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深刻、生动

时间:2022-10-07 10:09:20

【习作巡诊】

我的故事

我们来到人民医院。找到儿科,医生看了一下,说:“去那儿抽血,抽完血,再去做B超,然后做皮试,挂水。”我心想:“抽血!不就是用一个尖的东西把手指弄破,而后再搞出点血来嘛。至于这个B超,什么东西呀!”

我走到抽血的地方。那个工作人员拿出一个小瓶子,还有一个像挂水用的东西。我疑惑不解:这个干吗用?那个人把针往我脖子上一插,鲜血便涌了上来,真的很疼。过了几秒,针终于,我用棉签压着,但还是很疼。我嘴紧闭着,强忍着。到了B超室,里面黑乎乎的,只有机器亮着,有个手术台,我躺上去。医生用个东西在我肚子上扫来扫去,过了一会儿,居然好了。

到了挂水的地方,别人用针插在我经脉上,那地方马上起了个泡,大概过了20分钟,泡消去了,开始挂水。护士用针在我筋上一插,我眼睛紧闭着,弄完了,我才睁开眼睛。我找了个座位看书,不知不觉,一袋水已经挂完,都回血了,我觉得手疼,一看忙喊:“换水。”护士来了,先换上水,然后又用手缠了几圈放下。过了一会儿,水终于挂完了。

病了可不是什么好事,那么多程序,还那么疼。唉,下次我再也不敢生病了。看,这就是我的故事,你的故事又怎样呢?

课前导学

在以“我的故事”为题的作文中,这篇应该说中规中矩,主要叙写自己到医院看病这件事,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然而读罢,我们还是觉得有诸多缺憾。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看看究竟存在哪些缺陷。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汇报课前“初诊”意见

赵爽:感觉这篇文章的经过太简单了,尤其是细节不够突出。比如说,医生看病、护士扎针、自身心理活动等环节。

俞老师:的确如此。看病经过不够具体。比如说,“我们来到医院”,怎么来的?一路上爸妈的心情怎样?再如,“医生看了一下”,医生怎么看的?“望闻问切”,他究竟做了哪些?你又是如何配合的?细细琢磨,我们发现:正因为事件不够完整,所以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朱雨轩:那么大的针筒,我见了都害怕,难道小作者一点都不害怕?或者说,他的态度怎样?又有哪些反应?如果换作是我,我会把手使劲往后缩,不让护士扎,即便扎到了,嘴里也会不停地央求她轻点。

俞老师:说得真好。写作文就要写出自己的心声。诚如叶圣陶所言:“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有的同学怕扎针,就应该写出害怕的表现。拿我来说,尽管不害怕扎针,但看到医生猛地一戳,我还是将头扭向一旁,不忍直视。

俞沁艾:文章语言也不够生动,有些地方竟然一带而过,很难激起读者的共鸣。比如说,“到了B超室,里面黑乎乎的”,究竟是怎样的黑?

俞老师:嗯,不错,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样描述?

俞沁艾(沉思一会):我会写:“走进B超室,里面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不时还透出阵阵寒意,活像一个幽灵居住的城堡。”

俞老师:真不愧是班级小才女,一听这话就有如临其境之感。生动优美的语言好比饭菜中的调料,放一点,味道自然非同寻常。

朱禹:挂水中的小插曲,原本就是个亮点,只可惜小作者没写出来。

俞老师:看来朱禹同学有过类似的经历,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经历?你能跟大家讲一讲吗?

朱禹:有一次我在挂水,过了不知多久,突然手钻心地疼。我仰头一看,不得了,水没有了,血直往上冒。我赶紧叫醒爸爸妈妈,他们立即举着盐水瓶,踮着脚尖直往护士值班室跑。

俞老师:听了大家的“初诊”,老师觉得很到位。的确,一件事情,哪怕是看病,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写完整,写深刻,写生动,就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分数。别忘了,生病的是我们,最忙碌的要数爸爸妈妈,遗憾的是,一些同学总把他们当作空气,要么就是站在医院门口没有进去,否则整个过程关于他们的描写怎会如此简单?俗话说,扎在孩身,疼在娘心,作为子女应该能觉察到父母内心的焦虑与伤痛。

2.医学档案:陆定一《老山界》的启示。

俞老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陆定一的《老山界》,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红军一天半内所发生的事情。说白了,就是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陈霄D:事情的起因,文章第1段,简要介绍老山界。2-33段,具体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34段,小结全文,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所经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俞老师:陈霄D同学的概括非常准确,现在我们重点研读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所遇到的困难。想一想,他们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一是行路难,二是睡觉难,三是吃饭难,四是处境难。”)

俞老师:最为精彩的是什么场面?(不少同学回答:“星夜爬山和露宿雷公岩。”)

俞老师:何以见得?(大家面面相觑,一时语塞)

俞老师:比如星夜爬山,作者就从不同的视角描写景物:其一仰视,写“之”字路上的火把;其二俯视,写走到“之”字拐的路上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现在,谁来说说露宿雷公岩时的情形?

