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区型住宅区规划分析

时间:2022-10-07 10:11:08

城市街区型住宅区规划分析

摘要:城市街区型住宅区规划不应只局限于住宅区本身,更应从环境、住宅以及资源环境等多个方面研究,将所有因素融合和在一起,在保证为人们营造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促进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提高住宅区建设的综合效益。本文从城市、居住环境以及资源环境方面出发,对城市街区型住宅区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城市街区;住宅区;资源环境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 A

城市街区型住宅区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建设理念,主要是将城市、住宅区以及资源环境等因素融合在一起,以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分析,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管理,争取在建设优质住宅区的同时,不断促进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城市街区型住宅区简析

城市街区型住宅区与传统居民小区具有明显的差别,对其的规划设计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对城市持续发展、住宅区需求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分析,将可持续发展贯彻到底,既能满足人们对住宅区需求,有可以与城市持续发展相结合,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形态上看,城市街区型住宅区由多个小尺度街区组成,而街区一般都是由住宅成团围合的方式进行布置,住宅类型具有多样化特点,其外界直接与城市街道相连接,而内界则包含整个住宅区域[1]。从内容上来看,城市街区型住宅区秉持开放与混合融合的特点,通过大开放、小封闭的处理方式,来提高住宅区建设的灵活性,提高了其与城市的联系。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来营造居住环境,对居民认知与交往进行强调,提高居住环境的适宜性,同时也加强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并且强调了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从整体上来与城市建设结合在一起。一个功能完整的城市街区型住宅区,具有多样化的住宅建筑、功能混合的布局方式、网络桩的社区道路、系列公共空间、精彩的社区阶段以及充分活力的社区中心等几部分,真正将城市、住宅区以及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营造功能完善的居住环境,

二、城市街区型住宅区规划原则

1.与城市有机结合的原则

住宅区与城市的有机结合程度直接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运行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城市是个有机的整体,住宅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大部分住宅区偏面强调居住环境的安全、宁静和舒适,却很少考虑住宅区与城市的有机结合,引起了许多城市问题,列如,城市基础设施利用率低、阻碍城市交通发展、影响城市美观等。如何使住宅区居住环境安全、宁静、舒适的同时,又与城市建立起水融的关系,是当前我国住宅规划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住宅区在城市街区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基本原则。与城市有机结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城市的高效运行效率,包括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高效的利用城市设施等;(2)保证城市的景色不受影响,城市整个社会空间结构和谐,居民区的多样性和互补性等;(3)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的有机整体性,即保持住宅区与其他商业区,街区的有机联系[2]。住宅区内部空间环境的渗透性、避免对城市功能的简单“肢解”等。

2.居住环境宜居的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近些年来各种疫情不断的出现在全球各地中引起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思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居住环境健康宜居性的关注[3]。宜居成为现代人购房的主要考虑因素,也决定了住宅区能够持续被利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城市街区型住宅区环境必须具备宜居性,才可以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才能持续的使用。宜居的住宅环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1)安全和健康,包括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健康;(2)环境条件,即空气、气温、水质等保持正常的生活所需;(3)社会交往质量,包括公平交流、邻里和睦,社区活动、社区文化等;(4)休闲娱乐,美学和现存的独特文化和环境资源,适合人们居住,即最自然原生态等。

三、城市街区型住宅区规划策略

1.提高城市结合措施

1.1住区混合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虽然呈现了多元化与丰富化等特点,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存在部分地区缺乏人气活动,居住空间分异,造成城市运行效率降低。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因素就是,城市住宅区大规模功能单一化与人群均质化,因此在对城市街区型住宅区进行规划时,应着重解决此类问题,执行“住区混合,街区同质”的措施,提高住宅区运行的效率。另外,街区间应设计利于街区交融的过渡空间,例如设置步行景观带与商业步行街等。同时相邻街区应具有过渡性,降低相邻街区功能与居民性质的差异性,确保住宅区规划能够在功能上互补,并得到居民的认可,为街区间形成良好和谐关系打造基础。

1.2住区开放

存在很多住宅区城市问题的原因就是空间形态封闭,隔离住宅区与城市会对设施共享以及住宅区的自我更新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对城市街区型住宅区进行规划时,可以选择住宅区开放的方式,将住宅区与城市进行有机结合。就现状来看,虽然住宅区开放理论已经想对成熟,但是在实际应用上却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重点研究住宅区开放与安宁之间的比例,既可以与城市进行有效的结合,又能满足居民生活对宁静的需求。针对此,住宅区的设计可以由多个小尺度住宅街区组成,实行“住区开放,街区封闭”的规划方式,将住宅区面向城市开放,而街区作为住宅区组成成分进行封闭独立管理,这样既可以保证住宅区安全,又能与城市建立良好的关系。

2.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2.1生态保护

在住宅区规划设计时,重视住宅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将升天环境作为其所在地段地理环境的一部分进行保护,从生态角度出发,与住宅系统相结合制定建设规划,体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以及动物群落生活空间等,对住宅区原生态资源进行保护与重建,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2.2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不但是反应住宅区品质的重要因素,同时更是关系城市建设的主要指标,在进行规划时应重点关注此方面内容。规划设计时提倡追寻文化、表现文化,改变传统单纯切割环境的做法,结合住宅区与周围环境实际情况设计人文主题,通过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来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

3.居住环境规划

首先,应重点管理街道设计,转变传统独立封闭的形式,在保护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同时,适当扩大其开放性,更有利于居民之间形成良好的交往,促进城市与住宅区的和谐发展。其次,住宅区是居民日常联系的重要场所,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居民的归属感与安全感。最后,通过合理的规划还可以营造健康舒适的健康运行场所,提供适合的运行项目,提高居民对住宅区的认同度,保证住宅区可以被持续使用。

结束语:

城市街区型住宅区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应明确规划设计的原则,从城市、住宅区以及环境三个方面着手,选择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管理,争取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效果,更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聂铭.可持续的城市街区型住宅区规划设计[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07.

[2] 于辉.城市街区型住宅区的规划策略[J].硅谷,2008,20:119.

[3] 聂铭,刘东卫.可持续的城市街区型住宅区――哈尔滨哈西地区北22号地块规划设计[J].城市建筑,2008,01:18-20.

上一篇:城市景观建造的优化设计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硬件深度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