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水利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时间:2022-10-07 10:37:49

陕西省水利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客观评价各省(市、自治区)在水利投入方面的成效,对研究水利投入与经济增长、社会、环境及自身之间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陕西省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水利指标及指标体系的功能、作用、原则等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水利指标体系,对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水利协调发展做出综合评价,进而为陕西省水利发展提供依据。

1.水利协调发展理论基础

1.1水利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设计

1.1.1经济协调准则

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量化分析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出发,需考虑如:水问题引起的国民经济损失与解决水问题带来的综合效益问题,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以及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调控标准问题。故选取指标为:水利国家投资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水利投资占全社会基本建设投资比例、水利投资规模、万元GDP用水量以及每单位工业产值用水等五项指标。

1.1.2社会协调准则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矛盾加剧,水旱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破坏等问题更加突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协调社会各个方面选取指标为:防洪投资强度、人均可用水量、用水普及率、农田亩均用水量以及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

1.1.3环境协调准则

环境协调方面既应该考虑城市和农村,又应该考虑了工业和农业,另外我们认为生态与底下水资源也于环境息息相关,因此选取指标为: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比率、地下水资源量、生态用水总量这五项指标。

1.1.4自身协调准则

自身协调是评判各省市自身内部各方面的协调能力,故而选取指标为:节水概率、旱涝保收面积、农田灌溉面积率、人均供水能力、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效率。

1.2水利协调发展分析方法选择

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等。由于水利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需要客观的、排序性的结论,因此排除主观性强的专家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排序性弱的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因子分析是用潜在的假想变量和随机影响变量的线性组合表示原始变量,而主成分分析是用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表示新的综合变量。我们制定的水利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符合主成分分析的要求,认为在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时用主成分分析法更加合适。

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Y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Y1)越大,表示Y1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1应该是方差最大的,故称Y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Y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Y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在Y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Y1,Y2)=0,则称Y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

2.水利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

2.1综合评价的步骤

2.1.1数据的来源与预处理

各指标的计算初始数据均来源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及《2010年中国水利年鉴》。由于上述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故无需做指标趋同化,只需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最常用的标准化处理方法—Z-Score转换法。

2.1.2主成分的计算

运用SPSS软件得出各主成分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和因子载荷矩阵。将特征根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贡献率大,说明解释力度大;贡献率较小,说明解释力度也较小。利用因子载荷阵和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来计算特征向量,即:Zij等于aij与λj 开方值之比。

其中Zij为第j个特征向量的第i个元素;aij为因子载荷矩阵第i行第j列的元素;λj为第j个因子对应的特征根。然后再利用计算出的特征向量与标准化后的数据相乘并加权来计算主成分。

2.1.3综合得分及排名

我们以特征根为权,对5个主成分进行加权综合,得出经济协调准则下31个省的综合得分。

2.2综合评价的结果

2.2.1经济协调准则主成分分析

各省在经济协调准则下水利发展的综合排名为:

新疆,重庆,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安徽,山东宁夏,广西,云南,江苏,广东,海南,甘肃,贵州,辽宁,河北,陕西,吉林,上海,内蒙古,黑龙江,四川,青海,天津,福建,北京。

由以上排名可以看出,排在前面的大多是长江黄河流域的省份,这些省份在水利方面的投入占经济比重自然很大。新疆排名第一,说明新疆虽然经济不是很发达,但是由于属干旱地区,因此水利投入的比例很大,所以陕西省排在第22位,排名较靠后,说明陕西省在经济发展方面,水利的投入资金所占比重还是较小。

2.2.2社会协调准则主成分分析

各省在社会协调准则下水利发展的综合排名为:

广东,上海,新疆,广西,江苏,海南,湖南,宁夏,江西,北京,浙江,湖北,,福建,山东,安徽,辽宁,黑龙江,青海,重庆,天津,甘肃,四川,云南,吉林,内蒙古,陕西,河南,河北,山西,贵州。

由此可以看出:在社会协调方面,排在前16名的除新疆、宁夏、外全部为东部与中部省份,这些省份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防洪投资方面还是人均用水方面的水利发展都比较均衡,因此排名靠前。陕西省综合得分排名第27,由指标数据可以看出,陕西省在防洪上投资较少,将更多水利投入于农业,使得人均可用水量偏低,所以排名靠后。

2.2.3环境协调准则主成分分析

各省在环境协调准则下水利发展的综合排名为:

,云南,四川,广西,湖南,安徽,浙江,新疆,广东,江苏,贵州,福建,江西,陕西,青海,山东,河南,内蒙古,黑龙江,河北,海南,湖北,山西,宁夏,重庆,辽宁,甘肃,吉林,北京,天津,上海。

由排名可以看出,相对于后几名来说,排在前几名的都是工业不发达的省份,尤其是排在第一名的,环境方面尤其突出。在环境协调准则下,陕西省排名第14,可见陕西省在环境方面的水利投入在全国来讲还是比较高的。

2.2.4自身协调准则主成分分析

各省在环境协调准则下水利发展的综合排名为:

新疆,江苏,河北,河南,北京,山东,浙江,湖南,上海,安徽,内蒙古,福建,江西,天津,黑龙江,广东,湖北,四川,宁夏,,广西,甘肃,辽宁,陕西,山西,云南,青海,吉林,海南,贵州,重庆。

由于自身协调准则方面所选取的指标相关程度很低,因此它们可以代表不同方面来解释自身协调下水利发展。从排名可以看出排在综合排名靠前位置的各个省份在五项指标上数据值都很高,说明这些省份在自身协调方面能力突出。陕西省排名第24位,主要是由于陕西省人均供水能力较弱,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的效率也很低。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陕西省水利协调发展应该切实开展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工作,政府要增加对水土保持的投入,加大水利建设力度,解决农田抗旱灌溉问题;强化河湖水域管理,积极推进依法治水、科学用水,采取多种形式解决好水的问题。以综合治理为核心,以基本农田为突破口,以搞好水土保持为主体,正确处理好治理与保护、生态环境与群众效益及部门分工与协作的关系,使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上一篇:浅析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可爱”的进化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