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创新与应用

时间:2022-10-07 08:20:19

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创新与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也不断增多,因此,建筑工程对混凝土强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受到绿色建筑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建筑发展也逐步走向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故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混凝土技术的研发中,能推动现代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混凝土技术的再次创新。本文首先探讨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创新,并通过实例,分析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状况,以此促进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技术;建筑工程;创新;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建筑行业也获得长足发展。而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属于主要的技术种类,并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和施工质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对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创新与应用进行研究,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创新

1.1 预拌混凝土高性能化应用关键技术

预拌混凝土在生产的过程中,可针对现有的如萘系脂肪族减水剂中出现的不足,参考混凝土高效减水剂中的减水机理、有机高分子的合成原理等相关理论,研究出二元醇酸系的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系的减水剂及防腐剂,新型减水剂的减水率可达到30%,并且能减小粉煤灰的烧失量、砂石骨料的含泥量及石粉的含量等,同时新型的减水剂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游离甲醛成分,真正实现绿色环保。相关研究人员对新拌混凝土表观的黏度、剪切黏度及屈服应力进行分析和试验,发现其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的影响不大,提倡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1]。

1.2 绿色混凝土开发技术

1.2.1 再生骨料混凝土

再生骨料就是把已经废弃或者利用度较低的混凝土破碎后清洗,按照已有的工序重新配置后获得的新骨料。通过再生骨料重新配置出的混凝土,就是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不但能有效利用废弃的资源,节约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而且能减弱人们开采天然矿石的力度,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还能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再生骨料研究和开发技术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合理配置混凝土,提升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二是研究再生骨料的压碎指数和吸水性,从而研发大塌落度的再生骨料混凝土;三是合理配置大塌落度的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并在实际的施工中测试其性能,待其性能符合要求后,可大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1.2.2 轻骨料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指的是利用轻型的骨料和轻砂,按照固定比例调制而成的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的密度比常规混凝土的密度小25%―60%,可实现以最低成本达到最好性能的效果。轻骨料混凝土研究的内容有:一是对轻骨料的内层和外层进行分层机理研究,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计算出轻骨料混凝土的运动方程,进而总结轻骨料混凝土在实践中的控制方法与机理;二是利用相关技术对轻骨料混凝土的制作和控制方法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其性能。同时合理应用外加剂,将轻骨料混凝土合理泵送[2]。

1.3 固体废渣资源利用技术

工业废渣中的矿渣、凝渣、粉煤灰及干渣等种类的活性较强,一般处理方式为将其固定堆放或者直接填埋,不但会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会污染环境。在预拌混凝土生产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工业废渣的潜在活性,研究固体废渣自身的水化、激发机理等,研发出通过高钙粉煤灰,直接配制出高性能混凝土的核心技术。通过对激发剂、掺量和发气组分种类等参数研究,能明确影响轻骨料性能因素,研发出在减激发的基础上形成的免烧固体废渣技术。此种技术能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将其转换为预拌混凝土,以此降低固体废渣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能循环利用资源,最大化地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无限价值。

2 现代新型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应用

高强度和高性能的混凝土主要被用于高层或者超高层的建筑中,这也是现代新型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主要应用方式,能促进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C100混凝土在某超高建筑工程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现代混凝土技术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某建筑工程的总面积在45万平米左右,建筑高度为432m左右,总共有107层,其中地上103层,而地下4层。建筑的主体属于钢筋混凝土的核心筒和钢结构两者组合而成的筒中筒结构。C100混凝土指的是立方体的抗压标准值超过100MPa的95%的高强混凝土,通常使用矿粉、硅粉、粉煤灰和特种水泥混合制成的水泥。C100混凝土主要用于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的基底层承重柱墙,增强建筑物的抵抗横向应变力。将C100混凝土应用于某建筑工程中,需将C100混凝土直接泵送至超过410m的高空,以满足本建筑的需求。C100混凝土需具备较高的强度和较强的耐久性,才能满足本建筑的要求,其中用水量低和产生的流动性等,均因C100混凝土具备高效的减水性和强吸附的分散作用,但在配置胶凝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就会增大混凝土搅拌物的粘稠度,影响混凝土的泵送压力。因此,根据某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需采取的混凝土制作措施有:一是优化选择混凝土的原材料,确保混凝土内部的力学性能,从而研发流动性较大的C100混凝土;二是研发出混凝土的压力处理最大时的泵机,从而完成混凝土高空泵送和传输工作;三是依据工程实际,选择合适的泵机,提高混凝土运输的可靠性,努力实现混凝土泵送一次性完成的目标[3]。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不断提升,相对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群也持续增加,这就要求人们研究出新型混凝土技术,以迎合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发展需求。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中,施工企业不但需重视对混凝土的选择,而且需研发出新型混凝土,从而循环利用有限资源,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代混凝土技术已经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创新和应用,并随着我国科技进步,混凝土的技术水平得到持续提高。所以建筑行业的人员需努力研发混凝土新技术,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希黔,王军.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创新与应用[J].施工技术,2014,43(01):7-10.

[2]陈伟钦.浅谈绿色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创新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4(21):30.

[3]张渝忠,史志刚.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创新与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14(07):44.

上一篇:煤矿皮带机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策略 下一篇: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