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时间:2022-10-07 11:25:38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摘要: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方式,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情境 创设 生活

在语文课堂中恰当的创设教学情境,将知识生活化,可以很好地激发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知识,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学习问题的最佳情境就是生活,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那么,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联系现实生活来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说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把课文中所写的生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初中语文教学中,所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等,都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即使所选课文时代与学生生活实际存在很大的差距,也可以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感知课文。比如,讲授《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这篇课文中,祥子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可以抓住烈日和暴雨这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下的感受,然后再引出课文,使学生找到课文所写的生活与自己生活实际的切合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更容易感受到老舍进行景物描写的妙处,更能理解景物描写在人物悲惨命运中的衬托作用。

二、利用音乐渲染,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恰当的音乐情境,利用音乐特有的旋律、节奏,带学生进入音乐的意境中,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提高教学效果。当然,选择适宜的音乐比较重要,切合教学实际并考虑音乐表达出的积极向上的情感,这对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可以借助音乐来创设教学情境,特别是散文教学更适宜利用音乐来渲染气氛。比如讲授现代散文《小院》时,就可以借助音乐来渲染气氛。这篇散文写的是旅途中所见小院的人事景物,所反映的是五台山地区纯朴的乡土民情,课文描写的是山野情趣,可以选择竹笛独奏《苗岭的早晨》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整体上感知课文后,闭上眼睛,跟随竹笛声回顾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在悠扬的旋律中,学生进入了仙境般的五台山,推开小院的门,感受到的是家的温馨,难忘的是五台山百姓的真挚、纯朴与热情。听着悠扬的笛声,有的学生托腮遐思,有的学生悄然动容。此时,利用音乐已经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模拟角色,利用角色扮演,创设表演情境

用表演艺术营造的课堂情境,近于游戏的性质,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古人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师积极组织学生按照课文内容,模拟一些动作,或分角色加以表演,那么学习的过程就变成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爱模仿、爱游戏、爱表演,可以通过表演动作和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来满足他们的天性。例如:在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文中有很好的表演方面的素材。教学时让学生模拟范进中举时的拍手、跌倒、大笑、疯跑等动作,学生们捧腹大笑,课堂气氛轻松诙谐,课文中惟妙惟肖的刻画更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结合语言,很快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写语言有了较深的认识。这样的表演教学,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把课本里的文字变成了可见的情境,营造了体验氛围,从而加深了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以直观认识加深理解,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加深教学的趣味性。

四、借助多媒体展示,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给教学增添了活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切合实际的音乐、图片和一些影音资料,借助多媒体展示出来,以还原、再现作品体现出来的情境。如讲授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先播放《春之声》,让学生接受音乐的熏陶,然后多媒体逐步展示出春天到来的画面:春回大地,一切都富有了生机,处处洋溢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小孩子在温煦的阳光下放着风筝,愉快地嬉戏着。同时,又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创设这样的导入情境,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语言的生动性与丰富性,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从内心发出对春天的赞叹,从而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五、借助美术作品,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美术作品也就是教学挂图可以使教学内容再现,使之形象化,立体可感,易于接受,学生可以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享受乐学的氛围。如在讲授《陋室铭》时,学生要领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意思,结合教学挂图来分析“斯是陋室”,会加深学生的理解。一个人弹琴,室内显得狭小,可见空间非常小,周围的景物只有苔痕、草色,也非常少,苔痕又上台阶,可见来客很少,又能看出室内的简陋设施。学生一眼便能看出命名陋室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陋室不陋便顺理成章了。在教授《卖炭翁》时,可以让学生看图画《卖炭翁》,让学生从图画的色彩、形象勾勒中领悟卖炭翁的艰辛生活与官吏的横行霸道。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与运用,远不止以上这些方法。但无论怎样,目的只有一个,即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达到陶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掌握各种语文能力的目的。

上一篇:谈谈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 下一篇:浅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