张亚:星夜爬山是从不同的视角来描写的,露宿雷公岩则是从不同的感官来描写,比如视觉:“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的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听觉:“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俞老师:不错,这里的所见所闻,绘形绘声,高低远近,洪细扬抑,瑰丽奇伟。作者正是以形象贴切的比喻,用耳朵里感觉到的声响,衬托夜晚雷公岩的寂静,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感受深刻地描绘出来,并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同学们,看来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得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完整,即要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第二,深刻,开头结尾适当地点题议论,升华主旨;第三,生动,巧妙地进行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我们的故事不能单纯回味过去,否则就缺少思想,平淡无奇,寡然无味。我们要用心灵去感悟,用理性去发现,用语言去表达,认真对待我们的生命和生活,通过观察、思索,写好自己的人生故事。

【诊疗方案】

俞老师汇总了大家对《我的故事》的修改方案:

1.把“看病经过”分成几段来写,像拍电影一样,撷取一连串画面,做到有抑有扬,又张又弛,且开且合,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令人越读越有兴味。

2.把“父母挚爱”融入具体描写,包括小插曲,抑或动作,抑或神态,抑或语言。也就是说,用细腻的描写诠释父母之爱,当然也可彰显医生、护士的人格魅力。

全班根据以上方案分成两组,进入写作状态。

【手到病除】

针对诊疗方案,小组合作交流研究。15分钟后,师生共同研讨修改后的习作《我的故事》。

我的故事

雍亚文

我们来到儿科,那个医生看了一下,面无表情地说:“把嘴张开。”我张开了嘴。医生用一个木棒在我嘴里弄来弄去,而后机械地说:“去那儿抽血。抽完血,再去做B超,然后做皮试,挂水。不是什么大病。”医生说到这,我悬着的心终于回到原处。我们来到抽血的地方,医生说:“把袖子捋起来。”我捋起袖子。医生拿出针,拍拍我的手腕,一只棉球来回擦,冰冷冰冷的。看见针我就害怕,手使劲往后缩,嘴里不停地央求道:“医生,你轻点哦,我怕疼!”医生嗔怒道:“这么大个孩子,还怕疼,你到底是不是男子汉?”冷不丁,医生手里的针就戳进了我的脉管,我想缩手,但被医生死死拽住,我只得咬紧牙关,紧闭双眼。

接下来,爸爸妈妈带我走进B超室,里面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不时还透出阵阵寒意,活像一个幽灵居住的城堡。戴着眼镜,瘦瘦高高的医生不知从哪里飘出来,阴森森地说:“躺上来,把衣服捋上去。”我捋起衣服就坐上去了。“把鞋子脱了,”医生有点恼怒地说,“你在家里不脱鞋子就上床吗?!”我脱了鞋子躺下去。医生手里的东西像冰块,在我肚皮上不停移动。没过多久,医生就让我下床。

来到做皮试的地方,护士手上的针要多细有多细。尽管如此,我还是央求护士轻一点。她二话没说,捏起我的手,猛然扎了一针,我的手腕上顿时起了一个小泡。过了一二十分钟,泡消去了,我仿佛从死神手中逃出来,又变得活蹦乱跳了。

拿了抽血化验单和B超结果,我便和爸爸妈妈来到挂水的地方,没想到那么晚还那么热闹,不少病人说说笑笑,我却笑不出来,我要挂水啊。等了一段时间,护士高喊我的名字,我慢腾腾地走过去,不情愿地伸出左手。护士用皮筋扎住我的手臂,拍打几下,没容我准备,针就猛地扎了进去。

我的故事(续)

程欣悦

看到水挂上,爸爸妈妈才松一口气,紧挨着我坐下来。我翻看一本杂志,时间过得真慢,药液就像永远也流不完的沙漏似的。我有点犯困,渐渐合上眼睛。突然,手钻心的疼,仰头一看,不得了,水没有了,血直往上冒。我赶紧叫醒爸爸妈妈,他们立即举着盐水瓶,踮着脚尖直往护士值班室跑。护士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地换了一瓶水,而后用手缠了缠线,再把盐水瓶一捏,输液管里又是纯净的药水了。我吓得眼睛都不敢睁,在爸爸妈妈的搀扶下坐下来。我再也不敢睡觉了,死死地盯着水看。终于好了,挂完两瓶水就像是过了大半个世纪。拔了针,我舒活舒活筋骨,长舒一口气。

师生点评

俞老师:同学们将这两篇文字与原文比对一下,看看多了哪些内容?

