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湖泊景观与沿岸建筑形象之和谐性问题的解决

时间:2022-10-07 07:08:23

论城市湖泊景观与沿岸建筑形象之和谐性问题的解决

摘要:城市湖泊日渐缩小、破碎、污染、沿岸植被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沿岸各种高楼景观。地方自然边际线消失,湖泊沿岸在地产开发过程中,沿岸的自然景观一个一个的正面临消亡,城市的景观如何规划,如何才能解决湖泊景观与沿岸建筑形象之间和谐的关系?湖泊景观如何连续成片并可持续发展?如何形成各自利益团体经济与利益价值均衡的结果?城市湖泊景观与建筑形象如何形成?空间如何组织制控,城市湖泊景观与城市建筑和谐性将如何形成?通过武汉市几个湖泊的现场调查和分析,运用了列举法、归纳法和分析法,可以揭示:广大人民需要共享自然资源,需要共享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法律和政策支持,需要广大人民自己参与,这样才能成就景观与建筑形象之间和谐性的关系。

关键词:稳定生态景观;连续性景观系统;节点;轴线;价值平衡

Abstract: Urban lakes shrinking, fragmentation, pollution, coastal vegetation is cut down, replaced by a variety of high-rise buildings along the landscape. Marginal line of the local natural disappearance of the lakes along the coast in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the coast one is facing the demise of the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how to address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kes, landscape and coastal architectural image? Lakes and how to continuously into pie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 to form a balanced outcome of the respective interest groups,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value of? Urban lake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al images formed? Space how to organize a system of control, urban lake landscape and harmonious urban construction will be how to form? Sit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everal lakes in Wuhan City, the use of the enumeration method, induction and analysis can reveal: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need to share natural resources, the need to share to participate in the legal and policy support to build a beautiful homeland, requires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themselves participation,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y to achievement of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al image.Keywords: stability,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tinuity of landscape systems; node; axis; value of balance

中途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纵览武汉市沙湖、墨水湖、月湖、南湖、汤逊湖、野芷湖等湖泊景观及沿岸景观形态与建筑景观形象和谐性而言,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城市建设迫使湖泊面积逐渐缩小,湖泊生态湿地萎缩,甚至于消亡;湖泊沿岸生物景观破碎化,绿色廊道局限于狭窄沿湖的线状分布,致使湖泊景观整体生态下降。沿湖沿岸的建筑因为过于临湖而建,以及房地产的借湖炒作,蚕食了湖泊面积,侵害了生态廊道,占据了公共空间。临湖沿岸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遮挡了沿湖的湖水风光,改变了城市的地方特色和风水,形成了一个僵硬的钢筋混凝土天际线。自然风光、湖光山色、湿地植物、水鸟、动物等自然景观逐渐稀缺,这种柔化与缓冲僵硬景观的催化剂正在急速消失,城市湖泊景观和建筑形象之和谐性将难以形成并持续发展。通过先前论文的阐述和笔者现场的考察,通过隐现法和系统的归纳方法,和谐性的形成,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整体生态景观的形成

整体生态景观,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考虑到植物、动物栖息繁殖的需要,在匀质的基础条件下,景观斑块之间的连接以及物种动物的迁徙,不受侵扰,最佳的廊道形状是接近圆形的,这样面积足够大,容易形成生态景观。稳定生态景观相对那种单纯保护湖泊面积的大小,甚至于所形成的保护面积都失掉了。因此从动物的栖息、植物物种的传播角度来说,我们的湖泊景观不能仅仅局限于整个湖面所形成的水生态。湖周围的自然环境、湿地本身具有环境功能,只有以广泛的湖泊为中心,并扩展到广大的湖岸及其陆地等形成的植物动物等综合的自然景观,才能形成延续的可持续性的生态景观或者优美景观,必须要有沿湖周围一条宽广的绿带,形成绿色廊道系统。郊外湖泊至少保持600米的宽度,中心城区的湖泊沿岸的植物绿带至少应有200米的宽度,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湖面,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连续的连片整体的景观,这就是整体生态景观。整体生态景观的形成,有利于当地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的形成。

