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后复查血型在减少血型初筛错误率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7 07:49:34

采血后复查血型在减少血型初筛错误率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对我站无偿献血者血型初筛错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验证采血后复查血型对于减少采血车血型初筛错误率的有效性,以便在我站各采血部门进行推广使用,以最大限度减少献血车(屋)血型初筛错误率。方法:统计我站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五年内使用采血后复查血型方法的部门和未使用采血后复查血型的部门血型初筛错误率,进行比较。结果:统计时间内采用采血后复查血型的部门血型初筛错误率为0.027%,未采用采血后复查血型的部门血型初筛错误率为0.084%,后者错误率为前者错误率的三倍还要多。结论:采用采血后复查血型对于减少血型初筛错误率非常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采血后;血型;初筛;错误率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33-01

血型的初筛鉴定是无偿者献血前血液检测项目之一,因为种种原因,如人为因素、环境温度、试剂原因、亚型等,血型初筛会存在一定比例。血型初筛出现错误后,给后续科室工作造成不小困扰,例如,检验科需要三检以再次确定血型鉴定准确性,血液制备部门需要挑出血液,更改血型、更换标签,献血后服务部门需要通知献血者,且降低献血者对血站工作的信任度,因此各血站也采取一定措施来减少血型初筛错误情况的发生,如安排专业检验人员进行血型初筛,加强血型初筛知识及技术培等,甚至与考核、绩效等挂钩,也给血型初筛人员造成不小的精神压力。我们应能在血样送到检验科前尽早时间发现并及时纠正以减少血型初筛错误率,一线工作的人员也通过自己的实践积累了一些能减少血型初筛错误率的经验。经观察发现我站有两个部门血型初筛错误率明显低于其他部门,经调查这两个部门均进行采血后血型复查的方法来减少血型初筛错误发生例数,现将该方法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血型鉴定方法

血型鉴定严格按照输血技术规范【1】进行操作,献血车(屋)血型初筛采用正定型玻片法,献血后检验科采用正反定型凝集法。

1.2 血型初筛正确与否鉴定方法

如果检验科鉴定血型与献血者所留血样中血型一致,说明血型初筛正确,否则,说明血型初筛错误。

1.3 采血后复查血型方法

在采血车(屋),正常采血拔针后,按要求留取标本,在最后一个标本留取结束后,不将针头从留样管中拔出,使用热合机按常规热合,采血工作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但不是曾给这位献血者快检初筛血型的工作人员)将针头从留样拔出,将针头内血液滴在血型板上,按血型初筛要求进行血型鉴定,判断结果后与留样管上血型进行对比,由此对血型进行复查。结果如果相符,则快检时血型初筛正确,结果不符,则存在问题,再查找问题,以解决问题。

1.4 统计方法

利用唐山现代9.0统计软件统计出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五年内使用该方法的两个部门和未使用该方法的其他几个部门血型初筛错误人数以及分别的献全血人数,计算出分别的血型初筛错误率,并进行比较。

2 结果

五年内使用该方法的两个部门与未使用该方法的其他部门血型初筛错误率比较如下表:

由上表可见,采用采血后在现场常规进行血型复查的部门血型初筛错误率比采血后未进行血型复查的部门血型初筛错误率大大降低,错误率甚至低于正常错误率的1/3,可见,采血后在采血现场进行血型复查对于减少采集部门血型初筛错误率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3 讨论

据分析,在各种导致血型初筛错误的原因中,人为因素为的主要原因,约占总原因的80%。人为因素有:检验人员判读错误,如把A型判成B型;检验人员发错标签,血型判断对了,但是发签发错了;电脑录入错误,标签发对了,但是录入血型时入错了;采血人员打错样,如工作人员未进行有效核对,致献血者错误或者体检单错误;操作不规范致抗A、抗B血清混合将假凝集误判为凝集;抗原抗体反应时间不够【2】,导致抗原较弱者没有出现结果而出现血型错误;献血者使用他人献血证或已献过血者身份证献血而工作人员未核查出者等。如果采取某种措施能有效减少甚至避免人为因素对血型的影响,那么血型初筛错误势必会将大大减少。采血后进行血型复查,能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血型初筛错误,具体如下:因为采血后复查血型者与献血前初筛血型者为不同工作人员,因此可以减少因滴血清顺序、人员误判、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血型初筛错误;采血后复查血型,直接与留样管所贴血型进行复查,能避免因工作人员发错标签、电脑录入错误、部分打错样、献血者使用他人献血证身份证献血等原因造成的血型初筛错误。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通过进行采血后的血型复查,能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血型错误。同时,该方法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如,如果打错血样的两位献血者血型相同,通过采血后复查血型则无法发现,这也要求工作人员在采血前、采血中、采血后加强献血者、体检单、采血袋、标签等内容的核对,采血人员避免在同时采集相同血型的献血者,使用留样架等工具,使用PDA等设备进行标签核查等方法避免打错样现象发生;再者如果集中采集血液时,短时间内采集量较大,采血后复查血型实施性差,具体实施存在一定困难,因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进行采血后血型复查,需要额外配备工作人员,这也增加了人员成本。因此,这种方法虽然在降低血型初筛错误率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但也也不能完全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更何况,血型初筛错误发生不只有人为因素,还有一些非人为因素。因此,在一线工作中,应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增强业务能力及责任心,严格按SOP执行,加强核对,改善采血车环境【3】,则能尽量避免血型初筛错误率。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三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46-251

[2] 刘丽.血型初筛错误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临床医学工程.2012.5(5):748-749.

[3] 孟毓,岳献荣,任红霞,王富强.采血车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3.2(2):177

上一篇: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 下一篇:高龄直肠癌局部切除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