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联想能力之我见

时间:2022-10-07 10:39:21

结构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联想能力之我见

摘要:联想,是回忆旧知、发现新知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活动。

关键词:结构教学;数学;联想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67-01

教学中,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都能理解,单元测试也都能过关,但一遇到综合性题目就傻了眼,乱做一气。分析这类学生的问题所在,其实就是不会应用,说白了就是不会联想,缺乏联想的能力。何为联想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联想能力是指由某一知识或方法引起其他有关联的或相类似事物的思维能力,其产生的基础是知识、方法之间客观存在的固有联系。联想能力的高低对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在结构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联想能力,让每个学生参与智力活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一、建立整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联想构建能力

1、了解知识的编排结构

合理的教材结构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同样,了解、掌握教材的结构框架、编排特点也是一个教育者自身应该拥有的素养。只有了解、掌握了知识的编排体系,教学才会由点状教学变为结构教学,才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才会让禁锢的思维放飞想象的翅膀。

如我们在教学《找规律》这一内容时,首先要对各册《找规律》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一学段 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 1、结合认数找规律 二上:3、6、9、12、()、()

2、结合计算找规律 三上:先观察算式中的前三题,再填一填

3、在图形排列里找规律 一(上)照样子继续画下去

第二学段 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1、编排“找规律”为标题的单元 四上 间隔排列

四下 搭配现象

五上 周期现象

五下 覆盖现象

2、编排“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单元。 四上 算式和得数的变化规律

四下 积的变化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

基于对“找规律”内容的整体认识,教学各种“规律”时就可以让学生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展开研究,从而寻找出不同的规律。同时,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规律,运用联想,主动迁移,体会不同规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

2、掌握知识的展开结构

学习一种新的知识,往往少不了对旧知的回忆和联想,因为旧知与新知之间存在着类同的知识。在教材中,这种类同知识的展开过程,即称之为知识的展开结构。如认识整数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数的比较大小、数的性质、数的四则运算”等几个方面的知识结构,这样,在学习小数和分数时,学生便可以运用联想,主动迁移。

3、掌握知识的方法结构

通过联想,激活头脑中有关知识结构,回想起获取该知识的经验和方法,再把这种经验和方法运用到学习新的知识中去,这就是知识的方法结构。如 “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转化成长方形而获得的,那么教学“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时便可以运用方法的迁移,先思考“三角形和梯形可以转化成哪种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再“观察转化前后图形之间底、高和面积的关系”,最后推导出需要的面积公式。有了高度概括的知识、经验,再有准确的联想,教师因势利导,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构建合理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联想认知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认知结构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通过认知活动内化而来的。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通过感知、记忆、理解、推理等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形成的一定的认知模式。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吸收新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而且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数学联想认知能力。

首先,在教学时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原有的、已知的区域向现在的、未知的区域过渡,完成承上启下的准备,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把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如在学习五下《分数的认识》(单个物体或多个物体作为单位“1”的分数的认识)时,要从学生已有的对分数的认识(三上:单个物体的分数认识和三下:多个物体的分数认识)中,提取对分数的知识回忆, 从认识几分之一到认识几分之几,逐步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完善分数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其次,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即由具体――抽象――具体。皮亚杰说:“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大发展才能得到保障。”意思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习数学。只有学“摸的着”的数学,才能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初学生认识数字1、2、3…不就是从形象的、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来的么?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形象的、具有逻辑思维的数学知识,再将数学知识运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再者,在教学时教师还要发挥指导作用。如果把数学知识体系看做是一部“机器”,那么,学生脑海里的知识点就像是这部“机器”的一个个“零件”,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不仅让学生掌握、理解每个“零件”的结构和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并熟练地将各个“零件”组装成“机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尺度,有的放矢,巧妙地将各知识融为一体,有机渗透,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

联想,是回忆旧知、发现新知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活动。在结构教学的视野下,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不仅能内化新知识,构建、完善知识网络,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信在漫漫教学路中,只有不断注重实施联想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才能给学生插上联想的翅膀,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幸福地翱翔!

上一篇:浅谈优化习作教学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如何增加低年级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