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成本控制浅析

时间:2022-10-07 10:56:13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成本控制浅析

【摘要】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最基本单元,加强项目质量和成本控制是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以及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加强质量管理、控制工程成本是建筑施工企业寻求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5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358-01

一、质量成本的内涵

美国质量管理协会(ASQC)将质量成本定义为:“质量成本是对于到达或达不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有关的那部分费用的具体度量。这些质量要求可以由公司、或由公司与顾客所签订的合同,或是由社会具体规定”。英国标准4778《质量保证名词术语汇编》中将质量成本定义为“预防缺陷和检验活动费用与内部和外部故障造成的损失”。我国1987年4月开始正式实施了质量成本国家标准GB6583. 1-86,其中《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第一部分》对质量成本下了明确的定义:质量成本是将产品质量维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从这三个国家对质量成本的定义可以看出,他们仅在表述在形式上有所差异,在内容上有所侧重,但所反映的本质上却是一致的:即质量成本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的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这就是质量成本的内涵。

二、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构成

工程项目本身就是工程施工过程产出的产品,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通过工程的承包指标和工程的实际情况,来控制工程的各项费用。但是由于目前部分施工企业不能很好的把握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工程实际中往往容易出现“不是质量好而成本过高,就是成本低而出现质量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有些企业对于质量成本的认识不足所造成的。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如图1.1所示。

1、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指为了防止出现工程施工质量缺陷及偏差,事先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所发生的费用,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要求的标准,它主要包括质量规划费、质量培训费、质量信息费用、工序控制费和新工艺鉴定费等五项。

2、鉴定成本。鉴定成本指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相关质量标准与要求,而对工程本身、构件、材料、设备等进行质量鉴定所支付的一切费用。具体包括:外购件和原材料的试验、检验费;施工工序检验费和工程质量验收评审费。

3、内部损失成本。内部损失成本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因一些不利行为,如失误的施工指挥决策、不按操作规程有序施工、未对施工成品进行妥善保护以及施工工具、机械设备的保养不善等造成工程质量缺陷而引起经济损失以及为处理这些质量缺陷而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具体包括返修损失、返工损失、事故处理费用和停工损失。

4、外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指用户在使用交付后的工程这一过程中,因发现工程质量缺陷或出现质量问题而由施工单位所负责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包括保修费和诉讼索赔费。

三、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我国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工作,通过调查一些典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成本,从中发现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成本总额占工程成本总额的6.3%(高于国外同行业的最高水平―5%),其中预防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60. 25%,内部故障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16.65%。这些数据虽然说明了在质量管理上我们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了返工损失、返修损失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停工,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损失成本。但是,从质量成本管理的全局角度来看,质量公关费用、质量过剩支出、停工损失、劣质材料设备额外支出、专业分包损失费这五项费用明显偏高,其费用累计百分比为19. 70%,因此有必要对这几项费用作进一步的分析,找出原因,以更好的降低成本费用。通过分析得出,以上几项成本费用过高,主要因为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经济意识不强。

在目前的工程实际中,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部内,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员各自为政,对于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没有形成通力合作的局面。负责工程的只注重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负责技术的只注重技术和质量,负责材料的只注重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每个人只负责各自的工作,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却很难提高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

2、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缺少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管理工作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具备一套责权利分明的管理体制,成本管理也是如此,然而责权利三者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却没有在现有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3、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对质量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不够重视。

多年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所存在的辩证统一关系,存在片面强调质量或成本的情况。由于质量是可见的,因此企业往往习惯于追求工程质量,而不关心工程成本,工程质量虽然获得较大提高,但却引起了为提高工程质量而付出的成本的增加。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项目部则存在为了追求某项工程的经济效益而不顾质量的情形,虽然最终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利润指率,但可能会因未满足质量标准的要求而付出更多的额外成本,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的信誉。

四、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成本控制的原则

成本控制原则是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实行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指导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设定成本管理的总目标,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分解所设定的总目标,将分解后的目标责任落实到各个负责部门或负责人,形成目标成本管理计划(即各个目标的具体化,各个目标责任人或责任部门的确定,各个目标的推进时间等),执行目标成本管理计划,定期检查目标成本的执行效果,分析评价各目标的执行效果并修正所制定的目标。

2、全面成本管理原则

所谓的全面成本管理是指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通常称为“三全”管理。应该在企业中落实全面成本管理的思想,强化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责任感。

3、成本最低化原则

成本最低化原则应该是实现企业成本控制根本目的的有效原则,因为实行成本控制,最终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方式,降低各种成本。然而,这里提出的成本最低化原则,并不是说一味地降低成本,而应该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成本最低化的合理化,一方面,我们应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供实现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另外一方面,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技术水平,员工素质等)考虑适合自己的实现成本最低化的合理措施。

4、动态控制原则

所谓动态控制原则,是指应该在形成项目的过程中,跟踪各项成本的情况,并与准备阶段制定的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并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纠偏措施和目标成本的动态调整。即应该强调过程中的控制,只有在实实在在发生成本支出的阶段控制成本,才能起到实质的效果,如果事后才实施控制,那么将不会产生任何改变,因为所支出的各项成本已经固定。

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形成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求各部门、各员工承担控制成本的责任,同时,企业也应该赋予这些责任人一定的权限,遇到实际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此外,企业要定期考查各部门、各员工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工作效果,并配以相应的奖罚措施。只有坚持并落实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才能按照设想取得成本控制的实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浩伟 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机械管理开发2007(2):41-42.

[2]伍伟民. 施工项目的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探讨[J]. 四川建材. 2007(1):31-33.

[3]刘吉鹏. 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之我见[J]. 建筑与工程. 2008第26期:109.

[4]蒋海波. 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核算与控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8):54-55.

上一篇: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实例分析 下一篇:工程造价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