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校声乐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10-07 01:52:12

对普通高校声乐教育的思考

摘要:本文以当前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声乐教学目标、声乐课程体系设置两方面对当前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其次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对我国当前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情况进行完善的具体对策即转变声乐教师教学观念、明确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普通高校声乐课程设置。意在促使我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提高普通高校整体声乐教学水平。

关键词:普通高校 声乐教育 问题 对策

一、目前普通高校在声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声乐教学目标模糊

就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育情况来看,在声乐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较为模糊不清,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把握。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许多普通高校不能根据本院校的特点以及本院校学生音乐学习情况来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声乐教学目标,只是一味的采取“照搬”政策,将专业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的目标,定位为本校声乐教学的目标,完全没有认识到作为普通高校,其与师范类以及专业音乐院校的区别是要,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复合型的人才,而不是要培养专门的声乐表演艺术家或是专业声乐教师。因而,许多普通高校在声乐教育中,片面的追求学生声乐演唱技巧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声乐教育审美性特征在学生音乐文化素养、思想情感方面的培养,致使高校大学生声乐文化意识淡薄,进而使学生对声乐课程学习产生了轻视的思想。这对于普通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声乐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声乐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普通高校声乐教育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和制约。

(二)声乐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单一

合理设置声乐课程体系,是改革声乐教学内容最有效的方式。我国目前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较为单一,其开设的主要声乐课程包括指挥合唱、钢琴、练耳试唱、作品解析、和声、乐理等,其中缺少了对声乐实践类课程的设置。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情况来看,许多普通高校在构建声乐教学体系时,普遍缺乏对声乐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的声乐课程的构建,只是单一的设置了声乐技能型课程,缺乏了理论的指导,高校声乐课堂教学变成了声乐欣赏、模仿演唱课。声乐教师过于自由的授课空间,使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更谈不上达到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由于学生长时期缺乏声乐理论系统的指导,致使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依然停留在对声乐教师演唱进行简答模仿的初级阶段。

二、完善普通高校声乐教育的具体对策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声乐教学观念

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以市场为导向,意在为社会培养适合其发展需要的综合型的声乐人才。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普通高校来讲,其声乐教学实施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声乐表现能力,同时也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全面的声乐理论知识及良好的声乐演唱技巧,努力将学生培养成集声乐表演、教学、理论、演唱于一身的声乐综合型人才。而由于近年来,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模式方面都基本上是照搬了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这使我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内容背离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为此,要求我国普通高校中的声乐教育者,要积极的转变声乐教育观念,拓宽声乐教学思路,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质量。除了要在日常声乐教学内容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声乐演唱技能训练外,还要在声乐教学内容中逐渐加入声乐学习方法及声乐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以提高普通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声乐综合能力。

(二)明确普通高校声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素质教育在普通高校声乐教育中的实施,我们看到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普通高校声乐教育起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是全面推进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不可获取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体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社会方方面面这一系列的复杂变化,作为普通高校来说,要充分发挥其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声乐综合型人才的作用。将培养声乐专业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结合起来,将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定位为普通高校开展声乐教学人才培养的方向,为企业、文化馆、部队、学校、乡村、城镇等单位培养高水平、合格的声乐专业综合型人才。因此,作为普通高校来讲要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与加强学生声乐实践能力培养的思想结合起来,作为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出大量优秀的既有舞台声乐实践经验、也懂得声乐理论和审美、又对各种声乐活动具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综合型声乐人才。

(三)调整普通高校声乐课程设置

首先普通高校声乐教学要紧密的与社会声乐文化相联系,以更好的适应改革开放我国文化发展的需要。并且还要根据学生个体的素质以及嗓音条件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一些与社会文化关联紧密的声乐选修课,以实现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与社会的接轨,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在声乐专业中开设中国地理、历史等课程。

其次,普通高校要在充分掌握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在声乐教学中增设多种时代性较强的声乐选修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如,民俗学、礼仪公关、社会学、中国文化概述等,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声乐选修课,来达到培养并提升其自身的声乐文化底蕴,进而提升其对声乐作品的表现能力和感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占忠.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积累小结[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2]张佩宜.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初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3]贾冬.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课程的“通识”属性[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上一篇:浅谈少数民族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下一篇:《诗意与宗教的谐音》歌唱性旋律的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