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条件与战略选择

时间:2022-10-07 07:37:42

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条件与战略选择

【摘 要】伴随着中国市场整合、市场结构的调整,民营企业面临着很多压力。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大趋势,浙江民营企业逐渐放眼全球,走国际化经营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分析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基础条件,采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解决浙江民营企业利用投资条件面临的障碍出发,提出了促进浙江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对策以及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选择

一、引言

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脚步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据浙江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在民营企业国际并购的带动下,2011年浙江全省实际对外直接投资额突破21亿美元,继2010年之后再次居大陆省区市第一。浙江省商务厅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处副处长阮刚辉介绍,2011年浙江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活跃、拓展国际市场成效明显等特点,国外经济合作营业额首次突破30亿美元,亚洲仍是浙江省对外投资流量聚集度最高的地区。

英国里丁大学的约翰.邓宁认为以往的理论只能对国际直接投资做出部分解释,无法将投资理论与贸易理论结合起来。他在总结传统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通论。通论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需具备三种优势:(1)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该理论是根据西方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提出来的,虽然存在诸多的局限性,但总的来说对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具有较大的阐释力。日本小岛清(KojiMa)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应是投资国国内已经失去比较优势,而在投资对象国却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比较优势的变化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威尔斯则是用小规模技术理论来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竞争优势的来源。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低生产成本,这种低生产成本是与其母国的市场特征紧密相关的

尽管中国学者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较晚,但也结合实际也做了较深入的研究。杨德新认为,海外投资是中国企业组织活动方式上一种新的选择,核心是充分获取网络效益,这种组织形式变化与企业的制度环境变化有着紧密的关系。宝贡敏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经济论和市场控制论,将发展中国家海外投资基本动因归纳为控制市场,追求规模经济。邱立成认为,我国对外贸易、国内的资源需求、制造业的工资水平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宏观变量,他认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以成本、资源和市场导向型为主的。上述学者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动因、优势以及类型等方面做了比较详尽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文献尚缺乏对民营企业对于发展中国家家企业海外投资应具备的条件、基础的分析,也没有把投资条件很好地与投资战略联系起来。下面将先通过对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可以利用的基础条件及问题分析,对目前遇到的瓶颈提出解决措施。

二、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基础条件分析

(一)小规模生产技术优势

尽管浙江民营企业达不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水平,利用垄断技术来获取高额利润,但是在需求多元化、多层次化的市场结构中,这些企业却能找到相较于大公司其自身无法替代的技术优势。在近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一些经营状况较好,发展较快的民营企业在技术上已经有了相当的知识积累。这些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已经达到或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对于投资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比较强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产业也是浙江民营企业较为集中且占有优势的产业,因为工业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较高,而一些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技术水平偏低,也就形成了浙江民营企业的特殊优势。虽然浙江民营企业不具备雄厚的财力支撑研究与开发工作,但对事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技术,其创新热情很高。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目前已有两千多家私营企业获得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两百多家私营企业获得欧洲CE认证”。不仅如此,浙江民营企业的小规模技术优势,容易上马和转产,可以避免和大型跨国公司在同一层次竞争,适合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的需要。

(二)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产业优势

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浙江的优势产业,如中低档的纺织、服装、皮革、化纤、普通机械、塑料制品、文体用品等,浙江省的出口产品大多集中在这些产业上。发达国家劳动力比较贵,生产这些产品不合算,只能从一些劳动密集型国家进口这些产品,因此浙江民营企业有关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主要向技术密集型的发达国家发展。目前,浙江已经有4000多家民营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近万家个体私营企业从事商品加工出口业务,产品遍布世界各地的150个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浙江民营企业在这些优势产业上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同时在产业上与发达国家又有很大差别,有利于在全球化产业细分中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同时浙江民营企业特有的群落式发展即专业化特色产业区,在国际市场上也有竞争优势。如义乌的小商品民营企业群落、绍兴的轻纺民营企业群落、海宁的皮革制品民营企业群落、永康的小五金民营企业群落、乐清的低压电器民营企业群落、富阳的制伞民营企业群落。浙江的专业化特色产业区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有效整合,让这些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不仅拥有比较优势,而且拥有竞争优势,具备了“走向世界”的实力。

三、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基础条件利用中的问题分析

(一)技术创新能力弱

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充分利用小规模技术优势,但是还存在着中国企业的共性缺点。中国企业的R&D投入普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技术人员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业相对较差。浙江民营企业绝大部分从事的是技术简单、投资金额不大、便于进入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且又是通过模仿, 从生产单一小产品开始 ,行业层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市场竞争力差。这些民营企业往往偏重于以数量扩张为主,忽视生产技术提高,其研发费用往往仅占销售收入的1%-2%,而全球500强企业却达到了5%-20%。不重视创新的浙江绍兴县,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完成了设备的引进和技术改造,目前全县拥有德国、意大利等生产的世界最先进的无梭织机,无梭化程度达到90%以上,许多设备甚至比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还先进。但由于企业过去一直靠生产中低端产品获得利润,导致“一流的设备”生产“二流的产品”,最后由于过度竞争,只卖“三流的价格”。超过80%的民营企业老板认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投资时,当面对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的跨国公司, 大多数民营企业只能处于垂直分工的底层,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二)低成本优势难以跨国复制

