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商业银行资本效率的思考

时间:2022-10-07 12:31:32

提升中国商业银行资本效率的思考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渐进取消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条件,并于2006年12月11日实现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国民待遇。进入银行业中的外资力量逐渐增强,体现在数量与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市场的投资力度上。截至2007年10月末,在华外商独资银行20家,下设分行95家;合资银行有3家,下设5家分行和1家附属机构;外商独资财务公司有3家。另外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72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130家分行。已经有6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准开展对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长对银行服务和金融深化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经常账户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及投资的增加引发对外资银行服务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外资银行对本国银行业的竞争冲击和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商业银行市场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处于相对效率劣势的中资商业银行被暴露在更激烈的竞争之下;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能够产生技术上的溢出效应,通过组织管理技术的转移、促进银行业运作环境的规范和改善、加剧市场竞争促使本国银行经营状况的改善,进而提高本地银行业的效率。

大多数学者认为外资银行进入有助于改善本国银行业的运作效率。Gray(1981),Goldberg和Saunders(1981), Walter(1983,1985)对外资银行进入对一国经济的作用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基本结论是外资银行进入有助于东道国银行体系效率的提高。Levine(1996)进一步地概括了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收益,认为外资银行进入是与新技术、更优的资源配置和更高的银行体系效率相结合的,通过加剧银行竞争可以提高本国市场上金融服务的质量和可获得性,同时促进银行更好地使用现代化的金融技能和技术,促进银行监管和法律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本国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获得资本,从而提高整个银行体系的效率。在Levine (1996)研究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通过对市场可竞争程度的影响,将会对提高东道国银行体系的效率发挥积极作用。此后,Mathieson和Roldos(2001)在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新兴市场国家效率的研究中也表明:外资进入主要通过竞争效应和外溢效应对效率产生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

Cho(1990),Stiglitz(1994),Levine(1996),Buch(1997),Berger和Hannan(1998)等人的研究探讨了外资银行进入与东道国银行经营效率之间的影响机制,发现外资银行可以通过增加竞争程度、外溢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改善政府监管行为以及迫使国内银行扩大软硬件投资的方式来改变国内银行的行为和效率。Crystal、Dages和Goldberg(2001)调查了以并购形式进入拉美地区的外资银行效率,研究发现,与国内竞争者相比,被外资收购的银行的综合排名有所提升。

C1aessen等人的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有助于东道国国内银行效率的提高,同时研究还发现,东道国国内银行的效率改善并不以外资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为前提,而是在外资银行进入后就立即发生。

作为研究的对立面,众多学者更关注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

Hermes和Lensink(2003)以48个国家982家银行1990~1996年的数据为分析基础,重点研究了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短期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东道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决定了外资银行进入对国内银行业的影响程度。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外资银行的进入往往导致国内银行成本的上升。

提升商业银行资本效率应对外资银行进入

综观西方学者就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无论影响结果的利与弊,问题的关键在于东道国商业银行如何面对外来的压力提升自身经营效率。国内外对商业银行效率问题的研究已有很多,但绝大多数研究侧重于研究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效率,而对商业银行本身资本效率关注不够。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在于其资产负债表具有特殊形式。区别于一般工业企业权益加负债的融资方式,商业银行以储蓄负债为主要形式的资金来源不能简单视为商业银行外部融资,而是作为开展正常业务的一部分。由于商业银行储蓄负债面临随时提取的可能,因而对资本金具有最低要求。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银行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资本来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同时伴随着监管者对银行资本金数额的增加,股东对风险回报要求的提高,如何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商业银行资本效率应是包含多个层面资本运作效率的综合概念,可以细分为资本产出效率、资本积累效率和资本配置效率。商业银行资本配置效率是与风险调整的绩效对应的,根据商业银行不同业务的风险水平,合理计算和分配商业银行资本,在保证银行资本安全性的基础上,使经过风险调整后的银行收益达到最优。

外资银行加入到中国银行业竞争后,外资银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比例和较强的财务杠杆能力使其能够与国内商业银行开展低价竞争。同时,具有跨国经营和混业经营显著优势的外资银行,利用境外的后援体系,可以使综合经营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更能够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首先,在混业经营下,证券、保险和银行等机构能在同一平台上运作,势必带来金融产品源源不断的创新,可以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其次,外资银行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可为客户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信贷资源整合服务。外资银行拥有遍及世界的机构体系,不仅能实现海内外联行资金的自由划拨,而且还可以凭借快捷的资讯渠道为客户提供全时空服务,从而更能够满足其客户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金的需求。面对外资银行价格和非价格竞争,增强自身资产安全性、提高自身盈利能力、提升资本效率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提升中国商业银行资本效率的思考

商业银行资本效率的提升包含商业银行资本盈利水平的提升和资本安全性的提升。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利润获取能力是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随着金融业的开放程度不断纵深发展,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以存贷差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须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中间业务议价、收入能力有待提高。

2、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理念,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开发和运用。利用吸纳性创新创造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衍生金融工具创新的技术含量,充分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应对市场利率及汇率波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3、提高商业银行资本营运能力。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以货币资本为对象、以市场机制为手段,通过商业银行货币资本的聚集与集中、配置与重组、扩张与渗透等而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外资银行的进入势必对商业银行领域带来新的冲击,商业银行间的合并与并购、不良资产重组等均出现新的竞争格局。中国商业银行必须秉承资本运营的理念,科学营运商业银行资本资产,促进产融结合,提升商业银行资本运营能力和运营效率。

4、提升商业银行的内部资本管理水平,提高商业银行资本风险配置效率。通过各种资本工具和资本管理措施,使以资本为基础的财务绩效达到最优,并保证商业银行总体资本水平符合一系列要求的管理,如外部评级机构的期望、内部评估的风险水平、监管当局的规定以及股东的预期收益等。这一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确定资本需要量,以保证商业银行在财务上可以抵御未预期损失,并增强股东信心。第二,银行内部资本配置,将银行资本在各个不同下属单位之间、不同风险水平的产品及业务之间合理分配,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度量商业银行资产及业务组合未预期损失并进一步合理配置银行资本需要具备两方面先决条件:①需要有期权定价理论或其他保险精算理论作为建立未预期损失模型的基础;②银行内部需要积累跨越经济周期的足够的风险建模数据。第三,银行资本结构的确定,主要是指通过制定资本计划,测算资本成本,从而确定银行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达到优化资本结构,以最低的综合资本成本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上一篇:国外再保险业关注中国市场 下一篇:高端品牌:酒鬼酒的“名”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