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着找妈妈的大学新生

时间:2022-10-07 07:58:14

哭着找妈妈的大学新生

他们学习成绩优异,明是非、讲道理,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认真努力,行为中规中矩,几乎不犯错误;他们善于反省和控制自身的行为,不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情感敏锐、细腻,自尊心强。他们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中的典范、家长心中的骄傲。但正是他们身上有这些“光环”,有时会让家长、老师疏忽了对他们成长中弱点的关注,这缺少的一环足以使他们不堪一击……

李钰婷去年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北京一所知名大学。高中母校在校门口为她悬挂了一条鲜红的祝贺条幅,被海风吹得哗哗响,格外引人注目。但是,李钰婷入学不到三个月就天天给妈妈打电话,哭诉自己在大学里的种种不适应,要求妈妈去看她,甚至以退学来威胁。她的妈妈赵女士不得不连夜赶赴北京,一个月里跑了两趟,仍不能化解女儿的“乡愁”。李钰婷甚至提出让妈妈在北京租房陪读。

赵女士犯了难,一是不想舍弃在珠海的高薪工作,二是怀疑女儿得了“分离综合征”,一味地满足无助于她成长。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找到我咨询。

判若两人的“精英”

赵女士说,她送女儿去北京报到的时候,女儿还是高高兴兴的。“火车上,她可兴奋了,说终于自由了,不用什么事都听爸妈的了,手里还有大把的生活费,可以独立生活了。”赵女士说,“对大学生活她也充满遐想,还反复说可以看到真正的北方的雪了。”报到、整理床铺、办银行卡和手机卡……一切安排停当,赵女士也该回珠海了。母女惜别,难过的是妈妈,李钰婷还调皮地对妈妈说:“来,学学徐志摩,轻轻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可是军训刚结束没多久,李钰婷就开始想家了。“刚开始,我发现她的电话多了起来,说话的语气很消沉。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尽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想那是不适应新环境,毕竟她是第一次离开家,就开导开导她,教她怎么适应新环境。”赵女士说,“没想到,她的情况越来越不好,每次打电话都哭,说想我,想爸爸,央求我去看她。”

从珠海到北京2000多公里,来回一趟要三四天时间,只为化解女儿的乡愁,赵女士觉得划不来,犹豫起来。李钰婷在电话里幽怨地问:“妈妈,您不爱我了吗?”赵女士就心软了,当天就乘夜班飞机北上。

“一见到我,她就扑到我怀里哭个没完,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赵女士说,“我问来问去,没出什么大事,宿舍里的同学也说一切正常,我这才放了心。”宿舍里的同学告诉赵女士,李钰婷只是太娇气了,整天想家,大家都不敢在她面前提到“家”字,否则不管白天黑夜,一定会招来一场“连阴雨”,害得大家都想家了。最近一段,李钰婷越来越爱哭,天天以泪洗面,好像哭一场是她每天的功课。如果哪天没哭,同学们就会奇怪地问:“今天钰婷怎么了?不正常啊!”

“您说奇怪不奇怪,”赵女士对我说,“钰婷从小就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当班长,学习自觉,成绩优异,活泼开朗,同学关系也不错,是老师眼里的精英,还是公认的‘小大人儿’,怎么到了大学,这么快就判若两人了呢?是不是孩子得了什么心理疾病?”

“别什么事都往坏处想。”我安慰道,“这个时候家长冷静是最重要的。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到异乡一个人生活,不适应是难免的。再说,独生子女独立性差是普遍现象。有媒体报道,有一位名牌大学的女生把脏衣服寄回家给妈妈洗……”

“可是,钰婷在中学时表现得很独立啊!”赵女士打断我。

“那或许不是真正的独立。”我说,“面对问题束手无策时采用大哭的方式来宣泄情绪,是儿童惯用的手法,说明钰婷没有真正长大,也就是常说的心理年龄滞后。中学里有很多像钰婷这样的优秀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优异,明是非、讲道理,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认真努力,行为中规中矩,几乎不犯错误;他们善于反省和控制自身的行为,不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情感敏锐、细腻,自尊心强。他们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中的典范、家长心中的骄傲。但正是他们身上有这些光环,有时会让家长、老师疏忽了对他们成长中弱点的关注,这缺少的一环足以使他们不堪一击。”

赵女士问:“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这些优点反倒害了他们?”

我耐心地解释:“孩子的心理成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于非常关注学习成绩和自己各方面的表现,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有些优秀孩子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才艺、交往等各方面都要有突出表现,不允许自己犯错误,无形中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完美。但是,这样的严格要求是违背孩子天性的,他们在内心深处积聚了许多消极情绪,在高考、上大学、恋爱等重要人生阶段中很容易出现问题,有些学生甚至会采取自杀等极端行为。”

赵女士默默点头,说:“难怪钰婷上了大学就判若两人。”

理性教育的“陷阱”

