01说明年龄对户外运动有着差异。

三、影响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因素分析

1.学校组织。学校的办学重心在于招生、就业和内部的转型升级,体育则及格就行,所以也不愿意多加投入,这就大大挫伤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政策上的偏向导致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不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也无法深入。户外运动的开展一方面靠同行工作者的宣传和努力,另一方面靠国家体育政策指导 [2]。只要政策加以引导,完全能够开展户外体育运动。

2.设备设施、环境条件。萧山科技学院是一所二级学院校园很小,除了篮球、足球、排球外基本没有户外体育设施,比起本部的攀岩、独木桥、秋千、翘翘板及水上游乐设施来相差太远。但地处湘湖公园,周围环境比较充分:有海洋公园、天然游泳场、划船、登山等等公共资源完全可以利用。

3.个人因素和社会配套。户外运动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体育教学活动方式,是现代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3]。由于多数学生受传统教育的局限,只参与一些体育课教学的运动项目:大球、小球和田径以及体育游戏等同样可以健身,愉悦心情,没有必要浪费精力和钱去参加户外运动。在社会上户外运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探险、攀岩比赛、越野骑行、潜水以及电视上的户外游乐节目等非常红火,与之相比在大学里看到的学生滑板、滑轮、自行车、放风筝等运动显得星星点点。

4.时间设施方面的问题。时间不充足和缺少经费是影响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重要因素 [4]。首先,在校内开课人多设施少,二节体育课90分钟学生的活动密度会很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去校外,无论是有安全隐患,一般学校不会鼓励,所以学生,只能在校园里打球、跑步。其次,缺少经费。户外运动装备、路费、门票和餐饮费等无形之中抑制了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积极性。

四、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的对策

1.开展教师培训,提高专业素质。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第一位的,大学体协和专业协会应该进行培训,加强自身户外运动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学习,有了能力,才能大胆的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才能在教学中起到模范作用。

2.注重户外运动理论基础的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媒体通过理论课教学和专业知识讲座,介绍户外运动概论、讲授户外运动(如:定向、生存技能技巧、户外急救、饮食卫生、危险因素、自救求救等)基本知识和教授各种户外装备(如:帐篷、指北针、炉具、GPS、绳索等)的使用,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户外运动有了一个系统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户外运动理论知识和户外运动技能。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户外运动项目,在真实环境或模拟条件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户外技术、技能及生存技术、技能的培养,尽量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技术自己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

3.建立户外运动俱乐部。建立大学生户外运动俱乐部的选修教学管理模式,相比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利用暑假时间开展俱乐部活动,培养学生真正的运动能力、运动兴趣和对户外运动的认识理解,大学生在交流、学习,沟通中扩大了交际范围,培养了兴趣为以后体育教学奠定基础;针对案例现象,应该照顾到女学生的一面,开发智力型的、休闲性的户外项目俱乐部。

4.建立户外运动网站和论坛。电子信息时代,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平台,通过学校网络资源建立和完善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信息、用图片资料库对外宣传、对内活动安排、出行计划、活动小结等互动、共享。也可链接兄弟院校和专业俱乐部,丰富了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为创建健康的户外运动生活方式起到宣传和推动的作用。

5.组建户外运动项目的竞赛队伍。浙江省以野外生存、攀岩、漂流、自行车旅行和定向越野等项目为主开展竞赛运动,其中开展最为普遍的是定向越野和野营[5]。以陆地上的登山、攀岩、定向越野和海岛野外生存为主的浙江海洋学院户外运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作为二级学院的萧山分园更应组建户外运动项目的竞赛队伍为本院输送人才服务。

6.完善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系。户外运动的多数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针对参与对象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户外运动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科学整体策划,加快保险业的发展,加强保险意识,只有建立在安全保障体系下的户外运动才是健康积极的运动[6]。

7.加快户外运动训练基地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海岛、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天然河流和湖泊等开展户外运动如校园定向、公园定向、露营、速降、山地自行车等运动。海洋学院的大学生野外生存基地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先例。

五、结论与建议

1.萧山科技学院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理论知识不健全、学生对户外运动的了解不够,缺少整体氛围、环境条件、器械等比较落后。

