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施工阶段现场质量管理

时间:2022-10-07 12:39:08

浅析施工阶段现场质量管理

摘要:针对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及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如何做好现场质量管理的措施,并在工程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施工阶段,现场质量管理,建设单位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之一,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现场质量管理主要涉及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及试运行阶段,工程施工是使建设单位及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建设项目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因此,施工阶段的现场质量管理对于建设单位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

工程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水平,它直接影响到建设单位投资的综合效益。如何搞好工程项目的现场质量管理是摆在建设单位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就如何抓好施工阶段的现场质量管理的一些实践与尝试,对于工程管理的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工作制度

为了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得到控制,并最终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现场质量管理中就必须确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度。

1. 1 工程例会制度

工程例会每周举行一次,特殊情况举行专题协调会议; 参加单位包括建设单位、工程监理、投资监理、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各分包单位等; 会议听取各承包商关于本周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等完成情况、下周工作安排计划及施工存在问题的汇报; 监理工程师总结评价,指出上周承包商施工中的不足和承包商存在的问题,提出下周工程项目的工作要点和要求; 建设单位提出意见和要求。

1. 2 审批制度

材料设备进场、工序交接等必须经监理审批同意,否则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步工作。

1. 3 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验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式。隐蔽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在自检的基础上填写隐蔽工程报验单,由建设单位、监理、设计单位、质监站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隐蔽并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凡是未经验收的项目一律不得隐蔽。

1. 4 工程变更处理申报制度

凡是设计变更,施工单位必须将有关变更申请通过工作联系单提交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现场工程师审核,再经设计单位核定后方可实施。

1. 5 工程质量缺陷处理制度

对一般质量问题,由监理工程师发出整改通知指令; 对质量事故,由监理工程师提出事故原因,责任分析及事故处理方案,报建设单位批准执行。

1. 6 工程计量否决制度

对施工单位工程进度款支付申请中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部分予以否决。利用计量杠杆,调节工程施工质量。

1. 7 工程质量动态报告制度

每月一次月报,每周一次简报,内容包括质量分析、投资分析、施工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等; 重大质量事故或有关质量的重大事宜,随时报告; 日常不定期地向建设单位现场工程师汇报工程质量情况。

2 对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控制。为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使监理单位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项目质量,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去做,并赋予监理工程师相应的权力,使监理工程师能够较好地履行监理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职责,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

监理单位的工作对确保工程项目质量有显著影响,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现场质量管理中必须对监理单位的工作进行质量管理。

2. 1 监理工作月报

监理工作月报主要反映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控制情况。它包括: 单元工程验收情况; 本期单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统计; 单元工程优良率控制图; 分部工程验收情况; 施工试验情况; 质量事故; 暂停施工指令; 本期工程质量分析( 包括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质量对策一览表) 。

通过监理机构提供的监理工作月报监督工程质量情况和检查监理机构的工作质量,并对其不满意之处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2. 2 现场监督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根据监理大纲及监理细则通过现场监督检查监理单位的工作质量,督促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有关质量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共同搞好质量控制,达到质量控制的预期目标。

2. 3 对监理机构的人员控制

监理机构必须按批准的人员进驻,计划按时、按量执行; 对建设单位批准的总监理工程师人选,监理单位不得随意更换; 对于工作过程中不负责,相关业务能力不强的监理人员,建设单位有权要求更换。

3 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

施工单位是工程项目的直接实施者及工程质量的直接控制者,施工单位的工作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现场质量管理中对施工单位的工作进行质量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3. 1 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

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工程监理进行。工程监理依据监理合同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活动完全处在监理控制之中,通过控制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工艺和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通过现场质量检验、落实检验方法,参与分部工程、隐蔽工程验收等措施来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由参建各方人员参加的工程质量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成立督察组织,随时对工程建设质量实施督察,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监理工程师应实行以单元工程为基础,以工序控制为手段的标准化、程序化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建设单位及时进行现场检查和施工资料抽查,积极参与工程质量检查,参与隐蔽工程、单元工程和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与验收,发现问题,由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确保工程资料能够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杜绝事后补资料的现象。

3. 2 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管理制度

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为保证项目的任务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对项目例行性活动应遵循的方法、程序、要求及标准所作的规定,是根据国家、地方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规定所制定的内部法规。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项目部制定的,对项目经理部及项目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约束力,规范施工项目组织及职工的行为,使之按规定的方法、程序、要求、标准进行施工和管理活动,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组织按正常秩序运转,避免发生混乱,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防止出现事故和纰漏。可见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管理制度的作用非常大,建设单位必须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管理制度,以使得施工质量能从制度上和组织上得到保证。

3. 3 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

工程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最终成品的质量,建设单位必须重视进场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材料购进、制作、检测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对于施工单位进场后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要求监理按照国家相应标准认真监督检查,建设单位现场代表随机抽检,未经检验的材料坚决不许用于工程; 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及时清退出场,严禁施工单位用于施工。

4 结语

1) 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现场质量管理中应确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工作制度,包括工程例会制度、审批制度、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工程变更处理申报制度、工程质量缺陷处理制度、工程计量否决制度、工程质量动态报告制度。

2) 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现场质量管理中可通过 监理工作月报、现场监督及对监理机构的人员控制对监理单位的工作进行质量管理。

3) 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现场质量管理中可通过监理单位、施工项目管理制度及工程材料对施工单位的工作进行质量管理。

4) 本文采取以上措施在施工阶段的现场质量管理中做了一些实践与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解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下一篇:公路混凝土中小桥梁承载能力评定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