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

时间:2022-10-07 07:22:49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经诊断疑似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对其CT检查结果及内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SCT评分结果、栅栏状静脉扩张情况与曲张静脉形态及红色征程度均明显相关,在MSCT下测量曲张静脉最大直径为4.0mm,红色征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最高。结论: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采取层螺旋CT检查可有效评估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内镜检查。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多层螺旋CT

食管静脉曲张是临床肝硬化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容易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对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进行预测评估,对诊断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内镜检查,但容易给患者带来痛苦,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食管及主要侧支血管的部位及形态,且操作简单,其广泛应用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评估。目前关于多层螺旋CT与内镜检查的临床对比研究报道较少。由此,笔者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经诊断疑似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分析,对多层螺旋CT与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意义,现对其进行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经诊断疑似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于2周内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及内镜检查。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2~83岁,平均年龄(57.3±4.3)岁;临床表现:腹水10例,反复呕血及便血4例,脾功能亢进4例,无症状2例;肝硬化原因:乙肝病毒13例,酒精性4例,胆汁性2例,不明原因1例: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2例,B级5例,C级3例。

1.2 方法

多层螺旋CT检查:选择东芝 AQUILI0N 80排CT扫描机,层厚5mm,螺距0.983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240mA。所有患者均于检查前常规禁饮禁食8~10h,扫描前口服温开水700ml左右,使肠道充盈,再经肘静脉注射碘海醇注射液300mg/ml,对肝脏分别行动脉期扫描(20~25s)、门静脉期扫描(50~65s)、肝脏实质性扫描(80~120s)。确定上腹部扫描范围,其中动脉期层厚6mm,门静脉期层厚2.0mm,肝脏实质性期层厚2.0mm。原始图像平扫重建后,行门静脉系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方法,观察门静脉主干直径以及侧支循环情况。

内镜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禁饮禁食,均于多层螺旋CT检查后2周内进行内镜检查,检查前口服2%利多卡因胶浆10ml 。采用日本Olympus GIF胃镜,分别采取胃、食管及十二指肠镜检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部位及红色征存在情况。根据食管静脉曲张分级标准:曲张静脉形态可分为F0(未发现曲张静脉)、F1(曲张静脉呈直线形)、F2(曲张静脉呈迂曲隆起)、F3(曲张静脉呈结节状、珍珠状或瘤状)。红色征现象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评估出血风险和压力程度,分为RC0(没有发现红色征)、RC1(局限性红色条纹)、RC2(樱红色斑)、RC3(弥漫性色斑)。

1.3 观察方法与分级

测量最大曲张静脉对角直径,由两位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操作,按MSCT(多层螺旋CT,Multislice)食管静脉曲张分级标准[1]:0分:食管内壁未见高密度区域(曲张静脉);1分:食管内壁高密度区域(曲张静脉)直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组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内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Man-Whitney’s非参数u检验,对曲张静脉最大直径、曲张静脉分级与红色征的关系进行分析,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内镜检查结果

本组20例中,F0(4例)、F1(8例)、F2(4例)、F3(4例)。红色征阳性者16例,其中RC0(9例)、RC0(5例)、RC0(2例),未发现红色征4例(RC0)。

2.2 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根据MSCT评分:S03例、S16例、S29例、S32例,如表1、表2所示,MSCT分值低者无红色征、静脉曲张程度较轻;MSCT分值较高者有红色征、静脉曲张程度较重。MSCT评分结果、栅栏状静脉扩张情况与曲张静脉形态及红色征程度均明显相关。经Man-Whitney’s非参数u检验,在MSCT下测量曲张静脉最大直径为4.0mm,红色征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最高。

表1 多层螺旋CT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形态比较

表2 多层螺旋CT与内镜下红色征比较

3 讨论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中常见病,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将内镜检查作为食管静脉曲张的金标准,主要观察有无存在红色征情况。但内镜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引起患者疼痛。随着多层螺旋CT检查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具有无创、空间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等优点,可清晰显示侧支循环情况及扩张程度。目前关于CT检查与内镜检查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对比研究较少。有学者通过随访发现70%的具有红色征的患者发生了出血。由此,本文研究螺旋CT评价红色征的准确性,结果显示栅栏状静脉扩张情况与曲张静脉形态及红色征程度均明显相关。经Man-Whitney’s非参数u检验,在MSCT下测量曲张静脉最大直径为4.0mm,红色征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最高。但曲张静脉直径增加时,破裂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可将曲张静脉最大直径作为评估指标,同时栅栏状静脉扩张也可作为出血风险的评估指标之一。总的来说,螺旋CT诊断食管曲张静脉具有无创、安全性高等优越性,减少内镜检查的疼痛,提高了患者定期检查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李伟.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2):1262-1266.

[2]秦将均,涂蓉,巫北海等.胃左静脉的多层螺旋CT评价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9):1366-1369.

上一篇:斑点实验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美金刚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SOD、MDA、NO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