2.缺少宣传,理论知识、名人或户外运动器械等都可以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感应。

3.学校地处偏僻,与外界接触少,校内又没有开展这方面的竞赛活动。

建议: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工作者的教学管理,有计划、有目的、科学的设置体育课,落实教学指导思想[7]。其次,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借鉴成功院校经验,聘请有关专家或名人来讲学,学习户外运动知识,让体育教师外出进修;因地制宜,开设些具有大学生文化特色的户外活动,教师在体育课或课外活动中穿插一些户外运动内容逐渐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帮助学生参加,最大限度满足大学生的锻炼要求,给力于高校户外运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杨汉.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2] 谢科.广东省高校学生户外运动状况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4).

[3] 孙会兵.户外运动在武汉高校开展的现状及模式的探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0,(3).

[4] 张俊斌.对中国户外运动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1).

[5] 马敏航.浙江省户外逼动开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体育世界,2010,(3).

[6] 黄亨奋.对中国普通高校户外运动安全防范管理体系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4).

户外运动总结范文第9篇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的户外运动已成为了一种时尚,本文通过对户外运动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户外运动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一、前言

21世纪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户外运动奠定了基础,当今的户外运动已成为了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户外运动纳入自己的生活。如何在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中,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开设户外运动课程,不断充实、更新和精选教学内容,逐步完善和构建适合各校开展的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体系,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户外运动课程教学评价应围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培养终身体育能力而进行;评价过程中应以人为本,体现个体差异,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学效果评价,学习效果评价;评价内容应涉及到体育健康知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行为态度、情意表现、进步幅度、心理水平等方面,对各种评价方法、内容等应注意信度、效度的检验,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激励、导向功能。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户外运动课教学指标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户外运动的评价内容相关资料进行逻辑分析法,以及对户外运动课程教学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找出相关问题,对论文总体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国家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的定义,户外运动是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项目群。主要包括陆地、水上、空中三大类。目前我国开展比较广泛的主要是陆地户外运动。陆地户外运动是指在陆地区域(包括大陆和岛屿内)在地面进行的户外活动,包括山地、海岛、荒漠、高原等。

(一)户外运动课的教学评价内容

1.户外运动课程理论

理论基础:(1)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成熟的心理素质及基本的户外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是完成户外运动的必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的获取都能通过教学方式来实现。(2)对户外运动所要求的素质,在郊外或学校周边利用自然环境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3)户外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如:攀爬技术,方向的判定,户外自制用具,疾病的预防及治疗等)可通过专门的理论与技术训练及实践操作课的教学来实现。(4)户外特殊环境中所需具备的心理素质可通过拓展训练来培养。拓展心理训练是利用户外活动形式,模拟真实管理情景对参加者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它主要是通过练习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项目(高空抓扛、信任背摔、绝处逃生、搭人梯等),以训练、提高心理素质。

2.户外运动综合训练

户外运动综合训练主要包括:野外生存、定向越野、攀岩、漂流等有关项目的比赛或挑战赛(如图1)。

资料来源:扬汉,《高校开展户外运动课程意义的研究》。

(二)户外运动课程教学方法

现代户外运动是以体育行动为载体,以心理认知为突破口,以组织行为学为手段,最终上升到管理学的理论,以此激发个人潜能,增强团队精神。其教法也有一定的改进:

1.“教”与“学”的转变是户外运动主要的基本观念

过去传统的教学是我讲你听、我说你懂的“填鸭式教学”,而户外运动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以及具体实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同的结果:传统教学的“教”不一定导致“学”,更不一定产生“会”,而在户外运动中,学习者通过具体情境中的活动获得体验,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有效促进了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户外运动最终要实现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学习者的态度和观念来开启学习者的所有潜能,并促进他们将这些潜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带来最优的个人绩效。

2.体验式学习理论是户外运动的直接来源

体验式学习模式,即体验学习: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依次循环。这个理论是户外运动的核心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对设计和开发终身学习模式有着深刻的影响。

