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家的流水席

时间:2022-10-07 08:45:53

宴席之间,人来人往。

沙龙会友,圈子无限扩大。看似不经意的饭局,一群不为功名利禄的来客,正活跃于京城……

京有这样一个美妙的地方:董事长天天在家摆宴席,不必预约不必花钱,来的都是客,跟农村的红白喜事一样,相互不认识的人可以坐在一起吃喝,被称作“流水席”。而且,董事长是单身,来这里的人“不用看女主人的脸色”。

从1999年至今,近十年的时间里,北京望京地区一个门牌号为607的普通人家里几乎每天都是这样一幅景象:临到饭点时,这间300平方米的房子便不再清静,一拨一拨客人陆续赶到这里,就像回自己家一样,找一个舒服的位置坐下吃饭。在这里,预约或不请自来的客人们通常互不相识,但官员和平民却可以在饭桌上平等交流;在这里,吃饭不用花一分钱,却可以吃到以“黄氏牛肉”著称的家常美食。

这家主人名叫黄珂,重庆人,50岁出头,1983年来北京打拼,早年下海经商,创办过文化公司,做过彩棉生产商,现在是北京一家投资公司的董事长。黄珂和他所住的“望京607”正在成为一个传奇,每天少则10人,多则60多人上门,常年的“流水席”,使得朋友们还自发成立了“黄友会”,出版了一本名为《黄客》的杂志。

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人?不过,黄珂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他说:“我天性喜欢结交朋友,用家宴来招待朋友很正常啊,就像我去青海旅游时,当地农民招待我吃饭一样自然。”

私家筵席闻名京城

走进黄珂的家,300平方米的家里家具寥寥,而椅子的数量却最多,无论走进哪个房间,都会有几把摆好的椅子随时准备待客。

黄珂身上集中了很多矛盾。年轻时,他读的是医药大学,却一度以为自己会搞一辈子音乐;投资房地产,却喜欢结交文化圈的朋友;如今已年过半百,作为一家投资公司的董事长,却每晚呆在家里大宴宾客。黄珂因此有了很多“头衔”:资深美食家、成功商人、知识分子、艺术家……2005年,黄珂被央视评为“最近三十年改变中国的100人之一”。

最近几年,黄珂因为私家筵席而闻名京城。每晚必设的“黄门宴”以最正宗的、未经改良的地道重庆菜为主,晚上六点钟开始。留洋归来的诗人、巡演世界的歌唱家、著名企业的CEO、写字楼里的小白领、功成名就的建筑师……不管叫得出、叫不出职业名称的各路来客,齐聚在黄珂的居所里,彼此不分尊卑贵贱,觥筹交错之间,原本互不认识的陌生人也成了朋友。而想要成为“黄门客”,不用打电话预约,也不用买单,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按响黄珂家的门铃。

据说,黄珂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同时接待过七八十人,若晚上只有七八个客人,则可以用“冷清”来形容了。只要成了“黄门宴”的座上客,大家便不再有任何尊卑之分,身价过亿的老总也许就坐在刚刚工作的“月光族”旁边。有趣的是,每到开席的时候,黄珂几乎不动筷子,只是偶尔与大家共饮一杯,其余时间都坐在主位上,笑看众客的吃喝说笑。因为黄珂的私家筵席每晚不断,连续摆了,于是开始有人称呼他为“望京孟尝君”,不过,他对此却不以为然。

“我不是孟尝君。”黄珂在不同场合频繁地更正别人的说法,“孟尝君是养食客,他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为自己造势,而我不是――我只是以家宴招呼朋友,大家在一起喝酒聊天,图的就是一个高兴。”

已经跟黄珂有二十余年交情的老友项虹说,所有仿佛只能在书面上看到的抽象词汇,如平等、自由、和谐、民主等等,都可以在黄珂家里体会得到。

“这里的交流方式以及交流内容具有某种未来的价值取向。就是说,中国人重新回到不分老幼、不分官商、平等的、自由的、互动的交流空间。它所体现出的平等文化是一种现代平民思想。”望京607号主人黄珂的这句话,成了相邀社会上各色人等前来赴宴的招牌,在的时间里,每日皆有免费的晚餐,据说最长时间的一次招待竟翻了三席之多,每月家宴费达2万多元。

自从黄珂和他的流水席出名之后,慕名而来吃饭的人前仆后继,越来越多。总有陌生人络绎不绝地来敲门,于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只好换门牌号码,之后情况虽多少有了点改善,但保姆给人开起门来,却变得小心翼翼了。此后,若无熟客带领,手中也没有黄珂本人的联系方式的“闲杂人等”,一律“谢绝”。

天下第一大锅饭

近十年来,黄珂的免费上门客多达三四万人,有人称他家的饭为“天下第一大锅饭”。初次拜访黄珂的人,进入偌大的社区定会迷路,询问保安即可知道黄珂住址,对方指路语句倒背如流。行至电梯间,工作人员看到陌生人,便直接按停6层,不问即知众人奔赴“黄门宴”。

有人说黄珂之所以成为今日之黄珂,源自十几年前的一场车祸。

车祸发生之前,黄珂的生活跟千千万万个商人一样,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知疲倦地挣钱,性格略有点偏激,喜欢与人激烈争辩。

