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10-07 08:00:53

普通高校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普通高校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现实100.000为了得出更合理的结论,研究中需要结合卡特尔陡阶检验法来确定具体的因子数目。考察下 面的图形,看到曲线的走势在第四个因子之后才有明显放缓的趋势,而且选择四个因子将解 释总变异66.635%。所以在本研究中,实际上是选择了4个公共因子来进行分析。

从因子负荷矩阵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决定各因子的有哪些变量,以及因子与变量之间 的密切程度。 表2是用方差最大旋转法经旋转以后的因子负荷矩阵。它的大、小负荷比较清楚的分开,符 合简单结构的准则,而且每个公共因子都至少对应着两个统计上显著的负荷。

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将第一个公共因子命名为“学生个体因子”。 这一因素主要包 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的田径锻炼习惯,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 能水平,学生受同龄群体的影响程度。田径锻炼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7] 。首先学生必须要有参与田径运动的动机,目前比较成熟的动机理论有目的取向论、学习价 值论和兴趣论。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参与田径运动的动机,主要是对田径的价值认识,即田 径运动本身的锻炼价值和自我完善价值。而在形成锻炼习惯之前,对于田径运动的兴趣应该 是吸引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主要动机。在实际的教育教育过程中,一方面有专家、学者认为 中小学田径课程的建设内容重复,另一方面学生对田径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初始的教育环节上。要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参与程度,要从提高学生对 田径运动的兴趣开始,要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到体育锻炼,就能体会到愉悦感和成就感,从 而产生坚持锻炼的兴趣和持之以恒的信心。

场馆设施0.779将第二个公共因子命名为“组织管理”因子。组织管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田径运动群 体活动的开展、学校领导对田径运动的重视程度、高校田径运动的组织管理。高校田径群体 活动的开展,主要体现在课余田径锻炼的氛围。校园良好的田径运动锻炼氛围,会对学生产 生积极的影响。现实中也有不少大学生正是被这种氛围所影响,从而参与到课余田径运动的 练习并形成锻炼习惯的。

高校领导对田径运动的重视程度,体现在对田径场馆与配套设施的建设、对群体性田径 运动的支持、对田径教学与课余锻炼的监管、对田径训练队的管理与投入等多个方面。田径 运动会是高校田径组织管理重要的一环,它的功能和意义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目前大 多数高校校内比赛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显露出了弊端,渐渐脱离了高校现行的体育教育 方向和目标,在推动学校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和活跃课余文化生活等方面作用越 来越小,改革势在必行。以学生参与范围更广的“体育节”或其他更具趣味性的集体比赛来 改革传统的田径运动会目前是研究的热点。

将第三个公共因子命名为“田径项目特点”因子。田径运动的田径项目特点因素包括三 个方面:田径市场的开发、田径运动的功能、大众传媒对田径运动的关注程度。

现代田径运动已经呈现出商业化发展的趋势,其产生的的巨大经济效益为田径运动的快 速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技运动商业化已成为一种必然。前奥委会 主席萨马兰奇曾指出:体育运动的唯一出路就在于商业化,如果没有各种商业金钱,那么全 世界的高水平竞技将被彻底终止。

普通高校学生是我国接收体育信息的主要群体之一,大众传媒成为促使他们体育意识逐 渐变化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体育参与有着较大的影响。著名田径运动员在媒体宣传下所产 生的明星效应,对提高田径运动的商业价值,激活田径竞赛市场,促进田径运动按市场化、 产业化的道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田径运动在娱乐性、观赏性等方面略显不足,但田径项目简单实用、容易开展、花费较 小等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相关部门在制定高校田径政策的时候,可以重新考虑把田径运动 作为必修课程纳入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计划。

将第四个公共因子命名为“环境条件因子”。 田径运动是受自然天气条件和场地影响 比较大的一个项目。季节性的灾害天气如台风和雷暴,再加上灰霾、大风、下雨等,这些天 气现象每次出现都可以使正常的田径教学与训练工作陷入停顿。部分高校在教学实践中认识 到了天气对田径运动的不利影响,修建了室内田径走廊,以应对恶劣天气对正常教学秩序的 干扰。虽然田径场馆设施的条件较以前有大的改善,但存在许多实际的问题在制约着学生的 使用。一是田径场的设计和修建,并没有完全顾及到教学需要和学生需求。田径场是高校的 重要基础设施,部分高校的田径场虽然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但是远离学生的生活区和教学 区,学生在考虑锻炼需要的时候,不仅会考虑锻炼的效果,还要考虑往返田径场馆的时间成 本。二是器材的使用与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普通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3 结 论

1) 目前普通高校学生参与田径运动表现出来的趋势是:径赛项目要好于田赛项目;理科生 要好于文科生;男生要好于女生。田径赛事的竞技水平、顶级田径明星运动员的数量和持续 创造优异成绩的能力、媒体报道的倾向性也同时影响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参与。

2) 影响普通高校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因素主要有学生个体因素、组织管理因素、田径项 目特点因素和环境条件因素。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学生个体因素,即学生的田径锻炼习惯、学 生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学生受同龄群体的影响程度等。

3) 在学生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田径运动参与兴趣和促进学生养 成田径运动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学生对田径项目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对参赛过程与经历 的熟悉程度,对学生持续参与田径运动和养成田径锻炼习惯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丽萍.《体育课程标准》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9(11).

[2] 谭小勇.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结构及内容体系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 学报,2003,26(5).

[3] 庄伟.普通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 006,20(3).

[4] 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4).

[5] 黄松峰.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J].体育学刊,2005,12(6).

[6] 林鲁军.试论学校田径运动会的改革与发展方向[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3,9 (2).

[7] 尹博.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J].体育学刊,2005,12(1).

上一篇:武术本质的文化审视 下一篇:育龄女性体育生活方式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