2.连续性景观系统的形成

连续性景观系统,由于环湖景观不仅是成片的整体景观,而且也应该是连续的可以利用的景观。这种利用和延续性是通过交通路径,如栈桥绿道、汀步、步道等将成片的整体景观串接起来,使得景观可观可游,可以娱乐,各种景观节点,如廊、榭、亭、景观盒、观景台等成为观景的一个个转折点。连续性景观的形成是指各种自然性资源如植物、草地、树林等形成的基质斑块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大,斑块的形状近似于圆形或接近于正多边形,面积足够大,首先各种植物能形成一个自然的群落系统,这样有利于环境中自然的能量平衡、环境的更新和有毒污染的降解;其次有利于为动物提供栖息地。为了形成连续的景观系统,并不是不利用自然,我们可以通过栈道、悬索桥之类的交通系统或者景观盒,这样架空或凌驾植物环境的上空,俯瞰或者身临其境亲近自然,既能观赏景观,又不给动植物的生境产生扰动。考察中,特别发现保护当地湖泊沿岸的大量的野生的植物林带,对于生态性的整体维护,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连续性景观系统有利于整体景观的形成,保护景观通过交通路径串联那些断续的或破碎的小自然,是形成良性循环景观生态的一种方式。连续性景观系统形成有利于生物的迁徙与繁衍,有利于景观优美。

3.节点的形成与有效利用

游人进入环湖沿岸,身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感知自然物境,伴随时间和场地变化而步移景异,心情也将格外不同。在沿湖的景观环境中,湖面、环湖沿岸绿带、住宅区建筑及其立面形象、街区景观的分布,以湖心为中心波纹涟漪般向远湖方向扩散。剖立面从湖心向四周逐渐递进呈曲线状上升。如果设计尊重自然,既可以保留湖光山色,又可以保持公共娱乐空间的存在,同时还增强了与建筑景观之间的协调感。景观中的各种路径是联系各自然绿带或斑块的纽带。此时此刻镶嵌在景观中各路径上的亭、台、楼、榭、塔、桥、观景台、雕塑或者风水树就成为景观中重要的节点,独特的当地地形和场地也成为一个个连接着自然的景观带的转折或高潮,即节点,它是游人游览景观时情趣的升华和景观印象滞留痕迹所在。节点的安排与控制以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视觉距离为基准。一个地方经过多年的沉淀,一定会存在这种当地独特的地标景观或节点景观,要充分利用,需要兼顾当地的地形、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这样容易形成一个怡人的景观环境。

4.景观轴线的贯通与制控

在湖泊沿岸及其沿岸的建筑景观中,由于湖泊的自然形状曲折多变,沿湖的景观在规划布局的过程中,有湖面、绿带、路径、景观节点、建筑等各类景观,它们在景观的规划中,交织成网络,由轴线贯通与制控。这根轴线有轴对称的也有曲折环绕趋向一个方向的;有形的与隐形的轴线制控形式。由于自然景观中湖面形状是自然的有机形状,这样轴线容易表现为一种曲折的、不明显的特点,常常是由几条路径曲折环绕,时而接近,时而远离,趋向于一个或多个方向,并向着一个又一个的景观节点交织汇聚,形成一个接一个的景观高潮,展现一幕又一幕的景观空间。在沿湖沿岸的整体景观中,可能存在轴对称分布的景观场所,也可能存在旋转对称的景观空间场所,还可能存在自然式、轴对称、旋转对称与混合的形式。总之,沿湖沿岸的景观的空间的景观轴线贯通与制控,表现为多样与统一的形式,由序启、升华、转折、高潮、降落和尾声的变化与更迭形成空间,这就是整个空间形成和变化。这种制控往往由各种路径,包括步道、栈道、绿道等来引导,各种景观节点或者场景来串联,逐渐变化,整体上由轴线空间贯通与制控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情景交融的景观场景。

