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探究

时间:2022-10-07 11:41:46

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探究

【摘 要】我国国土幅员辽阔,为了让达到南北贯通的效果,使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得到良好的沟通,公路的修建必不可少。公路作为我国运输行业的重要支柱,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并不是一味的修筑公路就可以保证公路运输的发展,后续的养护以及修护工作也不必也可少。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公路使用的寿命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公路的安全性。本文从公路的预防性养护的定义入手,在保证养护工作的原则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养护技术和方法,针对经常性和周期性保养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方法

预防性养护主要是针对已经修筑好的公路,预防性主要针对的是修筑好的桥梁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还没有发生没有明显的病害之前对公路进行一系列的保养以及修护,主要就是为了延迟病害的发生,提高公路本本身使用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在众多修筑好的公路中,有很大一部分由于管理机制或者是施工技术方面的不足,在修筑时,缺陷已经存在,并且很难改变,遇到这样的情况们为了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就要在后期针对存在的缺陷进行预防性养护。

1实施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原则

1.1合理地确定预防性养护的时机

公路一旦修筑完成,在进行测试之后就可以投入使用。但是并不是在投入使用之后就可以进行开展养护工作。预防性养护工作是否能够起作用,养护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养护时机的选择。公路的修筑主要依据所在地的地形,根据自身地形的特点修筑的功能决定了公路所具有的性能。在做养护工作之前,工作者应该对公路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掌握整个公路功能开始失效的时间是一切后续工作的基础。把科学测试与经验相结合后发现,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实施时机主要是在公路投入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主要还处于良好情况之中,或者只有局部功能出现了问题是进行防护是最佳时机。但是,如果是公路主要支撑的结构出现了问题,就相当于公路的主题出现了问题,危及到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就不能再选择进行预防性养护措施,要及时地进行重建来保证道路的正常通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能够降低公路重建的几率,促进交通畅通发展,增加公路的耐久性。

1.2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

公路桥梁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不能够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施工方法上,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带来的交通压力的加大,道路的路况对于公路的养护修筑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及时有效地掌握交通情况必不可少。采用信息化科学的手段新近监管,不仅仅达到了及时收讯的效果,还能够将道路数据汇总,通过专业的研究分析以及比对,对推算公路使用情况的演变,道路交通情况的掌握提供有效地帮助。信息平台为交通提供预警,方便公路部门针对其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养护计划,从而避免了管理决策与防护措施的滞后和脱节,提高桥梁的使用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

1.3加强日常小修保养,及时采取中修措施

实施预防性养护应高度重视公路的日常小修保养,当路面出现疲惫、开老化和磨损等现象时,及时采取一些经济有效的中修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中修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公路的技术状况和特点,又要考虑节约投资。

1.4制定适当的年度养护计划,合理控制大、中修的比例

在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计划的制定过程之中,并不能只按照统一的标准时间进行养护,并且,养护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将大修、中修和小修相结合,穿插各个具体项目的返修改造,才能够逐步的达到对桥梁养护工作的完成。具体来说,优先安排中修,鼓励预防性养护,合理控制大修或翻修改造项目,实现养护发展的良性循环。原则上,对于路况较好的地段,大修里程控制在总里程的5%~7%以内,中修里程不低于10%;对于路况较差的地段,在加大大修改造工程的同时,用于预防性养护的中修投入也不能减少。

2实施预防性养护的手段

2.1高效的检测手段

预防性养护需要先进的检测手段做基础。先进的检测手段效率高,能保证检测数据的精度和科学性,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所以应十分重视高速公路的检测效率和质量,重视已开发和应用的集成检测技术。

2.2机械化的养护施工方法

路面预防性养护采用机械化的施工方法,以保证路面施工养护高效、优质、快速完成。在养护机械和设备配置上本着经济、适宜、实用、高效的原则,注重养护设备的专用化和小型化,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率和机械作业的占有率,达到养护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机动性。

2.3加快公路养护治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进一步加快公路养护治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根据路面治理系统和桥梁治理系统的评价结果,适时安排公路大中修工程,全面提高路况水平,努力营造“畅、洁、绿、美”的公路交通环境。建立健全信息搜集及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和监督治理机制,提高高速公路的应急处置能力,使公路的出行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3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与方法

3.1全面、持续的掌握桥梁结构状态

预防性养护需要完善的检查机制和先进的检测手段做基础,才能够全面、持续的掌握桥梁结构状态,为判断养护时机和选择养护方法提供依据。

完善的检查机制能够提供桥梁状况的完整记录,能够完整的反映出桥梁在使用过初中结构状况的变化和病害的发展程度,为分析判断桥梁病害原因和研究有针对性的养护对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先进的检测手段效率高,能保证检测数据的精度和科学性,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所以应十分重视高速公路桥梁的检测效率和质量,重视已开发和应用的集成检测技术。

3.2建立健全桥梁养护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健全桥梁养护管理系统,能够对桥梁基础信息及检查、检测、维修保养等信息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为快速、科学的进行养护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统一、规范的桥梁养护管理系统,也能够规范桥梁检查、检测内容和方法,统一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能够更加有效的反映桥梁现状,有利于桥梁管养单位做好桥梁养护管理工作。

3.3加强日常小修保养工作,及时恢复结构承载能力与耐久性

实施预防性养护应高度重视日常小修保养工作,当桥梁出现各类病害时,及时判断病害成因和发展趋势,尽快采取经济有效的小修保养措施,控制病害发展,恢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3.4常见的桥梁预防性养护方法

对于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和缺陷,及时采取裂缝封闭、混凝土缺陷表面修补等处理措施,防止裂缝和缺陷扩展引起钢筋锈蚀等病害;对于伸缩缝与泄水孔的堵塞,及时进行清理,以防连锁性破坏;在原有伸缩缝失效时,安排合理时机更换伸缩缝,避免气温变化引起桥梁其他病害;对于实心板桥存在铰缝裂缝、渗水可能失效的,采用安装横桥向钢肋板,加强板梁间横向联系,以防止出现单板受力等病害;对于部分空心板底部裂缝较多的情况,采用粘贴碳纤维布的方式,恢复结构耐久性,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公路桥梁的预防性养护经历了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不同地形复杂的地况使公路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已经,暂时还没有统一标准的防护方法。然而,在经过了一些列公路的修护工作经验中,总结出了这项工作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科学合理的归纳和总结提出了预防性养护的基本要求。我国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发展状况还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具体防护的项目的特点,多方面考虑,汲取经验,在进行公路桥梁的养护。本文所提到的注意养护的时机,桥梁预防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主要还是基于节约成本,“建养并重”的原则,为我国的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打下基础。这项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减少公路桥梁的重建,而且还能解决桥梁的病害和损害程度的问题。在经过不解的努力和科学的探索之后,我国一定可以在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方法的掌握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参考文献:

[1] 关于高速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的思考 - 刘蕾蕾-管理观察 - 2011(7)

[2] 关于高速公路桥梁的预防性养护分析 - 易石悦-中国科技纵横 - 2010(18)

上一篇:国内工民建中防渗漏技术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下一篇:土建基础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