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时间:2022-10-07 01:49:57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J・J・Schwab)教授。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民族素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学习”为模式的教学之中。探究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情景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情景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师生、生生协作、交流过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有意义的情境,加上探究方式获得知识。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思考和建构都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更离不开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师生关系向伙伴关系转换,学生成为探究与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则从传统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群体的协作者,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创设情景对学生的探究学习很重要。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要使学生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问,从而诱发探究的欲望,激活探究的思维。教师除了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情景,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还要引导学生自我探究,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外语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各种社会情景理解和掌握语言所含意义,从而达到为交际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只要是学生能够想的,就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想,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教师要创造提问的环境,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够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学生探究的过程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感知语言,要求学生简要表述探究中的难点、疑点,要求学生不重复、围绕主题提问题。面对学生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还可以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探究。我上英语第四册Unit 2“Travelling In Xinjiang”这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我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节课我将带他们在去一个有趣的地方,诱发学生思考,产生探究的疑问,学生们提出了如下许多问题:

Student1: Where shall we go?

Stedent2: Is it an interesting place?

Student3: Is it far from here?

Student4: Are we going there by train?

Student5: Which city is it?

Student6: What shall we going to see?

当学生猜出要去新疆,我们便“上飞机”,一路欢歌去乌鲁木齐。接着我们就利用图片欣赏新疆的风土人情和美丽景色,由此导入新课。

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已见的特点,使大家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众所周知,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探究性学习承认差异并力求通过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合作与探究只是学习的一种手段,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在课堂上,探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伙伴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课外的研究,学生更多地是愿意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探讨,商量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课题。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探究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探究还有助于弥补教师难以面向存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从而让大家达成共识。这一过程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要对探究有困难的同学给予辅导和帮助。

如在时态教学中,学生观看了“一般过去时”的Flash,感知了“一般过去时”的语言材料后,教师可让学生合作探究,一起总结“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区别。这样,学生在明了探究的具体目标后,展开积极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学生可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探究,可在同学间的质疑处探究,可在怎样解决实际问题上探究,也可在求新、求异、求变上探究,最后,学生归纳出以下探究的结果:

1)“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用法是不同的。前者表示过去发生的事,后者表示经常性的或反复发生的事。

2)“一般过去时”的句子中谓语动词使用过去式,“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中谓语动词使用动词原形或三单形式。

3)“一般过去时”的句子常与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中常与“often,sometimes,every day”等时间状语连用等等。

合作探究既需要学生一起通过观察、思维、归纳、概括才能得出结论,也需要教师在关键处作恰当点拨,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明确用法,理清结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合作探究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四、多角度评价,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初中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往往很少去反思过程对学习的影响。如果不改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观,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很难的。引进过程性评价机制,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长期的学习过程,需要有评价机制。学生积极的参与需要一种动力促使他们长期坚持下去,他们需要比较,需要动力。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是对他们的鼓励,是学生体现价值的方法。每个人都有优点,因此,我们的评价需要全方位的,公平的。

评价,作为一种较重要的师生沟通方式,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多评价几次就会出现更多的好学生。以往的评价重结果不重过程,评价没有贯穿在学生的全部学习活动中。以往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裁判员”,这常常会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中心已经由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所以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由获取知识多少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以评价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如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自我认识,学会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使评价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从课程改革评价的根本目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学生应该参与对自己学习水平的评价。为此,我开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合作精神、探究意识等,让学生参与对自己学习水平的评价,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甚至可让学生找对子互评,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最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每月一次的英文书法比赛,优秀作品会贴在班内墙上展览;每日课前三分钟英语“Daily report”的同学会获得掌声;积极参加校英语角的同学会得到表扬;每期的黑板报上都开辟出一角刊登由同学们亲手搜集的英语名言……正是由于在教学中注重评价的激励性,使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了英语,尽管有部分学生在笔试测验中不一定会获得好成绩,但他们在其他方面有着亮点,同样会受到同学、老师的关注。他们对英语学习会有一种持久的兴趣,也会产生一种探究的意识,从而慢慢地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的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英语的能力,也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解析高教特色教学 下一篇:商务英语写作特点与教学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