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编辑人的信:出版的未来,云知道?

时间:2022-10-07 07:30:41

亲爱的朋友:

先来破题吧。

――什么是AG25年?什么是“云”?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耶稣诞生那年,划分为“纪元前”(BC)与“纪元后”(AD)来记载事件。可是,大前研一认为现在应该增添一种新的纪年方法,来表述新时代快速变化的面貌。他提倡以比尔・盖茨(Bill Gates)在1985年创立“微软公司”(Microsoft)那年,定为“盖茨元年”,因为从那一年起,我们开始迈入真正的看不见的新大陆一一网络时代(U时代)。在“盖茨元年”之前为BG(Before Gates),之后为AG(After Gates),推算下来,2009年,即AG25年。

大前研一说:“进入AG纪元以后,常听到‘犬年’(dog year)的说法。”所谓“犬年”,意谓狗的年龄和人相比,约为1:7倍率。狗活一年约等于人寿七年――这个隐喻在这儿,是说明网络时代的变化太快了,快到岁月更替的“年”,不应以12个月做计算单位,而应以2个月为基准。大前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简单说,原来有一年生命周期的产品,现在两、三个月就得更新。不管喜不喜欢,我们已经置身这样的新经济空间,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了。”他忧心忡忡地问道:“究竟有多少人理解这个事实?理解的程度又如何?又有多少人能体认问题的迫切与严肃性?”

至于题目上的“云”,指的是“云端运算”(cloua computing;亦称“云计算”)。

前几年,web2.0闹得沸沸扬扬,才刚“内化”成我们的生活内容,报章杂志又开始冒出新名词:云端运算,当时也没放在心上。去年十月,《数字时代》替“云端运算”制作了专题介绍,心想应该是挺重要的,可惜观念太新了,读完之后,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云,当然更搞不清跟出版有什么牵连了。隔月,《亚洲周刊》上的一则短讯,才让我有些感觉。但仍没引起我太多关注。直到看完今年四月号《数字时代》封面故事“完全解读‘小笔电风暴’”,才蓦然惊觉,“云(云端运算)时代”来了,它借着小笔电(Netbook,又称‘上网本’)的诞生,向四面八方渗透、占领。回头掂量一下我们的出版界,岂能不动如山,置身“云”外?我终于目睹网络时代所谓“犬年模式的变化速度”的观念演进史,快得令人惊吓。

“云端运算”究竟是啥?

先摘一段《数字时代》记者何宛芳的话:

“说穿了,‘云端运算’就是经由网络,将庞大的运算能力提供给使用者的服务。此外,用户的数据也不需储存在终端硬件上,而是存至远程、以服务器或数据中心架构出来的‘云’中。”

假设我们约略明白它的意思了。不禁起疑:这又关出版什么事?

亲爱的朋友,我将手边零乱的资料稍作整理,出版的处境立刻暴露出来。这起“云风暴”,早来也好,晚到也罢,我们将被全面冲击,躲都躲不掉。若长此下去,我曾拥抱的编辑生涯与出版产业,会变成陌生的业种吗?

我们不妨从“云端运算”这根藤,顺手摸摸,看能摸到些什么瓜果。

“云端运算”的想法很早就有了。

大约六年前,Google看到U-World之中,“云端”上蕴藏着无限商机(这些人太厉害了!),开始积极鼓吹、推动。思科(Cisco)、IBM等大企业不甘雌伏,纷纷加入竞争,都表示志在必得。

“趋势科技”董事长张明正,大约在两年多前,发现“云”的出现将给自己的企业带来致命性的危机,但也让他看出新的、更大的发展契机。

以他生产的资安产品来说,一旦计算机用户将自己的数据分储在不同网站的虚空间,“趋势科技”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提供下载防毒码来保护个别计算机不被病毒入侵。因为,游戏规则改变了,与病毒作战的战场移向云端,这是个全新的市场,不改造自己就无法立足于未来――张明正说,两年来,光为了因应新的情势,成立研发单位。投下两亿美金,找出“聪明网络”概念,希望未来“每个使用者一个click,我们立刻在瞬间检查至少2,000个相应的网页”,以确保安全。他估计未来每天必须检查30亿个网页,而且一定要在云端完成,让计算机用户,既安心又满意。请想想,这里头的商机有多大

除了“趋势科技”看到明日世界的大商机,“华硕计算机”(ASUS)也抓住这稍纵即逝的突破点。它看到有些没及时加入“云端”竞争的世界各大计算机公司,拼命往“维持性创新”(sustaining innovation)方向奋进而出现的空隙――那些国际大公司,不断追求功能更强、更尖端的计算机时,事实上已脱离大众的基本需求,因为强大的功能,远超出用户的需求,许多高阶软件与配备,可能完全使用不到。

更重要的是,“云端”的潜在价值一点一滴被挖掘出来,它那不受限制的虚空间,在不久的未来,将可容纳所有计算机软件功能,供一般用户下载、运用。因此,未来计算机本身可以简化到只需行动上网(mobile internet)、在线游戏及浏览,其他商业功能(如检索、支付、配送等),云端全都承接了。

终于,一个被强者遗弃的市场出现了。

华硕决定采取“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策略,逆向而行。不在高阶计算机市场争强斗狠,它将主战场移向人家不屑一顾的低阶计算机市场(做人家不做的),展开品牌战。

2008年,华硕成立“易计算机事业处”,针对市场新潜在需求,简省不必要的配备,降低成本,推出价廉物美的8时小笔电Eee PC,甫一上市,立刻狂卖,全球出货量达500万台。小笔电的诞生,被美国《联机》杂志(Wired)专栏作家汤普森(Clive Thompson)誉为“向上逆流”(trickle up)的创新典范。

想当然耳,聪明的Google可一点也没闲下来。它早已悄悄地展开布局,准备独揽“云世界”,一统江山。

它发现,u化的云上,蕴藏着无主的、无限大的空域,并提供完善的服务。那么,如何进驻并设法拥有最大客群(独占或独大),就成了不可退缩的底线。

这么一想,问题出现了。

我们目前贩卖的计算机,从开机到上网,有一连串的动作要完成,而这些动作都得依赖微软和英特尔(Intel)的操作系统执行。将来“云端运算”成熟之后,所有软件全移到“云”上(计算机硬件少了它们,变的更轻盈、更便宜),到那时候,谁还能忍受“Win-tel帝国”在云端再剥削一次?Google更不允许有人骑在自己的肩上。

Google展开迂回攻击。

它选择与“宏达电”合作。由宏达电替Google生产手机。

Google的目标只是手机吗?

不!当然不!Google要的是取Win-tel而代之,打造全新的帝国。Google结合宏达电,在Google主导之下,共同开发出一种新操作系统架构Android。今后毋需经由微软和英特尔繁复的操作系统即可上网执行工作。

而Android是建立在既有的、开放原始码的Linux基础上,更重要的是,“Google无条件免费公开Android的底层程序语言架构”,“号召全球众多开发者投入,塑造一个环绕着

上一篇:海滨温泉的海洋味道 下一篇:治木之道 从匠到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