3.构建主义教学思想在户外运动中充分体现

在户外运动教学中,拓展训练充分体现了构建主义教学思想,无论是学习情景的设置、学习者以主体身份通过活动的体验,还是培训的指导、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最终成果的形成,都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学习主体观,教师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即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学习需要从学习者的兴趣出发,从解决实际的问题出发,教师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其作用在于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情景,帮助和指导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经验,并引导学习者从直接经验中进行学习。

4.积极的团队精神是户外运动的理论精髓

户外运动一般是以团队的形式完成的。所以,户外运动对培养学习者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对改善人际关系,对形成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和改进组织内部的沟通与信息交流等都大有裨益。

(三)户外运动教学中学生身体指标评价

专项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测量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孤立地评价综合发展水平各个方面的发展程度,哪怕是粗略的评价都是极其困难的。运动实践证明,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越高,掌握和提高技术、战术的物质基础越雄厚,对提高运动员的实战(比赛)技能的潜力就越大。通过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综合评价,主要为训练找出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技术、战术奠定基础。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性这五类主因子作用各异,在不同运动员身上它们的体现程度也各不相同,只有根据个体差异做出正确评价,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

1.耐力(心肺机能)指标

户外运动中,时常进行的长距离步行、登山、山地自行车等都是有氧耐力运动。跟一般的体育课相比,户外运动体育教学本身具有独特的目的性。比如,在户外运动体育教学中,步行和游泳作为移动的手段,是为了达到下一个目的地必须的身体活动。也就是说,如果在登山时不达到山顶就体验不到的事情,必须要通过步行、攀爬等长时间的身体活动。这样的直接目的在一般的体育课中是没有的。因此可以较好的实现行动体力的培养。

2.力量指标

力量的强弱是根据所发挥的能量大小来判断。登山、攀岩、搭帐篷、行李的搬运、砍柴等是户外运动体育教学中可以得到力量锻炼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锻炼是不容易得到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锻炼不到的部分可以在户外运动体育教学中得到有效补充。

3.柔韧性指标

柔韧性能使动作幅度相对增大、有弹性,使动作舒展大方,并对完成单个动作、成套动作和踩点稳定性起重要作用,是专项身体素质训练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专项特点,主要体现了运动员肢体在关节附近能够活动的范围,攀岩中的横跨、转体、蜷身上等高难度动作充分利用了髋关节和腰椎的灵活性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性。

4.灵敏性指标

如悬垂举腿、10次花样跳绳是协调灵敏素质的综合指标。躯干是连接上下肢的枢纽,上下肢力量的协调发挥,有赖于躯干力量大小。悬垂举腿锻炼了腰腹力量,使腰腹力量用于保持三点固定,起到了衔接作用,使动作完整协调。攀岩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针对不同支点线路选择时要快速反应,对运动员灵敏性要求极高,而花式跳绳则极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

5.综合体力指标

综合体力是在广义的体力概念上溶入耐力(持久力、毅力)、肌肉力量(功率、力量强度)、调整力(协同力、弹性)等要素。为了培养这样的综合体力,及时进行多种多样户外运动和明确户外运动目标及持续性的计划都是极为重要的事。

(四)户外运动的评价指标

1.教学效果的评价

围绕教学目标确定评价项目,做到教、评内容的一致,倡导对学生健康知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行为态度、进步幅度、心理水平等方面的测评。

户外体育课教学可以分为四个基本环节:组织准备、活动体验、感悟归纳、分享交流。上述四个环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的最终目的――整合应用,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作情况,提出有效应对的方法和原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并检验,由思想转变为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指导他们行动的理念,从而提高他们的个人能力和素质。

通常,课程60%的时间用于进行项目,40%的时间用于讨论和思索,以促进户外拓展训练“计划――实施――反思――应用”自我完善意识的形成。与一般体育课相比,进行项目阶段在教学组织上比较相似,需要学生身体的参与和团队合作,但动用学生体能较小,突出的是强调学生的心理体验,要求思想上的参与;项目总结和讨论阶段则表现出与体育教学较大的不同,教师要有充分的相关理论知道储备,语言轻松活跃,善于营造良好的讨论交流环境,能引导学生由心理体验提升为思想意识。

