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 第22期

时间:2022-10-07 07:22:23

意见 第22期

事件

中国面临不良贷款风险

路透社

2万亿贷款存在风险隐患

据路透社10月14日报道,全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清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6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有问题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达2万余笔,涉及贷款金额约2万亿元人民币。有问题的贷款金额约占总金额的26%,这一比例略高于此前银监会预计的23%。

法新社

贷款多涉及大银行

法新社报道说,能够依靠项目现金流偿还本息的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4%,另有50%的贷款无法完全还款,需要依靠第二还款来源来覆盖本息。而有问题的26%贷款或是贷款项目借款主体不合规,或是财政担保不合规,或是本期偿还存在严重风险。

报道说,在这7.66万亿元的贷款中,约30%来自政策性银行,40%来自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其余部分来自其他较小的银行。

《华尔街日报》

不良贷款威胁中国信用评级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惠誉国际评级的分析师于15日表示,中国的信用评级正面临政府债台高筑和不良贷款侵蚀银行资产质量的风险。分析称,中国地方政府投资公司背负的大量债务,可能使中国整体的政府负债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2%至47%。而如果部分问题地方债务最终无法偿还,不良贷款率将会因此上升大约4%〜5%。

惠誉方面表示,自2008年贷款激增以来,围绕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的风险就不断上升。此外,惠誉预计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将上升。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创新纪录

《华尔街日报》

美8月贸易逆差显著扩大

10月14日,美国商务部公布消息称,美国8月份贸易逆差显著扩大,较7月份扩大8.8%,达到463.5亿美元。这一数字也高于此前经济学家预计的434亿美元。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8月份对中国贸易逆差扩大至280.4亿美元,高于7月份的259.2亿美元。8月,美国对中国进口额增加了6.1%,达到创纪录的352.9亿美元;而出口额却下降了9200万美元,至72.5亿美元。而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也达到了近两年来的较高水平。

路透社

中国密集回应贸易和汇率问题

据路透社报道,10月13日,中国参加G20会议的谈判代表、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表示,中国政府在努力避免发生货币战,也未对人民币汇率设定具体目标;人民币近期升值与其他国家施压无关。

10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美国贸易逆差问题和世界经济失衡问题。商务部则于15日表示,美国以贸易逆差为由而采取贸易保护是无理而错误的。

观点

美国贸易失衡罪在美联储

美联储举措引发市场动荡

美联储决定不断购进债券和其它证券,甚至注入更多的流动资金,从而引起资本市场的震惊和不安。这促使9月24日的黄金价格超过每盎司1300美元,之后稳定在创纪录的1294美元的虚价上,并进一步加剧货币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美元对欧元、日元和其它重要货币出现贬值。它还加剧了美中围绕操纵汇率出现的紧张关系。

美联储在加剧投机活动和经济冲突。投机商们有的是低息贷款和充裕的流动资金来收获投机利润。这样的不稳定环境不可能利于投资、恢复就业和创造就业机会、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迄今为止,美联储这一政策的最终结果只是造成了不确定性、失业、经济停滞不前和对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的担忧。

无节制信贷导致贸易失衡

美联储注入了约1.5万亿美元新的流动资金,而这些资金是凭空而来的。无担保的钱的出现并未创造财富,相反它可能会毁掉财富。凭空而来的不值钱的钱无论是免费提供,还是以贷款形式发放,其结果都一样:它将导致产量和就业的减少。

对美国严重的贸易失衡现象感到震惊的国会,正准备通过惩罚中国的法案以“迁怒于报信者”。但美国的贸易失衡是美联储无节制信贷政策和财政赤字的结果,与中国、日本或任何其它国家无关。

(摘译自香港亚洲时报在线,作者侯赛因•阿斯卡里,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商业与事务学教授、努尔丁•克里谢尼,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家)

“中国威胁”:欧洲不像美国那么担心

欧洲对中国越发重要

就在美中两国围绕贸易逆差和汇率问题交锋不断的时候,欧洲已经悄悄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不仅如此,中国在进口技术和基础设施以支撑其经济迅猛发展方面也越来越依赖欧洲。大众汽车公司等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中国也忙于收购欧洲企业和海港。有专家指出,中国甚至已经开始把2.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从美元转为欧元。

欧洲不那么担心逆差

虽然欧洲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人却并不像美国人那样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感到担忧。欧洲贸易整体是平衡的,因此欧中贸易逆差并不那么令人担忧。2009年,欧中贸易逆差占欧盟GDP的1.1.%,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为1.6%。欧洲的大量就业机会依赖国际贸易,出口占欧盟平均GDP的55%,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为11%,因此欧洲民众对贸易的担忧往往比美国要小。

高端产品助推欧洲出口

而且,由于中国对欧洲基础设施、机械和高档消费品的需求旺盛,欧盟对华出口正以每年49%的速度激增。欧洲企业通过转向高端产品而不是关闭工厂来应对中国的竞争。许多欧洲企业在欧元大幅上扬时也表现出色,因为它们的竞争优势不仅仅是价格。这表明,虽然有争议的人民币盯住美元可能会对贸易产生影响,但它决不是唯一的因素。

(摘译自美国《新闻周刊》网站)

中国需求推动蒙古矿业发展

中国2010年8月份的进口值大幅增长,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2%以上。当我通过手机听到这个消息时,正站在蒙古的一个山顶上,看着大型液压挖掘机在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煤矿上作业。中国进口增长与利用蒙古的矿产资源密切相关。

虽然蒙古经济总量只有50亿美元,但今后10年,蒙古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增至3倍。虽然蒙古1/3的人口是游牧或半游牧的,2009年外国对蒙古的直接投资还是超过了7亿美元,还有几十亿美元的资金承诺投资蒙古。2003年以来,大部分外国直接投资都与采矿业有关,2/3以上来自中国。

蒙古的资源质量优良,但缺乏开发。中国正将其巨额外汇储备从有价证券转移向有形资产,同时满足由其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资源需求。

(摘译自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作者利亚姆•哈利根,繁荣资本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南美应协同应对中国大豆需求

中国希望从南美进口到尽可能便宜的大豆,从而在保障国人获得低价食品的同时,推动国内的加工生产,提高国内农产品的附加值。拥有世界上最有效植物油加工体系的阿根廷因此面临着一个中期挑战。

在保持与中国的通畅对话的同时,阿根廷还应联合地区内的潜在伙伴。从生产的角度来看,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都加入了大豆的农工业链条。这些国家占据了世界大豆和大豆产品出口市场的50%以上。对其中一环的损害,可能会使邻国在短期内获得利益,但从长期来看,协调合作的利润是更大的,因为大豆链条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地区化的优势。

(摘译自阿根廷《号角报》,摘译自马里亚诺•图尔齐,阿根廷迪特里亚大学国际问题教授)

上一篇:外国直接投资趋复苏 下一篇:黄金储备大幅增持须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