赵女士问:“您刚才说,孩子严格要求自己违背天性,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我至少跟一百个家长解释了至少二百次,却很少有家长能够理解,或许,他们是不相信。孩子最显著的自然天性是顽皮,是自由、不受约束、任性、活泼,孩子很多时候是不讲道理的,就像是一头无人能驯服的小野马。这种自然天性是需要家长尊重的,不能压制,否则后患无穷。但是很多家长更习惯单纯教育孩子“守规矩”,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行为方式、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有很多的“应该”、“不应该”等原则。比如,不允许孩子随便与其他的孩子玩耍,除非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以免受到不良影响;要求孩子不能随便发脾气,不能随便评论别人,不能和别人吵架,因为那是没教养的表现;不让孩子上网,因为网络很危险;晚上不能和同学出去玩,不能睡得太晚;不能穿太花哨的服装,不能追星,不能看无聊的电视剧……家长希望孩子在一个纯净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也把这些清规戒律烂熟于心,凡事都要与之比对,来决定取舍。这是典型的理性教育。孩子遇到问题,家长善于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孩子做出条理清晰的分析,让孩子不必绕弯路就可以一路坦途地快速成长,而且孩子也往往被父母的智慧折服,于是凡事依赖父母。殊不知,家长这样做,只是简单地把成人的思考结果灌输给孩子,而不经过自己加工得到的理念永远是缺乏生命力的抽象符号。因此,许多孩子会说:“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一给我讲道理,我就烦。”

我对赵女士说:“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一旦在新环境里遇到更复杂的问题,父母教授的经验无法奏效时,他能怎么办?他无计可施,本能地用儿童的手法――哭闹――来应对和逃避了。因此,对孩子单纯地严格要求,其实是理性教育的陷阱。”

赵女士目瞪口呆,半晌才吐出六个字:“做父母,可真难!”

我说:“做父母并不难,只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就可以了。”

“不让严格要求孩子,家长还能做些什么呢?”

“只要掌握好分寸,严格要求孩子并没有错,但别疏忽了感性教育。”

“感性教育?”

“对,保持好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的平衡。”我说,每个孩子心中都有顽皮的一面,代表感性,也有遵循规范的一面,代表理性。为了得到家长的关注和肯定,孩子会努力按照家长的愿望行事,逐渐把家长和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对自己的要求。这正是家长希望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性格中的感性和理性要趋向平衡,否则就会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的关键,理性过强,孩子像一部机器,没有色彩;感性过强,溺爱、放纵孩子,孩子得不到教化。正确的做法是,在适当的时候,允许孩子顽皮的天性出来活动活动筋骨,就像让野马撒撒欢儿,放放风,再慢慢地寻找时机驯服它,即教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顽皮天性。如果一味地用缰绳紧紧地拴着,孩子总有一天会成为脱缰的野马,恣意妄为,无法无天。“智慧的父母要掌握好收与放的平衡。”我说,“其实,孩子走走弯路是必要的,是方法的尝试和经验的积累,是锻炼孩子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重要过程,只有在孩子头脑中自然孕育出来的理性才能成为孩子的智慧。”

不可拖延的“补课”

赵女士问:“您是说,我们家钰婷没得心理疾病,只是性格发展不平衡?”

我说:“如果她经常哭泣不是受了什么刺激,尚不属心理病症,但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她性格中的独立性太弱,会给她带来很多烦恼,不排除诱发心理病症的可能。”

“那我该怎么办呢?”赵女士目光热切地望着我。

“补课。”

“补课?补什么课?”

“补独立课和生活课,而且要马上补,拖延不得。”我笑着说,“上中学时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其实真正意义的课外班是这两门。”

“我明白了,您指的是素质教育。”赵女士说,“针对钰婷的情况,您给点具体建议吧。”

我告诉赵女士,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善于自我决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素质。越是独立的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自信心也越强。所以,家长善于引导孩子,让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积极的表现,使孩子通过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是独立能力培养的重点。孩子的学习过程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够习得的。针对钰婷这样的大学新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家长拒绝陪读,逼迫孩子独立面对新环境。对很多孩子来说,上大学是独立生活的第一步,虽然艰难,但也充满喜悦,每个大学新生都有义务经受考验,勇敢面对挫折,健康成长。

第二,大学新生首先要学会理财。学会理性消费,就是在学习独立生活。哪些开支是必须的,哪些开支可有可无,哪些开支纯属浪费,孩子要心里有数,把钱花在刀刃上,不可盲目攀比。还要学会计划消费,不能前半个月大手大脚,下半个月节衣缩食。

第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压力小,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督,许多同学最初感觉不知所措,生活一下子懒散起来,容易沾染恶习,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顺利、成功度过大学阶段的保证。首先,按时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许多大学生有开“卧谈会”的坏习惯,深夜两三点钟睡觉是常有的事,结果第二天上课时非常疲惫,根本无心听课,有时干脆旷课补觉。长期如此,不仅影响课业,还容易引起失眠和肠胃不适。其次,坚持体育锻炼。学习之余参加文体活动,能缓解紧张的生活,放松心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大学里有丰富的运动设施,孩子千万不要浪费。

第三,课余时间要利用好。大学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对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充实生活大有好处,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但也要有所节制,有所取舍,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第四,学会与室友和睦相处。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如何处理好宿舍同学间的关系是个不小的难题。如果处理好了,能很大程度上消解孩子想家的焦虑。室友相处,秘诀是学会换位思考,尊重每一位室友,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感,不可斤斤计较;有了争执要协调,要宽容。学会与室友相处,其实是学习人际交往的开始,更是锻炼孩子独立性的绝佳机会。

上一篇:“志商”,孩子一生的必修课 下一篇:做成事情的四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