浙江民营企业一直靠着低劳动成本,廉价资源跻身国际市场,如今当企业将自身步伐迈入其他国家时,渐渐发现原来的优势已经渐渐存消失。

土地、资源、劳动力等因素难以国际流动,就算是国内劳动力输出,也会比国内付出更高的成本,劳动密集型优势开始弱化。当这些民营企业仍想着以从前的低成本优势拓展市场时,不仅仅被这些经济因素成本困扰着,而一些非经济因素成本也压着这些企业。当地政府有时会以资源保护主义、环境保护主义做法阻碍着这些企业的发展,从而使经济成本不断升高。于是一直以来国内赖以形成比较优势的基础将会不复存在,导致开展海外投资没有竞争力。宁波民营企业一舟集团花费了1000万欧元购买德国威运高集团部分股权,上世纪90年代初才成立的企业成为欧洲著名通信连接产品商的“大老板”,刺激着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念头,但是他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差异等各式本土问题,再者资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在国内外的差异也带动了生产曲线的变动。利用国外本土人力,土地资源,相较海外投资以前企业降低了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于是预想中的肥肉吃起来并不是那么可口,这也是让我们看到成功将企业走出去确实是个大问题。

四、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基础条件利用与战略选择

(一)建立海外销售渠道

随着终端为王的时代的到来, 对国内众多消费品企业而言, 今后谁会赢得市场,有效地战胜自己的竞争对手,就看谁掌握着效率高、规模大、运作灵活、运营成本低的销售渠道,。海外营销网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因为企业在海外的品牌声誉和市场影响力很大部分得益于它的设立,还在于它为产品最终能在海外投资生产,更好地推进全球化战略地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目前情况来看,丰富的劳动力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浙江民营企业应利用好这个优势,把国内当做生产基地,像海外销售产品。企业应积极建立自己控制的海外营销网络,与国外消费者直接见面,扩展国际市场,从国内名牌走向国际品牌,扩大盈利空间。

温州的正泰集团就是这样走出去的,该公司自1990年以来,二十几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 尤其是在实施名牌战略中成绩突出。先后在欧洲、北美、南美、中东等地建立办事机构和营销网点,现已在国外设立5家分公司和三十多个销售总。不仅如此,该集团还在美国硅谷建立了科研机构。

(二)加大科研力度,建立海外研发中心

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营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就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因此,致力于开拓国际市场的民营企业应不断加大科研开发投入,锲而不舍地进行产品、工艺、技术开发创新,积极打造自身产品,持续提升产品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规模还过小,技术水平还较低,科研开发还很落后,单凭自身力量,想要仅用既有资源去开拓国际市场很多时候会力不从心。万向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它不仅在国内设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请了中科院院士担任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而且还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近十几年来,万向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近200项,成功开发新技术、新项目300余项,技术进步对企业年总产值增长有了绝对的的贡献率。技术创新赋予了万向的强大的技术优势,而万向又凭借这一优势,先后在美国、德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设立、并购、控股了31家公司,构建起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走出了“资源外部化、产业国际化”的道路。

(三)兼并收购海外企业

随着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也在逐步升级,一些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已经开始兼并收购海外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民营企业提升跨国经营能力。此外,实施海外并购可以充分利用本土企业的资源,减少投资成本,借助现成的市场通路和社会关系,迅速打开国际市场,降低管理难度和经营风险。吉利通过跨国合作这种方式,适应国际化竞争环境,规避行业技术壁垒,获取沃尔沃的核心技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再如雅戈尔集团公司用1.2 亿美元收购美国五大服装企业之一Kellwood 公司旗下两家公司100%的股权,成为世界最大的男装生产企业。

五、结论

本文以浙江民营企业作为研究主体,立足于宏微观视角。在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普遍问题研究基础上,结合浙江民营企业的特点,对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研究发现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利用基础条件具有一些比较优势,但同时发现在利用这些基础条件过程中还存在浙江民营企业技术水平落后以及低成本优势难以跨国复制等问题。如此,我们要积极做出应对政策,如海外兼并,建立营销渠道,研究中心等等,以增强浙江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邱立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宏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6).

[2]宝贡敏.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1996(12).

[3]周朝霞.民营企业国际化现状、模式及对策研究——以温州为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Kojima,Kiyoshi(1973),A macroeconomic Approach to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itotsubashi,Journal of Economics.

[5]Dexin Yang,China’s Offshore Investments:A Network Approach,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6.

[6]Dunning.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George Allen&Unwin,London,1977:112-134.

[7]Wells,L.T.,1983.The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The Rise of Foreign Investment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Cambridge,MA:MIT Press.

本文指导老师:尹国俊。

上一篇: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探讨 下一篇:会计信息化发展瓶颈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