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影响机制和路径分析

时间:2022-10-07 04:31:35

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影响机制和路径分析

摘 要: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影响存在其在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网络经济对经济领域的渗透作用;网络经济的效率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和网络经济效应;网络经济作用于国民经济的路径解析。

关键词:网络经济 国民经济 影响机制

一、网络经济对社会经济的渗透机制分析

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使得各种以网络形态为特征的经济活动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在经济领域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使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模糊,出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作为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产业,已经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去了。对于传统产业来说,迅速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以迎接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种必然选择。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还催生了一些新兴的“边缘产业”。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业间的相互结合和发展新产业的速度大大提高。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诞生及其快速增长,必然使其影响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并对传统的企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贸易渠道和营销观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一个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它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快速、机动、灵活、高效的生产组织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

总之,网络经济条件下,由于信息技术产业具有新兴性、战略性、知识密集性、资源能源节约性、高渗透性、高就业性、高增长性、高产值性、高效益性等特点,使产业创新、集聚、扩散周期缩短。形成了从相关产业向非相关产业的转移,带动了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刺激消费欲望,保持了市场的旺盛需求,使经济出现了稳定发展的态势。

二、网络经济影响经济效率的机制分析

(一)网络经济下的资源配置

1 网络经济下“资源”的内涵扩大

在网络经济中,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起关键作用的不再是机器,而是信息和网络,它们成了网络经济中的核心资源。网络经济中最为重要资源是信息(包括知识),其它物质资源在网络经济中则被虚拟化、数字化和符号化,成为电子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参与市场配置。可以说网络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信息资源的配置和被数字化的实物资源的配置。

2 网络经济突破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

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计划经济体制。另一种是市场经济体制。在网络尚未出现的前提下,市场资源配置信息散见于供给与需求的各个体之中,因而难以获取充分、及时和准确的信息:计划的资源配置信息也会因传递过程中信息的放大与缩小而失真。总之,这两种资源配置的模式都会因缺少了网络而使信息扭曲,最终降低着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充分而及时的网络市场信息,能够使微观和宏观层次上的供求紧密地结合在 一起,从而能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

3 网络经济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和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性,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和产品支持,推动了各传统经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主要表现为: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消费者信息化、农业信息化。逐步实现与各经济部门传统运行方式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同时改变各经济部门传统的政务、商务和消费运行模式及业务流程,产生并逐步实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其它电子应用服务,并带动产生出某些体制、管理创新和运行机制的变更,从而促使各经济部门合理资源配置,降低其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最终达到整个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二)网络经济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人们为达成交易而必须支付的成本,它构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在一个信息匮乏的社会里,人们不得不为交易的达成付出诸如搜寻、签约、监督等成本,即交易成本。科斯(L.H.Coase)认为,企业组织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部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企业的最优规模由企业内部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或等于其他企业内部交易的边际费用的那一点决定。网络经济正从多方面降低了交易成本。

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降低。通过信息网络化,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管理费用越来越低。从MIS到MRP、从MRPⅡ到ERP,企业在网络环境下不断重新整合自己的战略资源。各个环节的信息成本都大幅降低,内部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网络经济也降低了企业的市场交易费用,并逐渐将其内化到企业中。

企业外交易成本下降。企业外交易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在网络经济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搜寻成本高昂造成的价格分散,使得市场难以产生高效率。电脑网络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但它可以很好地解决搜寻问题。通过网上的软件,可以快捷地找到想要的相关信息。网络中接近零费用的信息成本,极大地降低了主观不确定性,降低了错误决策的成本。

(三)网络经济效应分析

网络经济效应就是网络经济带来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机构、生活和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化的总称。其产生的核心根源是创新。创新是一种对新思想、变化、风险乃至失败都抱欢迎和容许的态度,甚至是抱积极鼓励的态度的企业行为方式。互联网为这种创新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性。

发生网络经济效应的因素之一是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信息的生产和使用具有收益递增和外部化。网络的经济效应体现在:一方面,网络极大的突破了现实世界的时空限制,信息在网上的传递十分迅速、便捷。极大地降低了时空成本。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局限,不可能在大范围内收集用户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因而很难针对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但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广泛收集用户信息,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企业在顾客得到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仍然可以享有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网络也减少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经济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交易效率的低下。减少信息不对称意味着减少由于搜集信息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意味着社会运行成本的降低和社会净剩余的增加。因此网络存在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网络经济作用于国民经济的路径分析

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及经济活动各环节渗透作用实现的。从图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径为三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的高速创新性推动了信息产业的高倍性增长,引发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高速创新性推动信息技术的快速产品化、产业化,创生出电子信息产业,为经济社会信息化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的高度集群应用形成信息平台运营业,负责信息内容的传输;基于公用信息平台的以信息技术与信息内容为基础形成的信息内容业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服务。三大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信息产业链条。构成了信息产业系统。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渐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社会结构,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生出的互联网信息网络逐渐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进而导引我国经济社会运行方式发生变革

信息技术及产品的协同应用形成的公用信息平台运营业与信息内容的相互融合创生出互联网信息网络,并实现互联网信息网络的主要功能――信息通信和资源共享。互联网信息网络以其独具的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特征和传播信息的即时性、高速度、数字化特性,将所拥有的海量信息及各种功能呈现在广大应用者面前,影响应用者的思想观念及行为,进而引起整个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变革和传统文化变迁。

(三)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促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政府、企业、消费者、外贸等)快速信息化,进而促进各部门资源优化配置,最终促使整个经济社会效益极大提高

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和信息产品的广泛应用性,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和产品支持,推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应用互联网信息网络或专用网络实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其他网络应用服务。逐渐改变其传统的政务、商务及其他服务运行模式及效率,并带动产生出某些体制、管理创新和运行机制的变更,从而促使各经济部门合理资源配置,降低其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最终达到整个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的三个路径并非是各自独立作用的,往往是交互的、协同作用的。不同的路径可能作用的对象、方式、领域等不同而已。

上一篇: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基于本土化视角的内外资零售企业现状及对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