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场森林分类经营的分析

时间:2022-10-07 05:47:20

关于林场森林分类经营的分析

摘要:人类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森林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已经不堪重负,林场森林的经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林业不但是一个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也是有着较高的生态公益功能。林场在林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显著的地位,实现造林绿化后,部分林场无法做到快速高效的转变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这就造成了林场效益的降低,因此在目前的林业工作中,如何做好林场森林的分类经营是提高林业产品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本文就林场森林分类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对生态公益林实施的经营措施和保护方法进行管理与完善。

关键词:林场 分类经营 商品林

林场在我国林业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分类经营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着林业发展的前途与命运,也关系到林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林区在建设之初便是以林场为单位进行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经营,这些林场逐步具有了相应的经营条件和经营基础,也成为我国林业生产行业的中坚力量。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林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对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多方的问题与制约,因此,加强林业经营体制的转变和分类经营是提高林业生产的关键手段,也是完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森林分类经营

所谓森林分类经营又称为“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是现阶段林业行业中所采用的主要经营体制和方法,在工作中是通过发挥其中某一种林种,单一效益为主,兼顾其他各方面经济效益为基础的综合性经营模式。这种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兼顾森林多功能,多种类特点为主的产品经营模式。在林业工作中,通过将相同的树种划分公益林和商品林,通过其自身特点和经营规律提出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并为林业发展和经营措施和手段提出完善基础。

二、林业分类经营现状

1.尚未形成系统、健全的管理机制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就必须要进行森林的分类管理。但是在目前的林业工作中,尚未形成健全的分类经营体制和管理措施。而传统的林业工作经营方式由于对林业经营管理概念模糊,容易造成混淆的产业现状和概括方式,这就造成林业工作中对于商品产业的林业和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林业在各方面的分析和认识中存在着较大的形式差异与价值差异,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林业的经济属性、经营利用目标、经营方式、管理要求、社会实现形式以及价值利益补偿等方面。而统一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之下,按同样的体制、同样的模式与方法去经营建设,带来的问题也很多:(1)大面积的天然林资源尤其是天然林中的原始林被采伐后,被林相单一的人工林取代,造成生态危机的潜伏。(2)因缺乏科学的价值利益投入补偿机制,国有林区和各类防护林经营单位面临沉重的困难。 (3)林业企业经营目标不明确,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往往让位于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目标。

2、供需矛盾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产品需求矛盾依然存在。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分布、结构不均衡性及对天然林过量采伐,在分类经营实施之初所区划的商品林尚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供给;同时,对森林分布较多,并以木材生产为财政和林农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林区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较大的冲击,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已成为制约重点林区尤其是生态地位特别重要的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而林业生产力水平不高也阻碍了林业发展。

三、分类经营与林业发展的关系

1 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这对林场尤为重要。现在我国林场的经营规模已基本确定,林场经营面积只有缩小而不可能扩大。因此,林场走外延发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现实的。

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严格的计划去控制,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作出选择。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2 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2.1 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

长期以来,林业受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不能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而成为粗放经济的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部门经营自有限,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服从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施经营,林业不能彻底走向市场。

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2.2 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这种效益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林场的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成为林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营对象。由于没有产出,林场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有效经营。因此,在未实施分类经营的情况下,由于不能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权益与责任关系,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经营,大大降低了防护效益。

四、林场分类经营措施探讨

林场实施分类经营首先应解决林场的划类经营问题。措施上可根据林场资源构成情况把林场划为两大类型,即经营商品林为主的林场和经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林场。对于商品生产型林场按规范的管理方式管理,占用林地资源应缴纳林地占用费,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应折成股份,在林场分配过程中,国家股份所得应上缴代表国家行使资产管理职能的管理部门,林场的经营活动照章纳税,林场的经营活动投入应通过国家计划解决,这部分资金又可通过向受益部门收取森林效益补偿费解决。在不影响森林生态防护效益的条件下,允许林场积极从事商品生产,增强林场的经济活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林区以林场为单位进行分类经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我们要保护好森林,使林区能真正的做到青山长在,永续利用。

上一篇:探讨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 下一篇:《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