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7 08:37:29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9-000-01

摘 要 本文探讨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 监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制度方面明显落后于当前的形势。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会计凭证在填写的时候,不能不填、错填、漏填或者少填,可是实际工作中在开票人、收款人、开票日期、购买单位和客户的名称、项目名称、数量、金额等几项都是会出现问题的,要不不写名称,要不写的名称模糊不清,可是这些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却被纳入会计资料之中,不仅不及时改正反而得以使用,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时的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或者是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最常见的就是把餐饮费写成购买材料费。这样不仅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而且给以后的审核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监督机制不严格

事业单位内部、社会、国家三类监督部门之间对会计核算的监控缺乏协调和配合,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监管部门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不够及时,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监督不够严格,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致使有些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由于监督机制不得力的原因,事业单位的会计相关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甚至由出现财务犯罪的严重问题。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提供可趁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部分事业单位没有设置会计机构,财会人员身兼数职,权责不明,工作无主次。

(四)预算编制与执行缺乏约束

目前,尽管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施行了零基预算的编制管理模式,但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名义上采用了零基预算的编制方式,但实际上依然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使得所编制的预算缺乏准确性和可行性,从而增加了预算的执行难度。而在预算资金的管理过程中,某些行政事业单位依然存在着支出控制不够严格、超支浪费比较严重的现象。另外,目前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还普遍缺乏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从而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完善与健全会计法规制度

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建立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格,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二)对凭证票据的管理要规范

就会计部门而言,一般分为出纳和会计两个职位,这两个职位不能让同一个人担任,出纳和会计要分工合作,各司其责。出纳负责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保管各种凭证和票据;而会计负责会计资料的管理、总账和分账的审核。总之,要做到管钱的不管帐,管账的不管钱。使用印章管理,只有票据和印章同时拥有,才能支配单位资金的流动。因此每个单位都要严格票据的购买、使用、注销程序,防止票据被盗用。一般要由出纳保管票据和私人印章,然后由会计掌管财务专用章,严格禁止一个人管理全套票据和印章。

(三)加强财政监管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审计部门的作用

政府审计部门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事业单位及直属单位的财务收支。事业单位要想搞好财会工作,需要审计部门的配合。首先,要加强政府审计部门对预算单位的日常审计工作。其次,要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预算执行情况同晋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促进领导带头贯彻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明确经费开支标准,规范经费支出渠道。建议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力度。

(四)强化内部监控制度建设

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从组织和制度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内部控制。同时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运作程序、科学合理地设计业务流程,明确各个岗位和控制点监督控制的主要内容等。各事业单位应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财务监控体系,要将财务管理完全融入业务流程管理,优化改造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使之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全面、动态对接,业务的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都要传送到财务管理子系统中,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全过程跟踪管理,并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功能,将大量的人力从琐碎的体力事务中解放出来,重点关注例外事件的处理和管理系统的更新改造。

(五)健全财务核算制度与财会队伍建设

在事业单位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可以在不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不减少各部门财务职能的情况下,按照新出台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改革政策,使得财务管理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各事业单位应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加强报账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是强化财务管理和提高会计人员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决定着国家财产是否能发挥其作用,因此要在遵守相关会计法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何淑梅.关于改革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问题的探讨.财政研究.2010.7:99.

上一篇:浅谈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 下一篇:浅议影响会计行为选择的深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