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凌源市三家子林场森林经营效益差的原因

时间:2022-10-07 06:41:56

浅析凌源市三家子林场森林经营效益差的原因

【摘 要】本文从三家子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出发,剖析了森林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的主要原因,阐述了《森林经营方案》执行差、针叶林经营停滞和生态公益林经营欠缺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是阻碍林场持续经营和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三家子林场;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现状;原因

三家子林场位于凌源市西南部,东与建昌毗邻,西邻本市刀尔登乡,北邻本市牛营子乡、四官营子乡,南与河北接壤,场部位于凌源市三家子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1′19″~119°31′50″,北纬40°37′38″~40°58′41″之间,按照凌源市林业局得安排和部署,本次编案将佛爷洞国合造林站编入三家子林场,其辖区包括佛爷洞乡、沟门子镇、河坎子乡、三道河子乡、刀尔登镇五个乡镇的全部国合林。

1 森林资源现状

1.1 林地面积与蓄积

根据资源变档的数据统计到所需年度,林场总经营面积为10307.7hm2,其中国有6079.7hm2;有林地面积9277.4hm2,占总面积的90.0%;疏林地面积40hm2,占总面积的0.38%;灌木林面积542.1hm2,占总面积的5.3%;未成林地面积344.7hm2,占总面积的3.34%;苗圃地8.2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08%;宜林地95.3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9%。

1.2 森林分类面积与蓄积

我场国有区划27个林班,1235个小班,总面积6079.7hm2,蓄积174667m3;国合共839个小班,面积4228hm2。其中,国家公益林1850小班,面积9460.5hm2,蓄积306096m3;地方公益林166个小班,面积636.7hm2,蓄积5159m3,商品林57个小班,面积202.3hm2,蓄积2035m3;苗圃地一个小班,8.2hm2。

1.3 各林地面积与蓄积

全场林业用地面积10307.7hm2,活立木蓄积313290.0m3。其中针叶林面积8766.6hm2,蓄积308924m3;阔叶林面积497.6hm2,蓄积2771.0m3;针阔混交林面积46.4hm2,蓄积116m3。

2 森林资源分析与评价

2.1 既往经营情况

十一五期间,三家子林场共完成杨树低产林改造 3.23hm2,蓄积 248.6m3,刺槐皆伐改造22.64hm2,蓄积 66.3m3,油松抚育间伐 1016hm2亩,蓄积 2545.8m3。

2.2 森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2.2.1 森林结构不合理

树种单一,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油松人工纯林8848.4hm2,占林地总面积的85.8%。由于立地条件差,且气候干旱,土壤瘠薄,树木生长缓慢,林分质量差。森林稳定性差,结构极为不合理。

2.2.2 油松公益林经营问题

公益林比重大,全场林地总面积10307.7hm2,其中公益林面积为10097.2hm2,占总面积的97.9%,油松公益林多为上世纪60、70年代营造的人工纯林,林分密度、结构不合理,面临着普遍衰退的严重问题,迫切需要探索适合辽西地区油松经营的新模式,而公益林又只能发挥公益效益,国家虽然对公益林实行补偿,林场却只能望林兴叹,有林单位得到的是微乎其微,林场又无其他经济来源,职工不能按时开支,只好另谋生路,已经严重制约林业事业的发展,林场已经举步维艰。

2.3 森林经营环境

2.3.1 自然环境

我场地处辽宁西部,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435mm,境内多低山丘陵,沟壑纵横,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植物生长环境差,树木生长缓慢,植被稀疏,自然坏境对森林的发展极为不利。

2.3.2 社会、经济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断提高,加上辽宁省全部实行封山禁牧,加大了管护力度,有利于林业的发展和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林场经济基础薄弱,没有收入来源,职工的工资都不能足额按时发放,职工缺乏热情和主动性,更没有营林生产投入,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的发展。

2.4 经营评价

2.4.1 公益林经营情况

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营林生产资金没有投入,林场是差额拨款单位,而且到现在还停留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财政每年只拨经费8000元,对于林场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林场又无其他的经济来源,不要说营林生产,连职工的工资都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林场对部分林地的恢复采取了封管,经营活动较少,只对少量的公益林进行了抚育间伐,林内环境条件改善缓慢,只发挥了森林的生态效益,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发展。

2.4.2 商品林经营情况

在商品林中,对刺槐实行了低产林改造,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效果较好,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林地的目的。另外,实行分类经营前对油松林进行的疏伐改造试验,效果好,既增加了经济收入,林内天然更新长势良好,现已基本成林。比人工造林有很大优势,节省了人工造林成本;并能保证更新的密度,树木长势良好。林下更新适合油松的生物学特行,通风、透光、遮阴,适合生长,立地条件好的小班应该大力推广,保证发挥森林的永续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的效益。

2.4.3 实行管护承包,提高了护林效果

由于森林面积大,分布不集中,护林负担过重,通过管护承包的办法,林场即增加了收入,又提高了护林效果。

3 经营效益差的原因

3.1 《森林经营方案》执行不到位,难以实现规划经营

多年来,《森林经营方案》的执行率始终很低,唯一按其执行的,是没有突破年森林采伐限额。这种无序经营,就造成了经营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和调控,各项经营目标难以实现,森林经营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点:

3.2 灾害的不可预见性,导致不可预见采伐发生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受人支配的,而《方案》灵活性欠佳,对不可预见问题没有预测规划,一旦灾害发生,就会导致经营的改变,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导致了《方案》执行中的变更。

3.3 针叶林经营停滞,处于死看死守状态

现有针叶林全部为生态公益林,对其进行经营,技术含量高,政策性强,投入大,效益低甚至出现负效益,因此,多年来几乎未进行经营,只是单纯看护。

3.4 速生林基地建设力度不够

林场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完成以造林为主向以营林为主的转变后,完全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林业企业在谋求资源优势的发挥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上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长路,在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很不景气,抚育管理资金短缺,在中国林科院试验项目结束后,速生林的营造和集约化经营被搁置,致使速生林出现轮伐断档,新植幼林管理粗放,林分质量差,可采林木越来越少,难以形成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都阻碍着经营与管护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吕梁特优谷子新品种栽培技术 下一篇:百里香人工栽培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