然而,一场意外车祸,让黄珂的人生态度从此有了转变。“大年初一的下午,我和好友连同司机一共四人一同开着车从海口到三亚去游玩。快到三亚时,突然发现有一群孩子在路中间放鞭炮。司机赶忙急刹车,但由于之前车速过快,车非但没有停住,反而飞了出去,据后来目击者回忆,车一共打了十几个滚。”车上其他3个人被惯性甩了出去,当场毙命,只有黄珂一人因被卡在车上才幸免于难。这场悲剧也造成他的两条腿骨折,手术后在家足足静养了大半年才基本康复。

大难不死,黄珂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感悟:“经过那场车祸,我终于明白我们生命中遇到的很多事情都是偶发的、突然的,全然不是由自己设计出来的。任何一瞬间,你都不知道什么突如其来的因素能改变你的一生……”

他从此认为,有时为人生做某些宏伟的设计是没有太多意义的,不如因势利导,顺应时事,把握好目前更为重要。黄珂开始淡薄名利,人平和了许多,日子也过得从容起来。

1999年,黄珂搬到望京以后,因公司已步入正轨,他索性完全交给下属去打理,自己则在家休息。

黄珂平时很少出门,于是朋友们经常来家中找他说事、聊天,到吃饭的点就开始吃饭。久而久之,来家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朋友觉得气氛很好,朋友带朋友来,朋友的朋友又带朋友来,而好客的他又来者不拒,于是逐渐演变成声名远播的“黄氏流水席”。

“现在的人做事、思考都喜欢问原因,追根溯源,功利色彩很重。其实我的待客之道,不是一日所及,更不是一事所致。车祸这件意外的事情不是转折点,而是催化剂之一。我原本就是很洒脱的人,在生意场上打拼多年,我更加看开了,为世俗的名利让自己每天紧紧张张太不值。尽可能让自己活得轻松,成了我的生活习惯”。

黄珂每天按时起床,吃早餐,简单料理工作,去菜市场选菜,翻阅各种杂志书报,吃午餐,听古典音乐,上网,下围棋,接待朋友,海阔天空地聊天,按时睡觉。“再喧闹,也可做到内心平和”。

做天下的“盐”

但是,能做到如此平和的心态,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的酿造。黄珂也曾有过激情澎湃、莽撞躁动的阶段,几十年的人生沉浮,让他收获了现在这颗平和淡定的心。

“我就是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就这么简单。”黄珂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很重要,尤其是他最看重的友情。在家里招待朋友与在外请客吃饭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更能坦诚相见。“只有把对方真正当朋友,才会请进家门来款待”。

一国之君不能做到“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而作为一家之主的黄珂,却是黄门宴的掌勺人。黄珂的拿手好菜是那款“黄氏牛肉”――“将牛腩用盐、料酒码味,然后随姜、香料下油锅,炒至金黄加汤。先用猛火,后用温火,慢煨3小时。”用心做成的牛肉,滋味自然与众不同。

时至今日,虽已请进一位阿姨主管锅碗瓢盆、酱醋油盐,但监制的身份让他依然是厨房的灵魂人物。和朋友们在一起吃饭,黄珂体验到了乐趣,“这也是一种成长过程,不断从结识的朋友那里获得经验。”他告诉记者,有时候他要出去办事,一去就是半个月,那些相熟的朋友照样来他家里,吃饭聊天,跟主人一样。

耶稣在《旧约全书》中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做世上的盐和光”。

这个盐,是一种很重的担当和责任。无盐则无味,一咸抵三鲜。因为有盐,所以渝菜有名;因为有盐,所以巴人有味。

2006年黄珂过生日,大家选中了一位朋友在门头沟的玫瑰别墅为他祝贺生日。那是一位律师朋友盖的别墅,包括小半座山,面积有几千平方米,有一个大厅,能容纳几百人,还有表演舞台。“能打台球,能看电影。”一位参加了生日庆祝会的朋友说,那天一共来了200号人,音乐人梁和平在现场为黄珂弹奏一首钢琴曲庆祝生日。来自新疆的民谣诗人洪启助兴表演,黄珂聊发少年狂,上台高歌一曲。

“当时干什么的都有,一顿饭吃了好几个小时,有人唱歌,有人弹琴,正赶上世界杯,有人就看世界杯。”直到凌晨两点钟他离开时,仍然没有散场。

“黄客”队伍不断扩大,为了减轻黄珂的“负担”,诗人二毛和黄珂合伙,在798艺术区开了一个名为“天下盐”的重庆菜餐馆。“很多朋友都喜欢吃我做的菜,但是又不好意思老来我家,于是他们建议我开餐厅。有很多朋友在798,索性我就把餐厅开在那里了。”朋友在那吃饭,一律打折;朋友的朋友,只要提到他的名字,也可以打折。黄珂就是这样一个人,连经商还是在各方面都想着朋友。

“黄友会”是一个因黄珂而无意之中形成的沙龙,是“黄珂之友联谊会”的简称。黄珂在这里收获了他无穷的快乐。“黄友会”是在黄珂过生日的宴会上,由前来祝贺的朋友们提议成立的。2005年,在几位作家提议下,他们还自办了圈子内流传的刊物《黄客》,黄珂的客人的意思。“黄客”们轮流担任主编,虹影、刘齐都为杂志写过稿。年底,他们自编自演的话剧《茶馆》,在798艺术区一个酒吧里演出,摇滚歌手万晓利、苏阳前来演出助兴。

黄珂有自己的成功概念――成就之上,成就生活。

编 辑 张雁彦

上一篇:张浩欣的N重门 下一篇:溢价利润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