陆嘉欣:情感真挚,比如“水没有了,血直往上冒”,爸妈是“举着盐水瓶,踮着脚尖直往护士值班室跑”,紧张、忧虑、怜惜,多种情态一股脑地呈现出来,就像是即兴演奏的父母深爱的颂歌。

陆梦洁:描写细腻。比如说,B超室“活像一个幽灵居住的城堡”,医生又神不知鬼不觉地飘出来,让人如临其境,不寒而栗。

……

俞老师:对于一件事情的描述,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而且是内在情感的外露。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到医院看病比不上逛超市、逛商场,那么多程序,那么疼痛,自然不愿再患。其实患一次病,让我们明白的不仅仅是这些,而是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亲情比什么都重要的道理。

【杏林春暖】

最后,为大家呈现同题作文两篇,一篇是优秀的学生习作,一篇是俞老师的下水作文。请大家细细品味“完整、深刻、生动”的作文奥秘。

我的故事

王 维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一个又一个故事,犹如一颗又一颗明珠串在一起,变成一条精巧别致的记忆手链。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不曾忘记那一天:天色蒙蒙,乌云密布,突然间,豆大的雨珠便打落在地面上。下课时,正赶上雨停,我们三三两两地出去玩耍。突然我想起课前还没有做好准备,于是匆匆回去。只见一个女生,双脚叉开正抵住门边,双手扶在门框上,我请她让开,她却没听到似的。无奈之下,我只好从空隙中进去,当头刚伸进时,她却一扭屁股,我的头撞上了门框。刹那间,鲜血一滴接着一滴往下落,犹如断了线的红宝石,我吓得不知所措。接到同学报告的班主任随之而来,一看流淌的鲜血,立即找来面纸,又赶紧联系我的母亲,向我母亲说明情况。隐约中我听见母亲惊呼:“受伤啦……”我感觉母亲的声音有些颤抖,似乎也看见母亲因为惊吓而惨白的面容。

随即,老师送我上医院。刚挂完号,母亲就急匆匆地跑来,听到我的呼喊赶紧过来,一把抱住我急切地问:“痛吗?”老师把我交给母亲后便走了。母亲用纸巾沿着伤口边轻轻擦着血迹。一会儿,我们进去,医生望了下伤口说:“要缝针,你们决定打不打。”不知母亲从哪儿听说打麻醉会使脑子变笨,那时候,一听这话,她立刻摇头喊道:“不打。”

躺在床上,望着医生手中的银针,寒光闪闪,犹如一把迷你的弯刀,我颤抖了,似乎掉进冰窟窿里,黑云笼罩着我。母亲像是看出我的害怕,紧紧握住我的手。我抬头望向母亲,只见母亲微微扬起嘴角,露出小而浅的酒窝,一脸祥和,一脸微笑。那时,我觉得母亲的微笑是世上最美的,母亲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和煦的春风拂过我的心头。就这样,我微笑地面对那把弯刀,哪怕是缝针时,我都不曾皱一下眉头。

缝好后,医生直夸我勇敢,但他却不知我的勇气来自母亲。最终,在母亲的细心照料下,我的伤口好了,却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留下这段令我难忘的故事。每次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母亲的微笑,它使我充满勇气,充满信心,充满力量。

人的一生中会有无数故事,这些故事就像色彩不一的珠宝,串在一起构成了精巧别致的记忆手链。

我的故事

俞永军

我的故事就像一张黑白照片,灰蒙,单调,苦涩。无论何时何地,只有一件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当接过深红封面且印有校长纯蓝印章的中师毕业证书时,我就知道自己将开始一段漫长而又艰辛的教育之旅,它需要我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进步。说起师范经历,较为尴尬,难于启齿,甚是伤心。尽管当时凭借优异成绩优先录取,并享受国家全免补贴,在那个“铁饭碗”含金量极高的年代,不少优秀的贫寒子弟纷纷涌进中师,但真正踏上工作岗位,才猛然发觉中师竟然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印象中,我办公桌的台板下压着一幅齐展展的硬面绘图:几级台阶层递上升,最低处写着两个字“中师”,以及毕业时间“1994.6”。第二层“大专”,第三层“本科”,第四层“研究生”……时间没填上,留待日后梦想实现之时填写。