2.学习效果的评价

应对学生进行全面性、客观性、综合性的发展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手段,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可采用百分制评分加评语的方式),从五个学习领域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野外生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在整个登山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单独克服的,都需要我们互相帮助。在登山之前分好小组,每个小组是个小集体,整个团队是个大集体,整个集体都为了一个目的就是都能安全的完成的登山任务,大大增强了集体凝聚力。随着集体主义荣誉感体验,集体主义意识升华后,将对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人生观,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户外拓展训练能实现体育的教育目标,满足学生五大领域的需求:(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体验挑战极限的乐趣,能自觉地参与、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过程。(2)运动技能目标:掌握有关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识、技能,锻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方法;提高身体健康水平。(4)心理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5)社会适应目标:能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体现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户外运动的评价方法

户外运动的评价方法采用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中不仅重视易于定量评价的内容,如对身体素质、技能的评价,更要重视定性评价,如实践应用能力、情感态度等质的描述。如定量评价项目:登山、远足、山地穿越、溯溪、漂流、荒岛生存、山地自行车、山地越野、探洞、滑雪、攀冰、羽翼滑翔、独木舟、骑马等。定性评价项目:攀岩、野营、探洞、拓展训练等。

四、结论

户外运动教学内容丰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传授的知识、技术、技能面广,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普通高校如果将户外运动课程列为自然体验、野外活动的入门级课程,使学生们初步感受其中乐趣,这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尝试。户外运动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户外运动理论、综合训练以及课程的教学方法。户外运动教学中学生身的评价指标主要有耐力(心肺机能)指标、力量指标神经机能指标、柔韧性指标、灵敏性指标、综合体力指标等。户外运动的评价体系的特点和其他体育课不同,在评价项目上主要是以定性评价为主,以定量评价为辅。

参考文献:

[1] 杨汉,董范,郑超,等.高校体育课程――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789-791.

[2] 高林洲.高校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6):25.

[3] 黄亨奋.对我国普通高校户外运动安全防范管理体系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6):23.

[4] 陈志坚,董范.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6):20.

[5] 王平智,罗林.论不同层次体育课的特点[J].体育科学研究.1993(4):23.

[6] 扬汉.高校开展户外运动课程意义的研究[J].湖北高教研究.2004(6):25.

[7] 户外运动的基本概定[A].百度网.

户外运动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校 户外运动 体育课程 大学生

户外运动一词源于欧美,其运动形式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同时其相关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户外运动以其新奇、刺激、多样等特点深受广大青少年追捧。近年来,在大学生群体中,户外运动也已经悄然成了时髦的体育休闲活动。可以看出,户外运动在我国,尤其在在青少年当中有着极大的魅力和发展潜力,从而使户外运动融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成为了可能,而这种崭新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必将给高校体育课程注入新鲜的血液。

一、户外运动的概述

户外运动是区别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一种时尚体育休闲运动。就户外而言其不仅仅是简单的走出家门的简单户外活动,户外运动中的户外应是对应城市环境而言,所以户外运动运动是在大自然,原生态环境下进行的体育休闲健身活动。户外运动是一个相对较为宽泛的概念,所以就决定了户外运动的外延十分广泛。据粗略统计户外运动所涉及的小项近200余种。但根据参与人群的数量和参与户外运动者的喜好来看,一般我们将户外运动分为类,分别是:徒步运动、山地运动、山地自行车运动、滑雪运动、汽摩运动、水上运动、洞穴运动、帆船运动(近海)。

随着社会的发展,户外运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运动项目,而这些新的运动元素充实了户外运动自身的体系,有利的促进了户外运动的发展。

二、户外运动在国内外高校的开展的情况

1.国外高校户外运动发展状况。俄罗斯体育大学本科主要课程中将《旅游体育及教法》(户外运动相关课程)列为考查科目;英国伯明翰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运动与娱乐研究专业包括《野外娱乐》课程;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克兰特分院在培养师资的专业理论课程中设置了《户外活动教育》;日本鹿屋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为专业公共课程。

在国外中学体育教学课程中也开设了旅游体育的相关内容。如在英国体育教学内容具体类别和项目中包括《野外活动》――郊游、划艇、登山、越野定向、攀岩和帆船等;美国纽约州中学教学内容开设《户外运动》课程。

