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森林城市建设探讨

时间:2022-10-07 12:32:03

西安市森林城市建设探讨

摘要:森林城市建设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保障生态的良好循环。基于此,本文就将对西安市森林城市建设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西安市;森林城市;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求人类在遵循自然规律、保证基本生存的前提下,科学改造自然、合理开发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应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界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即自然界的无目的和目的性;二是人在破坏自然环境并遭到自然环境的反作用惩罚或面临着自然界可能惩罚的威胁时主动地寻求与自然环境的妥协、和解,通过约束人类自己的行为以求达到减少自然报复,防止自然环境恶化,使自然环境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取决于人类自然观的改变。当前的许多环境问题不断发生,酸雨对人类的破坏,温室效应的潜在危害等等,让人类不得不注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就要求人类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保障生态的良好循环。对森林城市建设而言更是如此。

2、西安市地理环境分析

西安市位于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北纬33°42′~34°44'30″,东经107°40'~109°49′。其位于东南沿海湿润气候向西北内陆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上,兼有两种类型气候特征,因受局部地形主导因素强烈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深处内陆腹地的西安市具有陕甘黄土高原大陆性季风区大气环流季节性变化明显,四季冷暖干湿分明的气候特点:春季升温迅速,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高温,日照强烈;秋季温和湿润,时有阴雨;冬季寒冷干燥,雨雪偏少。境内河流基本属于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较大的河流有渭河、泾河、石川河、黑河、涝河、灞河、汉印沣河、戏河、零河等。市区东有灞、海西有沣、涝,南有、椋北有泾、渭,夙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西安市所在的晋陕黄土区域地表广泛覆盖深厚的第四纪风积黄土,分布广度、厚度和发育完整性均远远超出世界其他地区。因自然环境复杂,农耕历史悠久,境内土壤类型丰富。秦岭山地多属原生土壤并呈垂直分布,主要有褐土、棕壤、暗棕壤及亚高山草甸土等。西安的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直接侵袭,尚保留若干第三纪古老孑遗植物种类,有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等自然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

3、创建森林城市的基本原则

3.1、自然生态原则

规划形态要接近自然,为防止过度的水泥硬化、防止过度整齐划一、防止对植物进行过度修剪,植物的选择、配置与管理方式要近自然。只有近自然式规划造林,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才能形成完整的生物链,其自然演替过程才能逐步成熟、健康。

3.2、城乡一体化原则

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将城乡林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要把城市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统一纳入森林城市总体布局,并作为重要建设内容,从而促进生态和经济方面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森林、湿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多种需求,促进西安城乡、区域全面统筹协调发展。

3.3、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利用西安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突出区域的自然特色,建设符合地域特色的森林生态体系。森林城市建设要按照西安的森林文化、生态文化等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思路,建设城市森林文化体系,突出城市特色。

3.4、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城市森林的规划建设中,要突出强调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比如我们在新的森林城市规划中就提出了市政投资修建的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都要全时段、全覆盖免费向公众开放,这是创建森林城市验收的一个重要指标,使人民群众能够直接的、广泛的、经常的投入到大自然中去,与森林接触,在这个过程中陶冶情操、享受生活。

4、森林城市建设的措施探讨

4.1、坚持形式效果统一

森林城市要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既要重视森林的外观形态,也要重视其功能性和经济性;既要为市民营造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也要解决好森林防护、防火、病虫防治等问题;既要重视生态和社会效益,也要考虑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既要搞好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也要加强森林及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日常管理,要把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城市生态、文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4.2、城市规划建设与宜居城市建设相结合

依托现有的山体、水系、绿地和道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的要求,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为目的,结合地形、植被等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保护周边地区的原生态功能,改善重要生态廊道及沿线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提升绿化、美化和香化水平。充分挖掘和突出地方特色和人文内涵,强化历史文化遗迹的有效保护,注重植被类型、铺装材料、功能策划、景点设计、游憩空间等方面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提升城市生态宜居环境。

4.3、实施主干道两旁增绿添荫工程和调整树种、林种结构

城市道路、河流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与其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物种流动的“廊道”,建设好城市干道、河岸绿化就像一条条绿色项链,连接着无数个绿色翡翠,构成优美街景体现城市的生态文明,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标志。可以选择合适的树种按适宜的株行距进行大规格苗木移栽,再按各植物的生态区位不同合理配置,形成观赏型、环保型、保健型、文化型和科普型等植物群落景观,增加休闲区“浓阴、碧水、蓝天、美城”的整体景观效果,把人行道改造成名符其实的林荫大道,为整个城市增添绿色和生机。

4.4、强化保护监管机制

近年来,建设项目占用林地、湿地等生态脆弱区域现象日趋增加,森林城市建设不仅需要规划、绿化,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保护监管机制,必须解决好林地流失、盗伐滥伐、无序采挖、违法收购等问题,切实做到造林绿化和保护管理双管齐下,依法审批、规范使用、严惩毁坏,保护森林建设成果不受损失,保障林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进行绿化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意识,使之能够自觉保护森林并对他人的破坏活动进行监督;开展义务植树等活动,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绿地建设与管理等,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森林城市的建设。

4.5、构建绿色生态网络

合理的森林城市空间布局应该是立体的、完整的,既包括城市森林、绿地,也包含城区和周边绿化隔离带,还涉及江、河、等城市水系网络。西安根据本地自然地理条件,对城镇、山脉、道路、水系、原有林地及矿山进行合理的绿化。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生态为主体的绿化生态网络。从森林城市逐步向外辐射,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绿色生态空间;建立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乔、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营造各种类型的森林和以树木为主体的绿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完整森林城市生态体系;结合不同层次及视觉效果,构成绿色线、面、圈相连,绿化、美化的立体绿色网络。

总言之,城市森林作为城市有生命活力的生态基础建设设施,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城市发展趋势表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传统意义上交通、住房等灰色空间的扩展,还应该包括以森林、水系为主体的绿色生态空间的建设,利用发挥森林其改善空气质量、涵养水源、水土流失防止、噪音污染减少、美化市容、调节气候、防灾减灾的特殊功效,是改善城市居民生存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同时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宜居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城市生态文明的核心都聚交在城市森林身上,标志着城市更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与文明素养。因此在以后的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要特别的得到重视发展。

参考文献

[1]代凤贵.建设森林城市体系,构建宜居生态三明[J].华东森林经理,2014,02:58-60+64.

[2]李正诗,姚延.森林城市建设途径与策略――以晋城市为例[J].森林工程,2014,04:178-181.

[3]李艳军.创新发展理念聚焦森林城市建设打造首都生态涵养区[A]..建设廊坊平原森林城市――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涵养区[C].:,2014:12.

[4]李景元.森林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发展效益宜居生活[A]..建设廊坊平原森林城市――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涵养区[C].:,2014:11.

[5]王,张永翊.基于城市功能完善与优化的廊坊“平原森林城市”建设路径[A]..建设廊坊平原森林城市――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涵养区[C].:,2014:11.

上一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人工费的控制 下一篇: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和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