参加工作头两年,我稀里糊涂地过日子,或打麻将或看录像或玩游戏,两年光景犹如白驹过隙。有一段时间,我还痴迷武侠小说,究竟看了多少没统计,看完就借,借不到就租。吃过饭看,看过了睡,一日日,一年年,好像蒙住双眼的小毛驴不停地转呀转,春来秋去,寒来暑往,愣是转不出那座圆圆的磨台。亦不知哪天突然醒悟,武侠小说很假,无外乎江湖恩怨打打杀杀,一个模式,一个结局,又有何价值?还是挤时间干点该干的事情。

1999年6月专科毕业,我马不停蹄地参加本科备考。不少人笑我,一个小学老师考什么本科。我吃了秤砣铁定心,执意报考南师大,谁知2000年铩羽而归。第二年招生政策出台,北师大在江苏招生。总共30人。我想都没想就报了名。幸运的是考得不错,超过切分线36分,扬州地区仅两人,其间辛劳恐怕无人知晓。因为这一年,考试科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一年,中文专业考《汉语》《文学》《教育理论》和《文学概论》,而2001年有了重大调整,考《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教育理论》和《文学概论》,其中《文学概论》由报考学校命题。《大学语文》《教育理论》难不倒我,但《大学英语》让我――一个只有初中三年英语底子的人着实花了不少工夫。多少个夜晚,孤灯香茗,死记硬背,睡前想,梦中忆,醒来背,背后睡。最终还不赖,刚好及格。也许分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

“本科”下沿,我郑重填上时间“2004.6”,而后瞟了瞟右斜上角的台阶,我知道新的目标又在向我拼命招手,仿佛再不上去它就得窜过来,抓住胳膊轻拍屁股,像小时候母亲站在马路对面,我盯着来来往往的人流止步不前,她恨恨地说,再不过来就打屁股,我乖乖地挪着小步,跌跌撞撞,踉踉跄跄,一步,两步……还有最后两小步,赶紧冲过去,哪知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号啕大哭。母亲一动不动,冷冷地说,谁让你不小心。哭累了,不哭了,爬起来投入母亲早已舒展的怀抱。

2009年,市教育局落实市政府文件,启动在职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培养工程,委托电大与扬州大学等有关高校联合举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班。我赶紧报名,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复习,我终于以高出分数线56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广西师范大学。如今早已毕业,每当看到厚重、珍贵的学位证书,我不免感慨万分,因为从中师到教育硕士,我走了整整18年。迎考的三个月,我还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尽管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尽管时间很紧,但我知道“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我千方百计地挤时间,不看电视,不拉家常,不参加聚会。“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至今一些镜头还历历在目:骑车时默背,想不起来立即停车翻开车篓里的书;值班默念,念不起来立即打电话给妻子,让她翻书找到那一章;没课的时候背,办公室里嘈杂就躲到教学楼内的洗手间;孩子们上操了,空荡荡的教室正好可以安心读书;晚上回到家,一个人关在西房里或读或背或写……那段时间,自己就像着了魔,惹得妻子惊呼,我成了“书há”(高邮方言,意思是读书读傻了)。我嘿嘿一笑,不是傻,而是必须努力,因为联考时间日益临近,我必须抓紧点滴时间。就这样,艰深的知识被我一点点蚕食鲸吞、消化吸收。

无数次,在梦里,一位和蔼可亲的先哲都站在高高云端,我双手合十,虔诚问道:“您为什么能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先哲微微一笑告诉我:“我只不过是做好懒惰者不愿做而聪明人又不屑做的事,能走完一般人不想走或不能走到底的路。”我的起始学历不高,属于先天不足;我的生活“三点一线”,未免寡味单调。尽管如此,我从未懈怠,从未放弃,一直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知道,只要在路上就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否则再近的距离,不迈开双脚亦是徒劳。身边的许多东西,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关键时刻都在警醒、鞭策、激励我。一株草,一棵树,一只鸟……点缀着这张黑白照片,让慵懒的我始终充满活力,充满斗志,充满必胜的信念。

上一篇:著名表演艺术家梁波罗:心里永远是爱的回味 下一篇:张小童女儿蜜糖让我的生活比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