5.利益价值的平衡

由于湖泊沿岸景观规划,以及与沿湖沿岸建筑景观形象等共同形成一个广域浩大的景观场景,这样的规划,常常成为政府或当地城市建设的重要规划之一,如何形成一种公共性和公平性,同时兼顾各种群体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和谐景观环境与建筑形象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不仅仅是一种规划,而是不同的利益集团,个体工商业者以及各种群体之间的相互利益和关系。我们知道,沿湖沿岸湿地滩涂的范围是维系湖泊自然生态的基础,这种范围被认为至少是沿湖600米宽度以上的自然带,当然越宽生态效果和景观视觉越好。沿湖由于独特的景观吸引,于是成为公共空间,娱乐空间的重要场所,也是广大市民、游客重要的观景、亲水、娱乐、垂钓、陶冶情操的地方,但是房地产商、某些利益财团,国有企业甚至于军事占领区等大单位,他们已经妨碍了沿湖沿岸的公共空间的贯通和连续。尤其是大企业、大财团或国家垄断企业,不能只是攫取利润,更应该投身于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不能与平民争利,要创造沿湖的公共空间,否则不利于民主政治和社会公平。否则,对于普通人来说,利用湖泊沿岸、享受自然生态景观,这将是不可能的。因此城市规划、建设规划以及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等需要优先考虑湖泊沿岸整体生态景观。公共绿地空间为广大市民创造生活的享受、减缓工作的压力和忧郁,为广众提供社会资源的便利。因此城市政府需要通过规划,通过立法来控制各种利益集团独占、侵蚀或毁灭社会公共资源的建设与规划,保障广大市民利益,遏制建筑垃圾填湖、侵占沿湖公共自然景观资源等行为,形成景观规划的和谐与社会各阶层利益尤其是与弱势群体利益关系之间的平衡。尽管任何利益集团主体产业都有自己的土地产权,有自己的使用权利,以及各地产通过建筑围墙或者侵吞沿岸、限制或隔离了湖泊景观资源的公共的利用,并从侵蚀湖泊、填湖等各种方面,攫取各种收益,这样影响了广大市民的权利,甚至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由此可见,各种景观设计及其规划的结果是利益,与利益对应的主体是政策和政治,因此利益的平衡需要地方政策和法律充分体现民众的意愿,接纳普通民众的参与,最终还需要通过政府制定法律并执行,这样保护好湖泊沿岸景观与城市建筑形象之间的和谐性才能有效形成。

6.结语

湖泊沿岸景观要充分考虑景观生态的连续性、可持续性,需要的是营造沿湖的整体生态景观,而不是孤立的,孤寂的单一湖面。如果是这样,就不能形成生态优美的湖泊景观。城市湖泊沿岸建筑形象,以沿湖为中心,遮挡了沿湖的湖光山色景观就不美;建筑沿湖岸的要低矮;远离的,建筑应是高层或者逐渐抬高。沿湖沿岸只有形成连续的整片整体的自然生物群落,这样人、建筑才会因为自然的存在,景观才会美丽,生态才是可持续。根据以上的分析,城市沿岸湖泊景观的和谐性以及与沿湖建筑景观形象的和谐性,如果能够有效形成,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景观的连续性和湖泊沿岸整体景观的形成是形成湖泊沿岸整体生态设施的基础,这样生物的多样性才能得到维系;景观节点的存在是组织和连接整体生态景观以及景观斑块的重要纽带,让湖泊沿岸景观既可利用,又得到保护,需要有立体空间景观的架构,既有自然的乔木、灌木和草的立体结合,又有栈桥、景观盒等人工构筑物的形成;轴线是显性与隐性的交织,它是自然景观和建成景观之间的有效组织,游览空间序列的展开和景观情趣的产生,轴线是整体空间制控的脉络;路径和景观节点共同织成景观系统脉络上的细节。湖泊沿岸建筑形象,需要层次性和节奏性的沿湖分布,与自然景观有效结合,同时维护好地域风光;湖泊景观与城市建筑形象的和谐性,就是建筑坐落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而不是纯粹的混凝土的森林,实际上也是城市规划的合理性,这个合理性也是城市各利益集团、个体利益特别是城市弱势群体利益之间的较量。城市公平的形成,就是如何让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公共空间,以及景观基础设施等,能否被广大市民享受和利用,这将是现代民主、政治和法律的一种体现。因此湖泊沿岸景观与城市建筑形象的和谐性,归根结缔,需要的是城市政府来制定政策、法律和规划等产生的强制性的执行力来保障,这样和谐性才能最后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

1.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7.

2.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010.

上一篇:陶瓷变压器自适应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下一篇:《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