2.国内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状况。2002年7月18日至23日,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北林业大学三所高校的60名大学生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他们经历了负重登山、冒雨行进、野外宿营、穿越沼泽、沿河漂流等种种考验,从此拉开了“十五”部级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高校开展野外生活生存训练的实验研究》的序幕,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林业大学作为首批实验学校。于此同时,我国部分高校也开设了与户外运动相关的专业。从此,户外运动正式出现在了高校内,很多大学的大学生都自发成立了户外运动社团或俱乐部。户外运动以新奇,刺激,具有多样性和挑战性的特点深受广大高校学生追捧。

三、户外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

1.户外运动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意义。户外运动的形式较其他传统体育运动相比更能吸引大学生的眼球,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同时户外运动的健身性极强,能够全方位的提高和改善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户外运动能够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体温调节都显著的功效,并且其提高和改善水平优于一些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2.户外运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户外运动一般为群体性项目,在野外环境下,群体常常要面对相对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充分的让每个个体体会到“大家为人人,人人为大家”团队意识。同时在野外环境下,生活资料相对缺乏,参与者必须解决生活的相关问题,这就培养了团队及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户外运动对参与者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全面彻底的。

3.户外运动对大学生的多方位教育功效。户外运动中所有的教育形式都是利用综合手段来体现的。在自然条件下,虽然没有规定教育任务,但是这种自然的教育过程在旅游体育中随处可见背负行囊行进、翻越障碍――体能教育;大自然的美丽――审美教育;宿营与做饭、完成宿营中的不同工作――劳动教育;行军中队员之间互相帮助、纪律与责任――道德品质教育;认识自己国家的自然财富、历史文化古迹――爱国主义教育。

4.户外运动的开展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有机补充。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所引起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也是如此。由于连年大幅度扩招,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紧张已经是不争的实施。这其中以体育场和体育器材的短缺尤为突出。而户外运动不仅能够解决上述所出现的教学问题,而且户外运动的引入也必将给高校体育课程带来一种新的模式和思路。将原有的相对封闭的传统体育教学引入到大自然中,突破了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有原来的单向教学转变成在大自然中的双向互动,最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5.户外运动的引入有利于其在高校的良性发展。我国高校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基本处于自发或半自发状态,大学生缺乏起码的安全意识,没有科学的引导和帮助。近年来,大学生参见相关户外运动伤亡的事故频发,极大的阻碍了户外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户外运动相关课程在高校的开设可以使大学生系统的学习户外知识和户外技能,增强大学生户外运动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技能,从而使户外运动在高校中健康的发展。

四、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对策和建议

户外运动从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学科体系。但是,国情不同我们应经过试验、应用、总结,最终形成符合中国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户外运动学科体系。

1.以终身体育为理念,建立健康第一、求知创新的教学思想。

2.将户外运动作为选修课在体育、地质、林业、医学、公安、军事等院校等一些与户外活动相关的学校中开设。作为试点院校来验证课程形式、知识结构、组织方式等,形成规范、科学、合理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3.鼓励建立高校户外运动社团。以户外运动为共同爱好,发动学生资助建立户外运动社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热情,有利于户外运动在高校的迅速普及。同时,对户外运动社团加强监管杜绝危险事件发生

4.经常开展户外运动相关的交流、游戏、竞赛活动,扩大旅游体育的影响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

5.重视宣传,包括户外生存知识、户外运动的健身意义及精神、户外运动社团的组织与管理、户外医学常识、环境保护知识等。

6.应多与户外运动以及户外运动产业发达的国家进行交流合作,不断用最新的理念、技术和组织方式来引导我们刚刚起步的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Ю.Н.Федотов, И.Е.Востоков.Спортивно-оздоровительный туризм.―М.:Советский спорт,2002.C7.

[2]В.Н.Сергеев. Туризм и здоровье. ―М.:ВЦСПС Профиздат,1987. С8.

[3]李建军.论我国高师体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J].体育科学,2001,21(4):18-22.

上一篇:科技节活动总结范文 下一篇:活动策划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